前承山

前承山,經外奇穴名。出自《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位於小腿伸側正中線,脛骨前嵴上,平外踝上緣上8寸處,後方與膀胱經承山穴相對,胃經條口穴稍內側,左右計2穴。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腓深神經。主治小兒驚厥,角弓反張,驚風,抽搐,下肢痛,足下垂等。一般灸3-4壯,直刺1.2-1.5寸。

功能作用

鎮驚止抽。

定位

位於小腿伸側正中線,脛骨前嵴上,平外踝上緣上8寸處,後方與膀胱經承山穴相對,胃經條口穴稍內側,左右計2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後肌。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和淺靜脈。深層有腓深神經和脛前動、靜脈。

主治

小兒驚厥,角弓反張,驚風,抽搐,下肢痛,足下垂等。

操作

一般灸3-4壯,直刺1.2-1.5寸,局部酸脹麻木,有時可擴散至踝部、足趾,留針30分鐘。亦可按摩,掐5次,揉30次,常與拿委中、按百蟲、掐解溪等法合用,治療角弓反張、下肢抽搐。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小兒多動症,小兒角弓反張,嘔吐,胃病,足下垂,下肢痛,腓腸肌拉傷,踝關節扭傷,脈管炎等。

配伍

配委中、百蟲、解溪等穴治角弓反張、下肢抽搐等。

相關論述

《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前承山穴,小兒望後跌,將此穴久掐、久揉,有效。”

《腧穴學概論》:“前承山,在胻前對承山穴處。主治小兒角弓反張。灸三至四壯。”

附註

亦是經穴別名,即足陽明胃經條口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