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葉[刺梨葉]

刺梨葉[刺梨葉]
刺梨葉[刺梨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刺梨葉,中藥,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葉片,主治療疥,癰,金瘡。出自《草木便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1.繅絲花 灌木,高約1-2.5cm;樹皮灰褐色,成片狀剝落;小枝常有成對皮刺。羽狀複葉;小葉9-15,連葉柄長5-11cm;葉柄和葉軸疏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2cm,寬0.5-1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兩面無毛。花兩性;花1-3朵生於短枝頂端;萼裂片5,通常寬卵形,兩面有絨毛,密生針刺;花直徑5-6cm;重瓣至半重瓣,外輪花瓣大,內輪較小,淡紅色或粉紅色,微芳香;雄蕊多數,著生在杯狀萼筒邊緣;心皮多數,花柱離生。果扁球形,直徑3-4cm,綠色,外面密生針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本變型花為單瓣,粉紅色,直徑4-6cm。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500m的向陽山坡、溝谷、路旁及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西、福建、湖北、廣西等地。

主要價值

熱解暑,解毒療瘡,止血。主痔瘡,癰腫,暑熱倦怠,外傷出血 。

【藥用部位】刺梨的葉。

【性味歸經】苦、涼入肺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克。外用:搗爛外敷。

【採集貯藏】《草木便方》,《貴陽民間藥草》

【古籍考證】①《草木便方》:療疥,癰,金瘡。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小兒熱瘡,搗敷;外痔,焙乾,研末,麻油調敷。亦可煎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