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弟縉後登青龍寺望藍田山

《別弟縉後登青龍寺望藍田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作品。該詩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悲涼與惆悵,體現出了詩人與其弟王縉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

作品原文

別弟縉後登青龍寺望藍田山
陌上新離別①,蒼茫四郊晦②。
登高不見君,故山復雲外。
遠樹蔽行人,長天隱秋塞。
心悲宦遊子,何處飛征蓋③。

注釋譯文

①陌上:田間小路。古代規定,田間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東西走向的田間小路叫做“陌”。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蒼茫:形容遼闊無邊。晦:謂天色昏暗。
征蓋:指遠行的車。蓋,車蓋,借指車。唐杜甫《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眼冷看征蓋,兒扶立釣磯。”

作品鑑賞

陌上別離,蒼茫一片,天空寫滿的都是晦暗。登高而望,卻望不見弟的身影,徒有那期盼的雙眸兀自尋覓。極目而望,故山依舊在雲外。遠處蔥蔥鬱郁的樹林,將那一片蒼翠下的行人完全掩蓋住,而那遙遠的天際,將那深秋的塞外嚴嚴實實地隱藏起來。蒼涼的筆調,晦暗的色彩,一情一景,點點滴滴透露出詩人的滿腔情愫。“心悲宦遊子,何處飛征蓋。”這是詩人對其弟的征程的憂慮,前行的道路,荊棘叢生,弟弟獨自一人拼搏他鄉,為兄的再也不能與他促膝長談,不能與他並肩前行,再也不能與他共同分擔他的苦與樂,喜與憂……前途漫漫,亦不知道他那前行的腳步,將會停留在何方。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相見,只願他的征途上,少一些崎嶇,多一些光明。此時此刻,詩人獨登山巔,唯有對其弟滿心的祈禱與祝福。
這首詩寓情於景,蒼茫的景物,晦暗的色調,為全詩打下蒼涼的基調,抒發出詩人內心的悲涼與惆悵,亦流露出與其弟深厚的情誼。看似悲,實則意境高遠。

作者簡介

王維像王維像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