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台縣

刑台縣

【邢台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歷史上曾四次建國,兩次定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商代祖乙帝曾遷都於此,戰國時是趙國早期國都,東晉時趙石勒又建都於此。邢檯曆經變革,曾幾易其名,隋唐稱邢州,宋稱信德府,元稱順德路,明清改為順德府

地理環境

邢台市位於河北省南部,為地級市。轄2個縣級市、15個縣和2個區,173個鄉鎮辦事處,5212個行政村,總面積12486平方公里,2003年總人口67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54.6萬人)。邢台地理環境優越,交通發達,通訊快捷,京廣、京九鐵路、京深高速公路貫穿南北,邢濟(南)、邢和(順)、邢長(治)公路橫穿東西。全市形成了鐵路、公路縱橫交錯,連線全國各地的交通運輸網路。各縣市區程控電話同全國聯網,移動電話發展迅猛,可直撥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

邢台又稱“牛城”。相傳古時某年天降暴雨,農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難,有一神牛從天而降,喝退了洪水。“牛城”的稱謂反映了邢台人民對牛的勤勞、敬業、開拓、奮進精神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激勵著牛城人民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雄心壯志。

邢台有“依山憑險、形勝之地”的美稱。市區有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的開元寺、明代的清風樓,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紀念館等;邢台縣有著著名的仙翁山(又稱張果老山)、白雲山、小西天、凌霄山等風景區,具有“雄、險、奇、幽”誘人景色。柏鄉到境內有距今2000多年“株高八尺、花大如盤”被稱為神花的漢牡丹;臨城崆山白雲洞系溶岩洞景,造型具有罕見的特點和獨特價值,被譽為“北方一絕”。

邢台市資源豐富。目前全市已發現礦產38種,有17種儲量位居河北省前5位。主要是:煤、鐵、銅、石灰岩、石墨、石膏、瓷土、石英、藍晶石、金鋼沙、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儲量28億噸,鐵礦石4.5億噸,均在河北省占重要地位;石膏儲量8.1億噸,在華北居第一。農副產品品種齊全,盛產小麥、棉花、玉米、花生等,素有“糧倉棉海”之稱。年產種類乾鮮果品達1億多公斤,主要有板栗、核桃、蘋果、鴨梨、串枝紅杏、紅棗、柿子、枸杞等。

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邢台得到飛速發展,已成為華北大平原上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機械、建材、紡織、輕工、化工、醫藥、食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尤其是邢台生產的冶金軋輥、藍鳥牌家具、晶牛玻璃、鯨魚輪胎、華龍牌速食麵等上百種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頗有聲譽和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