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原理

分立原理

分立原理即心理第二原理,是心理五原理之一。分立原理闡述腦的結構及功能的分立機制,即從神經解剖學的角度定位意識、心理功能。

基本信息

分立原理

分立原理即心理第二原理,是心理五原理之一。分立原理闡述腦的結構及功能的分立機制,即從神經解剖學的角度定位意識、心理功能。腦由多個功能系統構成,每個功能系統都能獨立產出樣本點亮丘覺,各個功能系統分別產出樣本點亮丘覺產生多個獨立意識。功能系統、意識等各個因素相互作用是心理產生的基礎

概況

分立分立

中並不是只存在一個獨立意識,而是多個意識並存,人腦可以產生判斷評價認識理解感受欲望情緒、軀體感覺、運動感覺等多種意識,這些意識不是一個系統產生的,而是由多個系統分別產生的,每個系統都是相對獨立的,都能獨立產生意識。分立原理闡述了系統的分立機制,並對人們關心的自我意識潛意識下意識、情緒、情感夢遊、催等進行了科學解釋。
分立原理是心理原理中的一個原理,是以謝健青定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主要闡述意識產生機制和心理活動機制。

腦分為多個功能系統,每個功能系統都能獨立工作產生產出樣本點亮丘覺產生意識。功能系統分為覺察系統、認識系統、感受系統,意識也分為覺察、認識、感受。我們正常意識狀態是多個意識並存並且相互作用,是產生心理活動的基礎。

功能系統的劃分

功能系統包括覺察系統、本義系統、感受系統、運動系統。丘腦背內側核與大腦前額葉、丘腦枕與大腦後部聯絡區不但先天有著非常密集的纖維聯繫,而且在功能上也是連成一體密不可分的,構成覺察系統和本義系統;丘腦前核等與下丘腦、杏仁核、扣帶回,丘腦腹前核、腹外側核與紋狀體、小腦、大腦運動區也有著非常密集而複雜的纖維聯繫,分別構成感受系統和運動系統。

意識的基本形式

各個功能系統中既有丘腦核團,又有樣腦功能區或核團,每個樣腦的樣本都能點亮相應丘腦核團的丘覺產生意識,這些意識是獨立存在腦中,相互作用,是形成複雜意識形式及心理活動的基礎。覺察系統主要交換事物的相對意義,大腦前額葉的樣本點亮丘腦背內側核的丘覺產生覺察;本義系統交換事物本身具有的意義,大腦後部的樣本點亮丘腦枕的丘覺產生感知、認識;感受系統按照遺傳傾向產生對事物的情緒感受,具體的點亮路徑還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下丘腦、杏仁核的樣本點亮丘腦多個核團產生的;運動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通過練習達到對行為活動的控制,只有少數樣本進入意識產生運動控制的感覺,是基底核、小腦的樣本點亮丘腦腹前核、腹外側核的丘覺產生的。

功能系統
運動系統。紋狀體、小腦與丘腦腹前核、腹外側核構成的系統與運動感覺、運動控制有關,稱為運動系統。運動系統還包括大腦運動區(大腦皮質4區、6區)。大腦前額葉、聯絡區是丘覺的活動場所,大腦有纖維投射到紋狀體、小腦,紋狀體、小腦從這裡獲得運動意願,根據這一意願進行交換,激活樣本,在點亮運動感覺的同時,將樣本映射到大腦的運動區,大腦作進一步交換。當確定要執行這個運動意願,大腦運動區釋放樣本到腦幹、脊髓,再到運動器官,產生運動。
運動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產生運動,只有少量的運動樣本能夠點亮丘覺進入意識,更大量的運動樣本作為控制運動的程式指令是不能點亮丘覺的。從某一角度講,紋狀體、大腦、下丘腦是三個並列的信息處理中心,一個是處理運動信息,一個是處理感覺信息,一個是生產感受信息。
覺察系統
覺察是覺察系統交換事物的相對意義,對事物的客觀性、現實性、情景性、真實性作出的判斷、評價。覺察系統是一個總理衙門,是各種意識的匯集場所,決定心理狀態和發動行為活動。
覺察系統是大腦前額葉與丘腦背內側核構成的系統。大腦前額葉與丘腦背內側核有著密集的往返纖維聯繫,通過後天學習聯結成功能一體,形成覺察系統。有大量的病例症狀表明,大腦前額葉或者丘腦背內側核病變,都將導致覺察功能的損害。
覺察系統是各種信息匯合的場所,各種樣本、丘覺在這裡匯合交流,並且相互鬥爭。覺察系統也是行為的發動者,各種行為活動的啟動、轉向、停止是由覺察系統發動的。
意識狀態和心理狀態
覺察系統決定了人的意識狀態和心理狀態,覺察系統工作時人就處於清醒狀態,如果不工作人就處於睡眠狀態,人清醒時,前額葉樣本能夠一直點亮丘覺,決定了人的意識狀態。覺察系統的自有樣本點亮對應的丘覺,有什麼樣的自有樣本就有什麼樣的心理,如果是自信類的樣本,產生的是自信心理。覺察系統的自有樣本是自信還是自卑,是通過配置形成的。
心理配置
前額葉是以配置的方式建立樣本的,樣本既可以自動配置,也可以人為配置。前額葉參照配置的樣本分析客觀事物的相對意義,使我們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恰當的反應。我們清醒時前額葉樣本能夠一直點亮丘覺,決定了我們當時的意識狀態和心理環境,如果你想使自己擁有一個好心情,是輕輕鬆鬆就能辦到的。
配置的樣本實質上是一個心理工作平台,是為所有的心理活動提供的工作平台。前額葉的樣本配置功能非常強大,能夠配置的樣本類型也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幾乎所有新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於首先對樣本的配置。例如我們沒有完成的一項任務可以作為樣本自動配置在前額葉中,這個樣本能夠一直點亮丘覺,使我們一直知道這項未完成的任務,如果我們幹完一項工作,而把其他的工作都忘記了,那結果可就糟糕了。當一個問題較為複雜時,需要將一些條件設定為問題的參照樣本,當樣本正確設定時,就有助於問題的理解。如做一道數學題,正確的把題目中給出的條件,設定為參照樣本,在這個平台上進行思考,就能找到解決的途徑。
一天之中,我們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隨時都在變化,當環境變化時,前額葉會自動為我們配置與環境相關的參照樣本,使我們對在此環境中發生的事件作出正確的反應。樣本的配置是隨著接觸對象不斷變化而變化的。比如我們接觸不同的人,心理環境是不同的,可能是自卑,也可能是得意。如當我們見到領導時,大腦會立刻提取相應的樣本為參照,來交換領導的語言和行為。對領導所說的話,除了本義外,其相對意義是參照配置樣本交換出的。對不同的人,同一句話,其本義都是相同的,但相對意義就有較大的差距,甚至是相反的。我們處在不同的環境,接觸不同的人,如上級、下級、同事等,前額葉都會為我們自動配置相應的樣本,不發生角色錯亂。當然我們也可以人為地最佳化所配置的參照樣本,從而改變自己對事物的形象、態度和反應,如果長期堅持下去,這個人為配置的參照樣本就會牢固建立,形成自動配置。
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人為配置參照樣本。如我們在相親時、就業面試時,這是我們會對自己進行一個美好的形象裝扮,實際上就是人為設定了一個參照樣本,這時的行為、語言會在這個參照樣本的作用下,表現的與往常不同,端莊文雅,大方有禮。當然,我們必須保持一定的注意力,才能使這個臨時設定的參照樣本保持存在。如果失去注意力,這個臨時設定的參照樣本就會減弱或消失,大腦前額葉自動設定以往的參照樣本,顯現原形。無論是坐立站行,還是言談舉止,我們的一切活動,都能進行人為設定參照樣本,快速的得到最佳化。甚至對快速運動也起作用,如打籃球,在開賽前對自己搶球、運球、投籃等進行腦中預想,在實際比賽中,也能發揮作用,提高成績。

覺察是交換當前事物的相對意義,以當前配置樣本為參照交換當前事物。事物的絕對意義不因時間、地點、事件的變化而變化,是恆定不變的。而事物的相對意義是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同樣的一句話,如“你真行”,絕對意義不會變化,但相對意義就會因人因事因地的不同而變化,有可能是讚揚、敬佩,也可能是諷刺、挖苦。
運動發動
覺察系統實際上是運動的發動者,包括運動的啟動以及運動的轉向和中止。運動系統是運動中間過程的控制者,但不能啟動運動,也不能轉變和中止運動。覺察系統負責發動運動,當運動啟動後,運動的具體控制就由運動系統控制,如果正在進行的運動需要轉向或中止,覺察系統發出指令,運動系統按照指令進行運動的具體控制。
異常狀態
覺察系統雖然是常亮功能系統,但部分人常常能夠通過誘導被關閉而停止工作,這個誘導既可以來自他人,也可以來自自己。覺察系統停止工作一般不影響其他功能系統的工作,其他功能系統仍然能夠正常工作,催眠、夢遊、夢就是如此。

認識

認識是本義系統通過樣本交換,完成對視、聽等感官傳入信息的層層交換,最終產出樣本點亮丘覺,產生對事物特徵、性質、用處等本身意義的意識。
認識是對各種事物的意識,通過眼睛、耳朵、皮膚等感覺器官接受外界信息,經過一級一級的交換,獲得具有一定意義和價值的樣本,點亮丘覺產生對事物固有意義的意識。認識是思維的主體,與覺察共同完成思維活動。本義系統可以脫離其他功能系統獨立活動,這時的認識就是夢。
1、本義系統。大腦後部與丘腦枕核構成的系統。大腦以中央溝分界,前部是額葉,後部包括大腦的頂葉、枕葉、顳葉,大腦後部聯絡區與丘腦枕有著密集的往返纖維聯繫,通過後天學習建立樣本,建立樣本與丘覺的聯結,形成本義系統。本義系統是各種感覺的交換中樞,包括視覺、聽覺、軀體感覺等。
2、傳入信息。外界的客觀事物是眼睛、耳朵、皮膚等這些感覺器官接受到的,感官的神經元將這些信息傳入到大腦皮質,大腦後部接受感覺傳入信息,即視覺、聽覺、觸覺信息,當視覺信息傳到枕葉視區(17區)、聽覺信息傳到顳葉聽區(41區)、觸覺信息傳到軀體感覺區(中央後回)。
3、交換。眼睛如同攝像頭,眼睛如同麥克風,傳入到大腦後部的信息是各種事物的混雜,眼睛、耳朵不能區分這些信息是否獨立的物體,也不能區分這些信息中哪些是需要的物體,將需要的各個物體從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物體的信息,以及這些物體具有的名稱、外觀、特點、屬性、用處等,是經過大腦後部神經元一級一級的交換,或者說是經過多次的樣本交換,最終獲得意義完全的樣本,這個樣本點亮丘覺產生對事物的意識。一般情況下交換的次數越多,樣本交換的越精細,產生的意識越清晰。
除了感覺傳入區,大腦後部更廣泛的區域是進行傳入信息的交換,大腦後部進行樣本交換,產出樣本,點亮丘腦枕的丘覺產生對事物的認識。
4、聯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是一步到位形成的,而是在後天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聯結形成的。我們先天具有的反射通路是簡單而又非常少量的,更多的是與外界客觀事物有關的,需要通過後天學習掌握,也就是神經元之間形成聯結。

感受

感受是先天遺傳的個人傾向,如喜好、欲望等。感受系統的自有樣本是遺傳的,具有一定的傾向,當其他功能系統的樣本傳入感受系統,感受系統根據自有樣本參照交換傳入樣本,產出相應樣本點亮丘覺產生感受,還可以通過分泌激素影響身心。
1、感受系統
這一功能系統的所占的體積遠遠小於其他功能系統,但功能十分複雜,對人的驅動力也非常強勁,是人性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功能系統包含的結構也沒有完全清楚,主要是下丘腦、杏仁核與丘腦前核、板核心、背內側核構成的系統,與情緒、欲望、動機及其他各種感受有關,稱為感受系統。大腦的扣帶回、眶回可能是這個系統的結構。
2、感受的類型
感受的類型是十分複雜的,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對事物的態度、偏向、喜好、欲望等都是感受。感受可以進入意識,具有驅使力量,是情緒產生的源泉。
3、感受是動力之源
感受是人的力量來源,人的一切行為活動或者是外來壓力的驅動,或者是受個人感受的驅動。感受主要由遺傳決定,就決定了後天每個人的嗜好、偏愛都是不一樣的。
4、感受的異常發動
正常的感受可以受到理智(覺察、認識)的節制,但有的人感受強烈,壓制了理性達到完全控制,這時就會產生異常發動,導致異常行為。如不能克制的性衝動以及與性相關的其他衝動,導致性變態甚至性犯罪行為。

意識形態

意識總的分為完全意識狀態和不完全意識狀態。我們清醒時,每個功能系統都能正常工作,是多個意識並存,稱為完全意識狀態。但也常有某個功能系統不工作或功能弱化的情形,就會導致某一類型意識的缺失或模糊,稱為不完全意識狀態。
覺察、認識、感受等是不同的類型意識,是各個功能系統獨立產生的。每個功能系統在功能上都是獨立的,都能各自發揮作用產生意識。一個系統是否正常工作一般不累及其他系統,其他系統仍然按自己的規律活動。一個傳入信息並不只是引起一個系統的反應,而是引起多個系統的反應,這些發生反應的系統並不是相互協作產生一個統一意識,而是各自獨立工作產生多個意識,行為活動往往是四個系統都參與,思維活動有覺察系統、本義系統、感受系統的參與。
我們平時清醒時,多個系統都能正常工作,是多個意識並存,我們稱為完全意識狀態。但也常有某個系統不工作或功能弱化的情形,就會導致某一類型意識的缺失或模糊,我們稱為不完全意識狀態。夢境、催眠就是不完全意識狀態,這時缺失參照經驗這類意識,人在睡夢中覺察系統必然不工作,而本義系統、感受系統的功能不會受到影響,仍然能夠正常工作產生意識。如果覺察系統工作,人就必然處於清醒狀態,即使其他系統不工作(一般不會),人也是清醒的,如果覺察系統所需能量供應不足會導致意識恍惚。意識不完全狀態常常會對客觀事物的判斷、認識發生錯離,造成精神障礙,。
我們正常的意識狀態是多個不同意識並存,每個意識都是獨立產生,獨立發揮作用,就會有相互矛盾的意識出現。覺察、認識與感受是一對永恆的“冤家”,之間相互鬥爭伴隨著人的一生。第一,各意識不是相互支持、相互補充、協調一致,而是相互鬥爭,排除異己,打壓對手,通過鬥爭維持著動態平衡;第二,一般情況下,是一個意識(絕大多數人是參照經驗)占優勢地位,並且經常獲得執行;第三,各意識之間的相互鬥爭是貫穿始終的,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有妥協,對整個人生如此,對一件事也是如此;第四,各類型意識的矛盾鬥爭性是意識的本質特徵,相互鬥爭維持著意識及心理的平衡,沒有鬥爭或鬥爭弱化,都必然導致意識、心理失衡,嚴重者出現各種精神障礙,如痴迷症、癮症、偏執狂、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