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苗期

出苗期

出苗期,播種後幼苗出土的前後。是播種育苗在播種當年的生長期中的第—個階段。自播種開始到幼苗出土,到出現初生葉,地下部分出現側根時止。

基本信息

生長特點

幼苗依靠種子內部儲藏的養分而發芽生根;幼芽逐漸出土,但未長出真葉或真葉未展開;地上部分生長緩慢,地下部分生長較快,主根向下伸長,但尚未長出側根;幼芽嫩弱,根系分布淺,一般多在表土10厘米內,幼苗的抗性很弱。出苗期影響種子出苗的外界因子很多,且是綜合作用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水分、土壤溫度、土壤通透性、覆土厚度及鳥獸害等。

田間管理

出苗期出苗期
苗期管理的開始時間是從播種後幼苗出土,一直到冬季苗木生長結束,對苗木及土壤進行管理,如間苗、中耕、遮陽、截根、灌溉、施肥、除草
遮陽。遮陽可使日光無法對地面形成直接的照射,所以能使育苗地的地表溫度得以降低,防止幼苗遭受日灼危害,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幼苗的霜凍害。遮陽的材料通常採用葦簾、竹簾、黑色遮陽網等,搭設遮陽棚。通常以上方遮陽的蔭棚較好,透光均勻,通風良好。上方遮陽又分為兩種,即水平式和傾斜式。水平式蔭棚南北兩側髙度相向,傾斜式蔭棚則南低北高。實際的高度要按照苗木生長的高度來作出決定,通常距床面40-50cm。
苗木品質會受到遮陽透光度的大小和遮陽時間長短的影響。為了確保苗木品質,透光度最好大點,通常的透光度為1/2-2/3;遮陽的時間儘量短點,實際的時間根據苗木或地區的氣候條件來確定,原則上從氣溫較高、會使苗木受富時開始,到苗木不易受日灼危害時即止,多為從幼苗期開始遮陽。一天中,為了對光照進行調節,可在每天10時開始遮陽,到16時以後撤開遮陽。
②覆蓋和噴灌降溫。在播種行行間蓋草,能有8-10°C的降溫幅度,效果較好。噴灌或用地面灌溉都可以降低地表的溫度。

溲蓋的作用。對播種地要進行覆蓋,尤其是對小粒種子,搜土厚度在lcm左右的樹種都應該加以搜蓋,為的是播種後避免表土乾燥、板結,減少澆水次數,減少幼苗出土的阻力,並減少鳥害。
覆蓋材料。指蓋材料原則上不妨礙幼苗出土,不給播種地帶來雜草種子和病蟲害,應就地取材、經濟適用。帘子、塑膠薄膜、稻草、秸稈苔蘚、樹木枝條(如松樹和雲杉)以及腐殖質土和泥炭等為採用的復蓋材料。春天要想提高土壤溫度,就用暗色S蓋物,使種子發芽加快,縮短出苗期。
覆蓋方法。塑膠薄膜搜蓋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就用塑膠薄膜覆蓋播種地.不但能避免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潤、疏鬆、又能增加地面溫度,加快發芽的速度。
在使用塑膠薄膜覆蓋時,應使薄膜與床面緊緊貼住,同時將周圍用土壓實。要對床面的溫度時不時進行檢查,當苗床溫度達到28X:以上時,要打開薄膜的兩端,使其通風,達到降溫的目的,也可以在薄膜h遮以葦簾從而實現降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