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生卒年表及簡介

長孫無忌(約599-659)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

(隋名將長孫晟之子,童年時期就和太宗關係密切.

太宗特許他出入宮禁,不受限制,待他如家人.

他以個人的巨大影響解決了繼位之爭.)

李孝恭(591-640)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佑,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

李淵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兄.

杜如晦(585-630)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

出身於西北望族一個官僚家庭.

他和房玄齡彼此取長補短,同心協力處理政事.

不幸的是在他權力的頂峰時期死於不治之症.

魏徵(580-643)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

出身於河北南部一個小官吏家庭,曾經作為太子建成的幕僚.

他很少參與實際的行政和決策工作.

他以一個不屈不撓的道德家和無所畏懼的諫諍者而著稱.

房玄齡(579-648)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

他的父親房彥藻歷任北齊和隋朝官員,他在十八歲(17周歲)的未冠之年考中進士.

他和杜如晦舉薦了一批高層官員,完善了基本行政制度.

他是太宗朝任期最長的宰相,務實寬厚,謙柔而沒有很大野心.

高士廉(575-647)長孫無忌的親舅舅。高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尉遲敬德(585-658)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此後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

李靖(571-649) 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

他在隋朝做官多年,他的舅父是隋名將韓擒虎.

在唐朝,他歷任朝廷各種高官,但也多次領兵出征.

630年至634年,他出任宰相,和房玄齡共管尚書省.

蕭瑀(574-648)隋煬帝蕭後之弟。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

(後梁明帝之子,隋煬帝皇后之弟.

太宗尊重他的行政經驗,以及廉潔耿直的品質.[數次被啟用]

他的性格好鬥,經常和同僚門爭吵,多次觸怒太宗.[數次被罷免或降職])

段志玄(579-642)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參加歷次重要戰役。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

劉弘基(582-650)遊俠,避兵役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

屈突通(557-628)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

殷開山(57x-622)李淵舊部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病身亡。

柴紹(59x-638)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

長孫順德(58x-63x)長孫皇后之叔,外戚。避兵役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

張亮(59x-646)原李密部下,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

侯君集(59x-643)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李承乾,事瀉被殺。

張公謹(594-632)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後,以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

程知節(59x-665)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

虞世南(558-638)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

劉政會(58x-635)隨李淵起兵,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

唐儉(579-656)唐儉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

李世績(594-669)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被李淵稱為“純臣”。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

(本姓徐,青年時參加了翟讓領導的瓦崗起義,後隨李密.

貞觀年間,他在太原防禦突厥達16年之久,627-641.

他和李靖是出將入相的代表人物.)

秦叔寶(59x-638)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

另附:

褚遂良:他的父親褚亮在陳.隋.唐三朝為官,是秦王府學士.

他在太宗朝歷任秘書省的’清要’官職.

他對內主張溫和政策,對外反對擴張政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