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襄陽訪問舊居

再到襄陽訪問舊居是由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

作品原文

再到襄陽訪問舊居
昔到襄陽日,髯髯初有髭②。
今過襄陽日,髭鬢半成絲③。
舊遊都是夢,乍到忽如歸。
東郭蓬蒿宅,荒涼今屬誰④。
故知多零落,閭井亦遷移⑤。
獨有秋江水,煙波似舊時⑥。

作品注釋

①“再到襄陽”:第二次到襄陽(即元和十年貶江州司馬那次),第一次應是詩人二十歲時隨其父到襄陽那次。二十多年後故地重遊,重訪舊居。
②“昔到”二句:當年隨父到襄陽年方二十,嘴上剛剛長出了點兒鬍子。
③“今過”二句:這一次經過襄陽已經年近五十,鬢邊已有了白髮,連鬍子白了一些。
④“東郭”二句:東門附近有往日的舊宅,已經很荒涼了,現在也不知歸誰了。
⑤“故知”二句:當年認識的人現在已不知去向,鄰里也已搬遷。⑥“獨有”二句:只有這深秋的襄江之水依舊煙波渺茫與往日一樣。

作品簡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物是人非之慨。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作者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谷縣,後遷下邽(今天的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白居易的祖父後來在河南鞏縣當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就舉家搬遷到了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於新鄭縣(今河南新鄭)東郭宅,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帶便發生了戰事。蒲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彭城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白居易與符離山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和符離人劉翕習、張仲遠、張美退、賈握中、賈沅犀並稱“符離五子”,他們同泛陴湖,游流溝寺,登武里山,詩酒盤桓,稱盛會焉。後為躲避中原戰亂轉移到江南。遷居卒於武宗會昌六年。是另一文學家白行簡的兄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