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警備區域JSA

共同警備區域JSA

《共同警備區域JSA》的英文片名是Joint Security Area;影片類型是驚悚、劇情、懸疑;片長是110min;國家與地區是韓國;對白語是英語、韓語;色彩是彩色;混音是Dolby SR。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共同警備區域JSA
英文片名
Joint Security Area
更多中文片名
JSA安全地帶
JSA共同警戒區
JSA共同警備區
更多外文片名
Gongdong gyeongbi guyeok JSA
影片類型
驚悚 / 劇情 / 懸疑
片長
110 min
國家/地區
韓國
對白語言
英語 韓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SR
級別
Singapore:PG Argentina:13 Germany:16 UK:15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Ireland:15 South Korea:15 Finland:K-15

演職員表

導演
朴贊郁 Chan-wook Park
編劇
李武英 Mu-yeong Lee
朴贊郁 Chan-wook Park
Seong-san Jeong
金賢錫 Hyeon-seok Kim
Sang-yeon Park .....novel DMZ
演員
李英愛 Yeong-ae Lee .....Maj. Sophie E. Jean
李秉憲 Lee Byung Hun .....Sgt. Lee Soo-hyeok
宋康昊 Song Kang ho .....Sgt. Oh Kyeong-pil
金泰宇 Tae-woo Kim .....Nam Sung-shik
申河均 Ha-kyun Shin .....Jeong Woo-jin
金太賢 Tae-hyeon Kim
李漢威 Han-wi Lee
Christoph Hofrichter .....Maj. Gen. Bruno Botta
Myoeng-su Kim
Herbert Ulrich .....Swedish soldier
製作人
Eun Soo Lee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Jun-Seok Bang
Yeong-wook Jo
攝影 Cinematography:Sung-Bok Kim
剪輯 Film Editing:Sang-Beom Kim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James David Goldmark
Sung-Bok Kim
金相萬 Sang-wan Kim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Sang-hoon Park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李宗容 Jong-yong Lee

製作發行

攝製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uper 35
洗印格式
35 mm (anamorphic)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製作公司
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 CJ ENTERTAINMENT [韓國]
Intz com [韓國]
KTB Network [韓國]
Myung Film Company Ltd. [韓國]
發行公司
Manga Films S.L. [西班牙] ..... (2005) (Spain) (DVD)
Palm Pictures [美國] ..... (2005)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Prem'er Video Fil'm [俄羅斯] ..... (Russia) (VHS)
Rapid Eye Movies [德國] ..... (2002) (Germany) (theatrical)
Subway Cinema ..... (2001) (USA) (subtitled)
Sunfilm Entertainment GmbH [德國] ..... (2002) (Germany) (DVD)
上映日期
韓國
South Korea
2000年9月9日
日本
Japan
2001年5月26日
美國
USA
2001年6月15日 .....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7月9日 ..... (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7月14日 ..... (Jerusalem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2001年7月30日 ..... (Fantasia Film Festival)
俄羅斯
Russia
2001年9月27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1年10月4日
波蘭
Poland
2001年10月12日 ..... (Warsaw Film Festival)
阿根廷
Argentina
2001年11月1日 ..... (Encuentro con el nuevo cine coreano)
美國
USA
2001年11月3日 ..... (AFI Film Festival)
香港
Hong Kong
2002年1月3日
德國
Germany
2002年7月4日
台灣
Taiwan
2002年7月5日
芬蘭
Finland
2002年8月16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9月3日 ..... (Ciclo Nuevo Cine Coreano)

劇情介紹

韓朝南北軍事分界線有241公里,分界線兩邊雙方各撤退兩公里,分別修上鐵絲網,留出中間四公里寬的地帶,作為軍事緩衝區板門店就位於這個軍事緩衝帶中間的分界線上,以它為中心,周圍直徑800左右圓形區域就是共同警備區。兩國士兵就駐紮在警備區分界線的兩邊,這個撲朔迷離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警備區。
四個主人公分別駐守在靠得最近的兩個哨所,之間只隔一座二十多米長的名為不歸橋的石橋,距離之近,“連對方放屁的聲音都能清楚”。白天的時候,雙方士兵就在穿越板門店談判會議室的分界線兩邊站崗,幾乎面對著面,幾十年來南北雙方一直出於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
在電影故事發生那一年的2月份的一天,韓方一個小分隊在軍事緩衝區巡查幾個檢查點,無意中之中發現越過了緩衝區中間的分界線,進入朝鮮境內。小隊長發現這個問題後,當即決定返回本國界內。在這個短暫停留的過程中,士兵李秀赫(李秉憲飾)離隊小便,無意中踩到一個地雷上,一旦抬腳的話,就會引爆地雷。他用對講機呼救同伴,但是同伴已經迅速撤離,沒有回應,也沒有發現他離隊而返回找他。在極度恐懼的等待中,他遇到了朝鮮士兵烏金(申河均飾)和中士吳必敬(宋康昊飾),發生小衝突之後,布雷專家吳必敬拆除了地雷的引爆裝備,救了李秀赫一命。
李秀赫返回之後,沒有提及被朝鮮士兵拯救的事情,只是說踩了雷,並自己拆除自救成功,由此他得到上司的賞識,提拔為班長。吳中士和李秀赫以後在帶隊巡邏的時候,不期而遇,手下的士兵拔搶相向,氣氛很緊張。但是他倆卻很輕鬆,很有默契,甚至有點曖昧地交換香菸,點火,產生了友誼的萌芽。之後白天面對面站崗的時候,他倆偷偷地聊天和調侃對方,利如“你的影子過界了”。
李秀赫是一個善良、敏感、知恩圖報的人,主動給吳中士拋擲香菸、磁帶、朱古力之類的小物品,並夾帶紙條,認吳中士做大哥,吳接受了。兩人於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進行交往,與吳中士同住一個哨所的士兵烏金也分享了這份友誼。有一次,李秀赫拋擲的時候砸碎了對方的窗戶,他的“壯舉”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戰友認為他是在報復朝鮮士兵侮辱韓國總統的挑釁行為,對他佩服有加。
一個月多後,吳中士開玩笑讓他到北方的哨所作客,沒想到李秀赫信以為真,在一天凌晨真的去赴約了。推開門之後,兩個朝鮮軍人本能用槍指著他,嚇壞了,但是很快轉懼為喜,熱烈歡迎他的到來。由此,他們定期舉行這種會招致殺身之禍的聚會。
烏金嘲笑李秀赫是只有兩年兩個月軍齡的新兵蛋子,而李秀赫則一眨眼的功夫拔出槍指著烏金的鼻子,證明自己出槍很快,讓烏金嚇得目瞪口呆,而吳中士馬上還以顏色,用衝鋒鎗指著李秀赫的腦袋,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恐怖玩笑讓屋內氣氛緊張,也預示了後面悲劇的出現。
隨後,吳中士他教導李秀赫說,在真正的戰場上,任何技術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比誰能夠冷靜下來,採取正確的措施,這個觀點多次在影片中出現,非常關鍵。
而吳中士作為一個豐富經驗和戰功的老兵,似乎在部隊並不得志,被派到這個最危險的前沿陣地,其危險性,就如他對兩位小兄弟談到的那樣:一旦南北開戰,雙方哨兵在三分鐘內會全部陣亡。有一個查哨的車上尉,是一個卑鄙小人,對吳中士非常不尊重,曾將開玩笑的吳一把推倒在水坑裡,狠狠一頓臭罵,一點面子都不給。烏金則對車上尉唯唯諾諾,因為後者是上司,同時也是國家和軍隊的象徵,這也為後面的悲劇埋下了另外一個伏筆。
李秀赫同屋的士兵南成植性格內向,在李秀赫的幫助下才變得開朗,對李有很強的依賴感,他的妹妹和李在談戀愛。李秀赫要早他幾個月退伍,對此南成植悶悶不樂。李秀赫於是動了念頭,讓南成植也加入和自己的兩位國家“敵人”的地下友誼之中,這樣他走後,南也不至於孤單。
經過痛苦的掙扎,優柔寡斷的南成植終於也隨李秀赫造訪了朝鮮的哨所,吳中士和烏金友好地接納了他。四個人經常一起喝酒,做遊戲,侃大山,看色情雜誌,一起聽憂傷的音樂,懷念親人,互看親人和女友照片,合影留念等等,在高度緊張對抗的氛圍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多才多藝的烏金甚至要了一張李秀赫女朋友斯古的照片,並以此畫了一張素描。
悲劇發生在李秀赫退伍之前的一天晚上,四個人聚會慶祝烏金的生日,也算是順便歡送李秀赫退伍。他們很開心地喝酒、聊天,全然不知悲劇的陰影正在靠近。南成植給烏金準備了禮物,烏金接過之後,感動得淚流滿面――這種亦敵亦友的特殊友誼來之不易,讓人動容。要知道這原本是一個國家,原本都是一脈相承的骨肉兄弟,這讓他們沒有任何語言和情感的隔閡,但是冷戰讓這個國家一分為二,骨肉兄弟被迫成了不同戴天的死敵,雙方狹隘意識形態的教育讓彼此充滿本能的敵意。南北士兵私下接觸是違法的死罪,能結成這樣的友誼只能說人間奇蹟。
正當四個人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有人敲門。南成植下意識地打開門。吳中士一眼看到門外的人,臉上的笑容僵硬了:門外是車上尉。李秀赫和車上尉本能地拔出手槍互指對方,輕鬆愉快的氣氛一下子緊張得能滴出水來。
車上尉對兩名手下和所謂的偽軍一起喝酒驚恐交加,而李秀赫、烏金和南成植也同樣驚慌失措,所有人都對眼前的意外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在畫面中,持槍的人面部肌肉抽搐,滿頭大汗,觀眾的心也緊張得提到了嗓子眼。
這個過程中,只有吳中士保持了冷靜。他向車上尉解釋,兩名韓國士兵是過來商談叛逃事宜。車上尉揮手將吳中士打得嘴唇流血,並命令烏金拿出槍,將兩名韓國士兵擊斃,這樣的話,就不再追究他的背叛罪行。烏金頭腦一片慌亂,服從命令的天性起了作用,哆嗦著掏出槍對準了持槍的李秀赫。吳中士見狀,只得勸李秀赫,沒有任何出路了,你們只能叛逃到朝鮮來生活了。
而陷於巨大恐懼的李秀赫根本不能接受,反駁說吳中士本人曾講過車上尉是一個只會邀功的小人,肯定會以潛入者的罪名,殺了他們倆。吳中士讓一直躲在李身後的南成植勸解李秀赫,否則所有的人都會死。膽小懦弱的南成植卻不為所動,驚恐地告訴李秀赫,他們肯定是騙人的。
李秀赫和南成植都談不上是有決斷的人,但是讓他們叛逃卻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我想並非因為他們多么愛國,而是再接受的教育里,朝鮮是一個多么恐怖的國家,放棄韓國的美好生活投敵,無異於自殺。事實上,從前面的一些細節中可以看出,朝鮮士兵儘管承認韓國的生活水平高,但是強烈的愛國自豪感,使得南北統一也成為朝鮮士兵的最高夢想。私人友誼在這個前提下是不足為道的,頂多在平定韓國之後,放兩位南方朋友一條生路罷了。
烏金以吳中士救過李秀赫的為由,讓李放下槍,這個理由沒有說服力。所以李秀赫聲稱朋友沒得做,只能做敵人了,於是徵求吳中士的意見,是否殺死車上尉。但是吳中士冷靜地指出,這樣大家都會死,還是堅持勸他們叛逃,在朝鮮重新開始人生。然後他懇求雙方先放下槍來,他命令烏金也一起放下槍。李秀赫和車上尉都恐懼地發抖,誰也沒有放的意思,於是吳中士強行把兩人的槍壓下來,烏金也放下槍,癱軟在地,三人把槍慢慢放入了槍套中。
眼看氣氛稍稍緩和,一件意外的事情的發生了,錄音機里的舒緩的音樂結束,一聲巨響,開始播放激烈的搖滾樂。所有的人把視線轉向屋角的錄音機,烏金就在錄音機旁邊。車上尉受驚之下,動了邪念,伸手去摸槍。精神崩潰的南成植拔搶一槍將他擊中,槍彈穿過他的身體,擊破了窗戶。鮮血濺射在窗戶上,車上尉緩緩倒下。一臉驚恐的烏金本能地去掏槍準備還擊 ……
注意!導演設定邏輯的陷阱的開始了,以下的故事,是倖存的李秀赫記憶的真相,他沒有隱瞞事實,只是真誠地說了自己的記憶,下面的故事順序也是電影放映的順序:
南成植掉轉槍口,開火,畫面切換,烏金的腦袋被打爆,畫面切換,錄音機被打爆。畫面切換,李秀赫的手舉起槍開火,畫面切換,烏金的左手被打爆,畫面切換,血噴射到中間的電燈上。畫面切換,李秀赫殺紅了眼,掉轉槍口轉向身邊吳中士的腦袋,後者眼睜睜看著他,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李秀赫扣動鈑機,吳中士閉著眼睛腦袋晃了一下,子彈卡殼!李再次扣動扳機,吳中士腦袋又晃了一下,子彈再次卡殼!這個過程中,南成植站在李秀赫身後,持槍對準烏金,沒有射擊,李秀赫稍稍冷靜下來。這個時候,烏金向李秀赫射了一槍,畫面切換,李秀赫腿部中槍,畫面切換,槍從烏金右手滑落,向後直挺挺倒下,注意,倒下的過程中,腦袋完好,沒有打爆的痕跡。畫面切換,李秀赫中槍後馬上摔倒,畫面切換,李手中的槍摔地上。
邏輯的陷阱結束,繼續講下面沒有爭議的情節:
南成植精神失控,用腳把地上李秀赫的槍輕輕踢向烏金的方向,緩緩走向烏金的屍體,開始射擊,一槍,兩槍,站定,三槍,四槍,這一槍射擊之後,烏金的血濺到李秀赫的槍筒上。南成植又補上了第五槍和第六槍,然後掉轉槍口對準吳中士,猶豫了一下,又對準李秀赫,把兩人都嚇了一下,這個時候南成植冷靜下來了,放下了槍。
吳中士從南成植手中拿過槍,走到車上尉面前,把還在掙扎的車上尉一槍腦袋把腦袋打爆。隨即吳轉身,把槍稍加擦拭後塞到坐在地上的李秀赫手中,抓著胸口拽著他站起來,然後走到烏金的屍體旁邊,拾起李秀赫那把出了故障的槍,拉動槍栓,擦拭了一下,遞南成植,後者魂不守舍沒有動作,吳中士就抽了他個耳刮子,把槍塞到他手上。
吳中士教兩人如何對口供,就說李秀赫是被綁架過來,然後殺了朝鮮士兵逃跑出去,而南成植則根本沒再現場出現過。吳中士催兩人快走,因為密集的槍聲已經驚動了雙方的部隊,正在緊急向不歸橋這邊集合。在兩人出門之前,吳中士示意射傷自己,李秀赫於是含淚用手中南成植的槍射傷了吳中士的右肩。
門外下著雨,李秀赫摔倒,南成植害怕至極,撇下同伴,一個人跑過不歸橋。李秀赫站起來,跛著腿,掙扎著跟在後面,沿橋向韓國方向跑。吳中士從屋子跑出來,用左手扔了一包東西,大概是錄音機,又扔了另外一個什麼東西。南成植跑進哨所,然後,韓國的軍車開過來,剛好錯過看見南成植的時機。幾輛軍車在橋邊停下,韓國士兵下車,布置好陣形,向朝鮮方向密集開火。雙方軍隊很有默契,向對方激烈地射擊子彈,但是沒有人傷亡。吳中士也跑出來,左手持槍向韓方射擊,當然,這是演戲給本方戰友看的。在激戰中雙方的哨所被槍打得一片稀爛。
南成植在哨所內害怕得縮成一團。韓方士兵將摔到在橋中的李秀赫救到汽車裡,吳中士停止射擊,注視李秀赫的車離開,戰鬥平息。三天之後,南北雙方請瑞士和瑞典組成的中立監督機構介入調查朝鮮士兵被射殺的真相。有韓國背景的瑞士人蘇菲(李英愛飾)少校於是被派來調查。
雙方的部隊各自對倖存的李秀赫和吳中士進行了審問,然後又根據各自的利益關係,得出兩個分別有利於自己的版本:
李秀赫版本的供詞:
當天晚上,李秀赫和南成植一起巡邏的時候,突然想大便,正蹲著的時候,被潛入的兩名朝鮮士兵擊暈,拖到朝鮮的哨所。醒來之後,發現三個朝鮮士兵站在屋子裡抽菸喝酒。他觀察到桌子上放著自己的槍,然後偷偷地掙開了手上的繩索,趁三人不備,從桌子上奪回自己的槍,將三人中的兩人打死,一人打傷,其中那名沒有被打死的朝鮮中士,將自己的右腿射斷。他掙扎跑出來之後,雙方軍隊趕來增援,後面的故事別人都知道了。這樣李秀赫就是反敗為勝的受害者,由此被本方上司認為是英雄。
吳必敬中士版本的供詞:
當天晚上,吳中士、烏金和車上尉三人在哨所喝酒抽菸,迎接車上尉休假歸來。突然一名韓國士兵推門進來,揮動手槍將站在門口的吳中士擊打(不是射擊)倒地,然後開槍將車上尉擊倒,再將吳中士的右肩射傷,再連射八槍把烏金射死,車上尉掙紮起來,韓國士兵走上前,將他的頭射爆。然後,韓國士兵就跛著跑出了哨所,吳中士從地上撿起一把槍,跑出來,對韓國方向射擊。 這樣朝鮮士兵就是純粹的受害者。
蘇菲分別找兩個倖存者談話,李秀赫昏迷不醒,只能看他的陳述書,而到了朝方,在旁邊朝方軍官的阻撓下,吳中士根本不予配合,蘇菲也只能看供詞。雙方的版本都對本國有利,不能全信,但是蘇菲逐漸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通過查看兩個朝鮮士兵的屍體,蘇菲斷定車上尉的兩處槍傷位置很正,兇手殺他的時候,心態很從容。烏金身上的子彈有八顆之多,分明是在泄憤,表明兇手殺他的時候很衝動。蘇菲採訪了李秀赫的三名戰友,一個對他扔石頭砸破朝軍玻璃的壯舉,記憶猶新,認為李是勇士。李的隊長講了李秀赫離隊四個小時,自己拆除地雷回來的奇蹟。這些證據似乎在誘導蘇菲,李秀赫是一個很愛國的士兵。南成植則不能那么能自圓其說地回憶,那么他和李秀赫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同時沒由來地一起出去大便,結果李秀赫被綁架。他的談吐引起了蘇菲的懷疑。
蘇菲在去看吳中士之前,現場考察了朝鮮哨所,即慘案現場,又結合屍體上的傷口,確定現場南方士兵一共發射了11顆子彈,但是從屍體裡只找到10顆彈頭,李秀赫的槍里還剩下五顆子彈。而李秀赫的手槍最多只能裝15顆子彈。根據雙方的口供,現場的射擊朝鮮士兵的子彈都應該是李秀赫射擊的,那么怎么會多出一發子彈來呢?那多餘的一發子彈跑到哪裡去了呢?
瑞士中立軍官解釋,如果在裝滿15顆子彈的彈夾之後,拉開槍栓,則可以再裝入一個子彈,這樣一把手槍就可以容納16顆子彈。於是他們讓醒來的李秀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按照自己平時裝子彈的習慣裝子彈,結果連續兩次都只裝了15顆子彈。由此蘇菲由此斷定,現場應該還有一個神秘的第五人射擊了一發子彈,然後拿走了那枚子彈,掩飾自己存在的證據。
那么現場的第五人是誰呢?在烏金的遺物里蘇菲發現過一張被子彈打破照片,照片是一個年輕女子,素描本里有一個女子的素描,和照片上女子很象。蘇菲找到了照片上的女子,她是李秀赫的女朋友,從她口中得知,南成植和李秀赫是戰友,關係甚密。由此蘇菲大膽地猜測,那個神秘的第五人人就是南成植,事發晚上他們一起去了朝鮮的哨所,而不是李秀赫一個人。隨後的槍枝檢驗,證實她的猜測。
於是蘇菲再次召見李秀赫,告知她對消失的子彈和第五人存在的懷疑,李秀赫顧左右而言他,蘇菲直接問他那天是不是和南成植在一起去了朝鮮哨所。李秀赫陷入沉思,蘇菲進一步施加壓力,證實李秀赫被收繳的那把槍,經過武器編號查證是南成植的,而南成植手頭持有屬於李秀赫的槍被證實只發成功發射了一發子彈,就出了故障,並且在槍身上還發現血跡,和朝鮮士兵烏金的血液是一致的。這就證明南成植必定也在案發現場,並且近距離射擊的時候,槍管被烏金噴射的血濺到槍管上。
與此同時,南成植在李秀赫所在房間的二樓接受審問。瑞士軍官舉著從南成植處搜到的槍,就槍的歸屬和槍管上血液的問題提出同樣的質疑。南成植不能解釋,還沒有來得及撒謊,瑞士軍官威脅要要用測謊儀來防止他撒謊。南成植絕望了,奪過軍官手中的槍,準備吞槍自殺,但是槍沒有子彈,於是他就跳窗自殺,跳樓摔下的過程,被李秀赫親眼目睹,留下巨大的精神傷害,對蘇菲發動了人身攻擊。南成植只是昏迷不醒,並沒有死亡。
至此,蘇菲已經大致猜測出事情真相的一部分,即四個士兵私下有交往,這是本片的亮點所在。她的邏輯推理是怎樣的呢?首先,蘇菲成功地證明南成植肯定在現場,其次她證實了烏金手頭那張照片和素描是李秀赫的女朋友,如果僅憑一張照片這個孤證,來證實四個人交往密切還很武斷。
於是她進一步確認,李秀赫和吳必敬都在刻意隱瞞南成植的存在,兩個人的供詞拋棄前半部分,槍擊那一塊幾乎是一樣的,這意味著兩個人很可能存在串供。為什麼會串供呢?這個時候再推斷四個人關係密切就順利成章了,不然烏金不會有李秀赫女朋友的照片,吳必敬也沒有必要掩護南成植。當然這個推理也有漏洞,我後面會提到。
再進一步,既然四個人是好朋友,為什麼會發生槍戰呢?而且烏金的屍體會被打上八槍之多呢?所以她很好奇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南北雙方並不希望知道事實的真相,因為不利於任何一方的真相都可能打破平衡,引發戰爭,這是他們不願意的。
南方的朴將軍於是給調查機構送來關於蘇菲的身世的報告,原來蘇菲並非象自己認為的那樣,是韓國的後裔,恰恰相反,她是朝鮮將軍和瑞士母親的後裔。將軍以此為理由,要求解除蘇菲的職務,停止調查工作。這裡插一句,蘇菲的父親是被俘的朝鮮將軍,韓戰結束後,北方的俘虜要么回到朝鮮,要么流在韓國,只有76個俘虜拒絕回到任何一方,於是被送到世界各地,蘇菲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在蘇菲被解職之前的這一天,她安排了吳必敬和李秀赫的直接面對面的對質,先故意讓他們看到對方的供詞,然後換回來看各自的供詞,問他們有什麼要修改,雙方並不在意看對方的供詞,還是堅持各自原來的供詞,這就增加了證實他們串供的可能性。
按照雙方供詞都承認的情節,她用幾個小木偶復原了三個朝鮮士兵和李秀赫各自站立的位置,並再次問吳中士,是幾個人襲擊他們,吳肯定只有一個人,這證實吳中士在掩護南成植。然後,蘇菲播放南成植吞槍,並最終跳樓的錄像資料。老奸巨猾的吳中士裝作莫名其妙,蘇菲告訴這就是據推測在現場的第五人。就在吳中士索要證據,蘇菲解釋南成植是畏懼測謊儀自殺,其實是一種坦白的時候,李秀赫精神開始失控,淚流滿面,有招供的傾向。這一段的表情刻畫,非常精彩,各人的表演把現場緊張的氣氛烘托到極點。
一旦李秀赫招供,他們三個倖存的人都要上軍事法庭,搭上性命。吳中士不愧是大風大浪經過來的人,對著桌子猛踹一腳,把李秀赫撞倒在地上。吳中士衝上去指著他的鼻子,情緒激動地大罵一通,什麼無恥的偽軍和反動分子啊,什麼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啊,什麼有朝一日讓他看看朝鮮人民軍的強大之類的鬼話,目的是讓李秀赫冷靜下來,蘇菲看得出這個貌似粗魯兇狠的朝鮮軍人實際上是在保護李秀赫。
在被戰友拖開之後。他還大罵不止,並高呼“朝鮮勞動黨萬歲”和“金正日將軍萬歲”,終於讓李秀赫的激動的情緒逐漸平息下來。這樣,當面對質不能進行下去了,李秀赫也因為吳中士的急智,沒有失控說出事情的真相,僥倖過了一關。但是蘇菲已經徹底確認了三個倖存者在相互掩護的事實,只是還不知道細節。
隨後,蘇菲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被中立調查的軍官解除了調查的職務,並拿到回到瑞士的機票。軍官的決定是被逼無奈,當然也是明智的。因為真相可能導致戰爭,維持原狀是最重要的,真相還是隱瞞比較好,他對她的調查導致南成植自殺一事,非常不滿。蘇菲或許是個高明的偵探,但是其政治智商不怎么樣,她的上司曾經很明確告訴她要保持中立,也就是要得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不會不利於任何一方的一個和稀泥的調查結果來,以免一個火星點燃整個“乾燥的森林”,她卻拋開這些顧慮,一步一布接近事情的真相,讓韓朝雙方的軍隊高層都很惱火。
當天晚上,蘇菲以不把掌握的不利於李秀赫的證據交給繼任者為交換條件,讓李秀赫講出當晚的事實。李並不在乎自己成為囚徒,還是成為英雄。蘇菲於是用吳中士的安全來威脅他,於是李秀赫就講出了上面那段所謂的真誠的回憶。
隨後,蘇菲去拜訪了吳中士,吳中士不經意地告訴一個真相,即射殺烏金的其實是李秀赫,而不是南成植,並且很理解地說,自己在那個處境下也會開槍。從吳中士那回來,蘇菲又去醫院看望李秀赫,隨口告訴他吳中士證實其實是他殺了烏金。不過蘇菲隨即又開解說,可能吳中士記錯了。
這讓多日來飽受精神折磨的李秀赫徹底絕望了。因為在那天晚上,他對友誼背叛最為徹底,一直飽受良心折磨。烏金是本能摸槍準備出擊南成植,南成植是在精神失控下對烏金的身體射擊,但是他至少沒有射擊吳中士這位大哥。吳中士這個身經百戰的老戰士更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對自己掏出武器,更別說射擊。只有李秀赫,對烏金開槍了,原以為只擊中了他的手,對吳中士也開槍了,而且是兩槍!所幸槍枝出了故障。不然,他如何面對自己的良心!
現在他得知是自己射殺了烏金,這種愧疚無以復加,最後選擇了搶奪警衛的槍枝,吞槍自殺。這樣或多或少背叛友誼的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烏金和李秀赫都死了,南成植癱瘓,只有沒有背叛友誼的吳中士一個人相對健康地存活下來。
這就是導演要告訴我們的一個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的故事,演員的演技非常到位,無可挑剔。如果真的很完美,我肯定會不遺餘力地來稱讚它,原本也是打算這么做的,很可惜這個電影漏洞太多,已經不是白玉微瑕,而是漏洞百出了。
讓我們回到邏輯陷阱的那段:
第一、如果李秀赫的記憶是真實的,邏輯絕對不能成立。南成植射擊車上尉之後,對烏金射擊了兩槍,第一槍打碎了烏金的腦殼,第二槍打碎了錄音機,李秀赫用自己的手槍只發射了一發子彈,打碎了烏金的左手。這樣的話,在後面的畫面中,被打爆腦袋的烏金絕不可能死而復生,射傷李秀赫的右腿,並且腦袋還完好無損。
第二、如果李秀赫在緊張的情形的記憶是錯誤的,而吳必敬中士關於李秀赫是射殺烏金的真兇的記憶是正確的,邏輯也不能成立。那么現場正確的順序是,南成植的兩槍就是打中了錄音機和烏金的左手,李秀赫射爆了烏金的腦殼,一槍致命,然後掉轉槍口對吳中士射擊了兩個空槍之後,影片才顯示李秀赫被頭腦完好無損的烏金射中右腿。
被射中之後,李秀赫當即摔倒在地,這個情節是確定無疑的。那么還是那個矛盾,已經被射爆腦袋的烏金怎么可能再射擊一槍,並且腦袋還完好無損呢?關於烏金被射中腦袋的畫面,在屍體解剖房裡,有一個特寫,一個槍洞貫穿烏金的頭部,那么可以肯定烏金的頭部中槍之後立即死亡,絕對不可能再射擊一槍。這樣,吳中士的解釋也是行不通的。
第三、那么我們把影片中出現的第一個畫面,烏金被射爆腦袋的時間再往後推,邏輯能不能理順呢?我想了很久,找不出任何一種可能性來解釋電影展示的畫面。影片確定無疑告訴我們的一個信息,李秀赫被烏金擊中之後,馬上就摔倒了。那么他就是在射殺烏金之後,對吳中士的腦殼開兩槍之後,才被已經死去的烏金射中右腿的。
這部影片的邏輯破綻就在於,不管烏金是被李秀赫還是南成植射爆腦殼之後,都不可能再殺傷李秀赫的腿。
按照電影的畫面,真的不可能給出任何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
另外還有本片還有一些破綻,我只列舉幾個顯著的破綻:
漏洞一、在法醫說車上尉中的第一槍不足以致命,第二槍很奇怪,是從正面射殺的話之後,蘇菲莫名其妙地說了一句話:這是對南方不利的證據,因為對屍體連續射擊。這個情節絕對是漏洞,車上尉中了第一槍之後還活著,第二槍才斃命的,不存在連續射擊屍體的說法。這句話應該在檢查完烏金的屍體之後說,才合情合理。我看了拍攝的畫面,這不是剪輯的錯誤,因為這句話是在車上尉的屍體旁邊說的,因此就是劇本的漏洞。
漏洞二、在李秀赫的供詞版本里,李秀赫掙脫了束縛之後,射殺車上尉和烏金,以及射傷吳中士的情景沒有直接拍攝展示給觀眾。觀眾只是聽見一連串槍響之後,看見李秀赫跛著腿跑出來的,這就證明他在室內被射傷了。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是吳中士射傷了他,那么在手槍里還有五顆子彈的情況下,李秀赫為什麼不射殺吳中士?急於逃命嗎?他既然有時間對烏金射八顆子彈,為什麼不能順手射殺吳中士?在射殺烏金的時候,吳中士在乾什麼?
這個情節顯然不能自圓其說。聰明的蘇菲少校居然忽略了這么重要一個情節,整個片子沒有提到這一點。不過,這個破綻雖然蘇菲沒有提,我們姑且可以假設她想到了,但是沒說,只是心存懷疑。
漏洞三、在吳必敬的供詞版本的畫面里,李秀赫射殺和射傷三個人之後,居然也是跛著腿跑出來的!暈死!在吳的版本里,根本沒出現、也不可能出現三個朝鮮兵中的某一位射傷李秀赫的腿的情節,他們根本就沒有出手的機會,這絕對是想當然地重複套用一個鏡頭出現的硬傷!李秀赫沒由來地跛著腿跑出去之後,才有負傷的吳中士撿起地上的槍追出來射擊的情節,射中沒射中都沒有下文。正常的拍攝應該是,李秀赫雙腿完好地走出來,吳中士拾槍出來從後面擊傷了李秀赫的右腿才合乎邏輯。
漏洞四、根據北方三名士兵的身體傷口檢驗,他們共中彈十一槍,蘇菲由此推測肯定南方士兵一共放了十一子彈,這個推測是沒錯的。現場只找到十顆子彈,槍里剩下五顆子彈,有一顆子彈消失了,由此可以懷疑現場還有一個人射了一顆子彈(前提當然是一個人不能拿兩把槍了),這樣推測也是正確的。但是事實上,南方士兵一共射了十二顆子彈,而不是十一顆,以蘇菲掌握的信息,她確實只能推測出十一顆來。蘇菲最後畫蛇添足地解釋消失的子彈是在錄音機里,而錄音機被扔掉了,這個解釋絕對是錯誤的!
我們回顧一下現場放槍的情況,就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我們統計一下:車上尉身體中了一槍,子彈射到窗戶外了,之後腦袋挨了一槍;烏金的腦殼挨了一槍,錄音機挨了一槍,烏金左手挨了一槍,隨後屍體被南成植射了六槍,吳中士的肩膀挨了一槍,這樣南方士兵總共射出十二顆子彈,而不是十一顆!前面的情節中南成植的槍射出十顆子彈加上李秀赫的槍只射了一顆子彈,總共射了十一顆子彈的情節是錯誤的。
按照電影展示的情節,在屋子裡能夠找到十枚子彈。那枚消失的子彈只能是從車上尉身體穿透的那枚,丟失了屋子外面了,但是這枚子彈是可以推測出來的,所以對於蘇菲而言,根本沒有消失的子彈這種說法,也根本和錄音機沒有關係,蘇菲不可能知道錄音機里的那顆子彈的存在,因為沒有穿透的痕跡。所以蘇菲在後面說消失的子彈隨錄音機丟了,是故弄玄虛,結果成了胡說八道。
電影可以這樣修改,讓烏金的屍體少挨一顆子彈,射入錄音機的子彈在現場留下了痕跡,這樣蘇菲後面解釋子彈隨錄音機消失了的話,就不是畫蛇添足,而是畫龍點睛了。
漏洞五、不是硬傷,但是作為偵探電影來時,是很弱智、很突兀的一個情節,就是蘇菲為什麼要沒由來地去找李秀赫的女朋友斯古。她在烏金的遺物里看斯古的照片,本能應該想到這是北方士兵的女朋友才對。沒有任何情節交待她在李秀赫這裡看到同樣的照片,才引發念頭去看斯古的。恰恰相反,蘇菲是看到這個女孩之後,聯想到那個照片,才推測他們四個人私下有來往。
作為一個從來沒有回韓國的外國人,蘇菲沒有理由平白無故地去找這個女孩,要找也應該去朝鮮找才對,除非她是神,或者導演。這是非常非常關鍵的一個情節,導演卻用這樣沒有說服力的方式輕易就發現,絕對的敗筆啊!難道我們看到的版本不全?
結束語
我反覆地查看了電影幾乎所有細節,確認上述的論證絕對嚴密的,儘管這個片子可能被數以千萬的人看過,它弱智而致命的錯誤還是被忽略了。偵探電影的一個特點就是,觀眾在電影的前半部分不知道各個情節之間的關聯,會覺得索然無味。一旦謎底解開之後,回頭再看,又會覺得每一個細節都仿佛有妙用,覺得妙不可言,卻很少有人和我一樣去較真,看那些細節是否的真的能推理出後面的結論。
在這部影片裡,韓國導演朴贊旭很想拍出一個融合羅生門模式和偵探故事敘事結合一個大片,用了很多苦心,也在一些細節上做得很成功,但是在大的關鍵情節上處理失敗,漏洞太多了,經不起推敲,只能說畫虎不成反類犬。這種破綻也不可能是台詞翻譯的錯誤,也許原著的小說很嚴密,只是電影改編的失誤,我很希望看過原著的人告訴我原作者是怎么構思這個故事的。
總而言之,本片根本不足以擔當韓國邏輯最嚴密的電影的美名,要改得完美無缺,必須得傷筋動骨地修改,導演構想的很多最後博得滿堂喝彩的噱頭必須捨棄,重新設計。

幕後製作

《共同警備區》在韓國電影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首部正面表現處於分裂的南北雙方士兵之間友誼的影片,對於這兩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技術方面進行了韓國電影史上的首次嘗試,率先運用好萊塢式Super 35mm,這種格式加寬了銀幕的能見度,增加了景深,加上接近全銀幕式的播放,使視覺影像更為逼真。除了技術上的先聲奪人,影片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根本還在於故事本身的精巧與動人。導演朴贊郁對整部影片的層次安排十分考究且編導的技藝精湛,通過運用時空交錯的剪輯方式敘事,循序漸進的揭露故事的真相,懸念層層相扣,線索清晰明了。影片中最後一個鏡頭成為震撼人心的經典鏡頭,歷史、人性、個體、國家,這一切交織在一起,戲裡戲外相呼應的政治社會現實讓人體會到歷史的殘酷。影片也獲得了各界一致好評。首映僅兩周就創下了200萬次觀眾的最高記錄,是2000年的韓國票房冠軍,2001年泛亞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的第3名、2001年西雅圖國際影展新導演特別獎、2001年韓國大鐘獎“最佳影片”、“最佳音響”、“最佳美術”、“最佳男主角”獎,併入圍第51屆柏林電影節角逐金熊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