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備區

警備區

警備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重要城市或戰略要地設立的軍隊組織。警備區屬軍區建制。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等領導機關。負責所在城市的警衛、守備和民兵、兵役、動員工作。要地警備區,轄守部隊,主要負責戰略要地的警衛、守備。截至2012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3個直轄市、27個省會(首府)城市、3個計畫單列市和10個地級市共設立了43個警備區。其中,3個直轄市的警備區為正軍級單位,隸屬大軍區建制;其餘的40個警備區與軍分區平級,為正師級單位,隸屬省軍區建制。

基本信息

歷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曾在中央革命根據地設立建(寧)黎(川)泰(寧)警備區。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陝甘寧邊區在綏德曾設立警備司令部。1942年,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在邊區設立5個警備區。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了的中等以上城市,曾指定駐軍機關成立警備司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一些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設立了警備區。

種類及職能

警備區有兵團級、正軍級、正師級三種。

合肥警備區合肥警備區

旅大警備區是兵團級,為了對應蘇聯駐軍級別,警備區由志願軍兵團部改編組建,是中國解放軍唯一一個這一級別的警備區。

另外三個直轄市警備區於省軍區同級別,轄有師級單位(如直轄市下轄的區的人武部)和海防師(旅)部隊。

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沿海重要城市,駐軍相對集中的城市也設立警備區(設立警備區的城市政府級別至少地市以上,即設區的城市)都是正師級,這一級警備區除執行軍分區的兵役,民兵訓練任務外,還擔負市區內軍容風紀,軍車交通管理的糾察,組織指揮協調駐軍參加抗險救災的職能。

城市警備區

城市警備區,同時是中共市委員會的軍事工作部門和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軍區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雙重領導,轄警備部隊,領導區、縣人民武裝部,負責所在城市的警衛、守備和民兵、兵役、動員工作。

要地警備區

要地警備區,轄守備部隊,主要負責戰略要地的警衛、守備。

各地警備區

旅大警備區

1959年10月由第三兵團改編,兵團級。

中國七大軍區分布圖中國七大軍區分布圖

1985年6月改為正軍級,下轄外長山守備師(81562部隊)、守備1師(81540部隊)、守備2師(81551部隊)。
1992年4月撤銷。

司令員:曾紹山(1959.09—1959.11) 劉轉連(1959.11—1962.06) 江擁輝(1962.06—1968.05) 楊俊生(1968.05—1968.05) 鄧 岳(1968.05—1969.08) 劉德才(1969.08—1976.10) 張懷瑞(1976.10—1985.06) 向孝書(1985.06—1990.04)張德慶(1990.04—1992.04)
政 委: 杜義德(1959.09—1959.11) 郭述申(1959.09—1966.05) 吳 岱(1959.09—1965.01) 楊俊生(1965.01—1966.05) 楊俊生(1968.05—1976.10) 謝福林(1964.08—1975.08) 袁佩爵(1967.05—1972. ) 程登志(1972. —1976.10) 王海廷(1975.08—1977.04) 甘渭漢(1976.10—1977.09) 王從周(1978.05—1983.05) 劉振華(1979.01—1982.10) 彭仲韜(1983.05—1985.08)趙興元(1985.08—1990.04)張振瀛(1990.04—1992.04)

武漢警備區

1967年8月成立武漢警備區,由空降兵第15軍軍部兼該警備區機構。
軍長兼武漢警備區司令員:方銘(1967.08—1974.01)
軍政委兼武漢警備區政委:張純青(1967.08—1978.01)

青島警備區

青島警備區1969年11月青島市人民武裝部與某守備部隊合

濟南警備區預備役連濟南警備區預備役連
並組建青島警備區,1970年2月正式組建青島警備區(軍級),隸屬濟南軍區。
1978年與守備第三師合編,升格為正軍級單位。
1985年10月,青島軍分區與青島警備區合併(併入青島警備區)組建新的青島警備區(師級),歸山東省軍區領導,執行師級許可權。
1959年1月,原菏澤軍分區機關大部人員調往青島,與青島市兵役局合編為青島市軍分區。
1962年3月,青島市軍分區改編為青島市人民武裝部。
1970年2月,青島市人民武裝部併入青島警備區。
1979年5 月,重新成立青島市人民武裝部。
1983年12月1日,青島市人民武裝部改編為青島軍分區。
司令員:裴維增馬連輝陳新華、劉東起
政治委員:史世屏、張瑞厚、李福亭、李治亭

威海警備區

1978年4月守備5師與4師成立煙威警備區,正軍級單位,管轄一個守備第四師,三個直屬團。
1985年10月煙威警備區與煙臺軍分區(1958年10月,萊陽軍分區移駐煙臺,改稱煙臺軍分區)合併,改編為煙臺警備區,歸山東省軍區領導。

司令員:劉佐范天恩張棟修 政治委員:陳英華、吳 劍、王蘭亭。

廣州警備區

1967年4月廣州軍分區擴編,執行副軍級許可權,隸屬於廣東省軍區建制。
1976年3月降為師級。
司令員:陽震(1967.05~1968.07) 劉雲亭(1968.07~1969.11) 宋文郁(1969.11~1976.01)
政治委員:羅興洲(1967.05~1968.01) 張榮亭(1968.06~1970.08) 宋文郁(1969.06~1969.11) 吳 潤(1969.11~1976.02) 孟哲民(1969.11~1976.01)

舟嵊守備區

1958年4月,二十二軍與守備十四旅合併為舟嵊要塞區(正軍級),下轄定海、普陀、岱山、衢山、嵊泗等5個守備區。
1981年改編為嵊泗守備四師,岱山守備五師,桃花守備六師。
1985年9月舟嵊要塞區改稱舟嵊守備區(83351部隊),下轄岱山守備五旅、桃花守備六旅。
1992年12月改為浙江省軍區舟嵊要塞區(副軍級)。
1997年4月與舟山軍分區合併為浙江省軍區舟山警備區(正師級)。
陸軍22軍(1949.05—1958.04)
軍 長:孫繼先(1949.05—1950.10) 張秀龍(1950.10—1958.04)
政 委:丁秋生(1949.05—1950.01) 王一平(1950.01—1950.10) 王六生(1950.10—1956.02) 方中鐸(1956.08—1958.04)
司令員:王保臣(1985.08—1988.01)曾照喜(1988.01—1990.06)少將 江茂葆(1990.06—1993.12)少將 陳長明(1993.12—1997.05)大校
政 委:王慶楊(1985.08—1990.06)少將 傅翠和(1990.06—1992.09)少將 盧匡衡(1992.09—1995.04)少將 孫榮正(1995.04—1997.05)大校

赤峰守備區

1981年10月組建,正軍級。下轄守備4師(81595部隊)、守備11師(81573部隊)、守備12師(81580部隊)。
1985年9月與68軍合編,1992年撤消
司令員:王秀法(1981.10—1983.05)王有翰(1983.05—1985.09) 黃在漁(1985.09—1990.04) 齊連運(1990.04—1992.12)
政 委:張春榆(1981.10—1983.05) 侯德剛(1983.05—1985.09) 李玉忱(1985.09—1990.04) 高殿成(1990.04—1992.12)

白城守備區

1981年10月組建,軍級,隸屬於瀋陽軍區建制。下轄守備3師(81628部隊)、守備5師(81672部隊)、守備6師(81639部隊)。守備區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直屬部隊。
l985年10月,該守備區機關奉命撤銷。守備三、六師轉隸赤峰守備區,守備五師轉隸黑龍江省軍區。
司令員:郭海波(1981.10—1983.09)

外長山要塞區

1954年組建,1955.2改編為旅大警備區守備一師,1961(一說1960年)年2月以旅大警備區守備1師為基礎擴編為外長山要塞區,隸屬旅大警備區領導,執行軍級許可權,下設廣鹿、小長山、大長山、石島、海洋、獐子等6個守備區。
1983.1縮編為外長山守備師(81562部隊),1992.10改稱外長山要塞區,仍執行師級許可權,由於旅大警備區撤消,改由64軍代管。
1998年10月轉隸遼寧省軍區領導。
司令員:王海廷、劉德才 政委:胡立聲、任茂如、楊國喜

內長山要塞區

1954年10月由陸軍第26軍78師和海軍長山水警區組建海軍長山要塞區。
1960年6月(一說5月)隸屬濟南軍區,正軍級單位。
1961年3月改稱內長山要塞區。轄蓬萊、北長山、大欽三個守備區,80年代初期,守備區改稱守備師,下轄守備第6師、守備第7師和3個直屬守備團、1個坦克團。
1985年10月內長山要塞區(正軍)縮編為內長山守備師。
1993年2月恢復內長山要塞區番號(師級)。
司令員:白斌
政委:李布德(1960.04—1964)任茂如。

三沙警備區

2012年7月,中央軍委批准在三沙市設警備區,正師級。

分布統計

曾經存在

建黎泰警備區
旅大(大連)警備區

尚存的警備區

正軍級
直轄市警備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隸屬南京軍區)

中國天津警備區辦公大樓中國天津警備區辦公大樓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警備區(隸屬北京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警備區(隸屬成都軍區)
正師級
省會(首府)城市警備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省哈爾濱警備區(隸屬黑龍江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吉林省長春警備區(隸屬吉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省瀋陽警備區(隸屬遼寧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呼和浩特警備區(隸屬內蒙古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烏魯木齊警備區(隸屬新疆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寧夏銀川警備區(隸屬寧夏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青海省西寧警備區(隸屬青海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省蘭州警備區(隸屬甘肅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陝西省西安警備區(隸屬陝西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石家莊警備區(隸屬河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西省太原警備區(隸屬山西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濟南警備區(隸屬山東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鄭州警備區(隸屬河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安徽省合肥警備區(隸屬安徽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北省武漢警備區(隸屬湖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蘇省南京警備區(隸屬江蘇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杭州警備區(隸屬浙江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西省南昌警備區(隸屬江西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省長沙警備區(隸屬湖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福州警備區(隸屬福建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廣州警備區(隸屬廣東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南寧警備區(隸屬廣西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省海口警備區(隸屬海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省成都警備區(隸屬四川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拉薩警備區(隸屬西藏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省昆明警備區(隸屬雲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貴州省貴陽警備區(隸屬貴州省軍區)
計畫單列市警備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青島警備區(隸屬山東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廈門警備區(隸屬福建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深圳警備區(隸屬廣東省軍區)
地級市警備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煙臺警備區(隸屬山東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蘇省連雲港警備區(隸屬江蘇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舟山警備區(隸屬浙江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省株洲警備區(隸屬湖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省衡陽警備區(隸屬湖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汕頭警備區(隸屬廣東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珠海警備區(隸屬廣東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桂林警備區(隸屬廣西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省三亞警備區(隸屬海南省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省三沙警備區(隸屬海南省軍區)

軍事分類導航

軍事是以準備和實施戰爭為中心的社會活動。諸如武裝力量的組織、訓練和作戰行動;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和使用;戰略戰術的研究和套用;戰爭物資的儲備和供應;國防設施的計畫和建造;後備力量的動員、組織和建設等,都屬於軍事的範疇。它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既受這些因素的制約,又對它們發生不同程度的作用。
軍事裝備軍隊兵種戰略戰術軍事術語
軍事理論軍事基地軍事院校世界組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