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3年

歷史紀事

宋封黎桓交趾郡王
太平興國五年(980),交州大將黎桓擅權樹黨,廢黜丁氏,自稱權知交州三使留後,屢次遣使貢方物並求正領節鎮。雍熙三年 (986),宋授黎桓檢校太保、使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安南都護,充靜海軍節度、交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封京兆郡侯。端拱元年(988),加檢校太。淳化元年(990),加特進。四年(993),進封交趾郡王。

宋置博買務
兩川土地富饒,以蜀錦最為著名,暢銷全國,宋政府為壟斷布帛貿易,淳化四年 (993)特在蜀地置博買務,賤價強購農民生產的布帛細絹,供應朝廷,商人不得私自購買。蜀民深受其害,成為王小波起義的導火線之一。

宋屯田河北
淳化四年(993),臨津令黃懋上書,認為河北州軍陂塘多,引水灌溉,甚為方便,屯田興農,必獲大利。因何承矩初至滄州,即建議於北邊築堤瀦水設防興屯田。太宗命其巡視河北諸州,承矩復奏,亦如黃懋所稱。三月,太宗授何承矩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黃懋為大理寺丞,充判官,率雄、莫、霸諸州、平戎、破虜、順安諸軍戍卒一萬八千人興屯田,修堤堰六百里,置斗門,引淀水灌溉。因河北霜早,第一年稻不熟。次年,黃懋令播種江東早稻,大獲豐收。

太宗試欹器
欹器為一種盛水巧器,空時傾斜,半滿時自動扶正,滿時傾覆,人們常置之座右以為戒。淳化四年(993),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在宮內試欹器,有人密奏太宗。及晚朝時,太宗問他;你玩得是欹器嘛?易簡便將徐游所制欹器取來。太宗親自試驗,嗟賞再三,易簡趁機進諫:我聽說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器滿則覆物盛則衰,望陛下持盈守成,慎終如始,則可築固萬世基業。

宋分天下為十道
淳化四年(993),太宗採納判三司魏羽的建議,將天下州縣分為河南、河東、關西、劍南、江南東、江南西、兩浙東、兩浙西、廣南十道。以京東為左計,京西為右計,設左右計使,各轄五道。每道設判官。置總計使,判左、右計事。次年,罷左、右計使,十道隨之職消。

宋禁與夏互市
党項羌地處銀、夏之北的沙漠地帶,以畜牧為生,其所需要的糧食,要靠當地盛產的青鹽同宋朝邊民交換。宋政府為控制李繼遷,淳化四年(993),採用陝西轉運副使鄭文寶的建議,禁止邊境貿易,使青鹽不入漢境,禁糧食入漠北。李繼遷因其部族乏食,遂率兵屢寇邊境,關隴人民吃不上鹽,也蠢蠢欲動。因此,宋政府不得不撤銷這個禁令。

雜譚逸事

李順據成都
淳化四年(993),李順率領農民起義軍攻打成都,燒其城門。但久攻不下,只好轉攻漢州(今四川廣漢)、彭州(今四川彭縣),連拔二州。次年正月,攻克成都,知府郭載、轉運使樊知古帥餘眾奔梓州(今四川三台)。李順入據成都,號大蜀王,改元應運,遣兵四出。北抵劍關(今四川劍閣東北),南及巫峽(今四川巫山巫峽),盡占其郡邑。二月,太宗聞李順攻劍南(今四川劍閣以南)諸州,命王繼恩為西川招安使,率軍攻之。五月,王繼恩攻破成都,斬首三萬級,李順被俘(或言下落不明)。

王小波起義
自晚唐起,四川一帶即很富裕,時人有“揚一益二”之稱。孟氏割據,府庫充溢。乾德三年(965)宋師平蜀之後,原府庫之積均被掠往汴京 (今河南開封)。此後,成都除常賦外,更置博買務,禁止商旅私市布帛。上供之數又復加倍。加上蜀地狹民稠,耕稼不足以給,因而黎民貧困不堪,兼併者糴賤販貴,以奪其利。淳化四年(993)春,青城縣(今四川灌縣西)民王小波聚眾起義,以均平富為口號,得貧民擁護,很快攻陷邛(今四川邛崍)、蜀(今四川祟慶)諸縣。攻彭山(今四川彭山),殺縣令齊元振,剖其腹,實以錢幣。起義隊伍日益壯大。十二月,西川都巡檢使張圮與王小波戰於江源縣(今四川崇慶東),既張而玘為王小波所殺,王小波亦因傷重創卒。王小波率領的起義部隊由李順領導,不久又攻後蜀、邛諸州,並一度占領成都,至道元年(995),起義軍被宋政府鎮壓失敗。

齊元振棄市
彭山縣令齊元振為政貪暴,專務敲剝,誅求無厭。百姓怨聲載道,恨入骨髓。秘書丞張樞使蜀,稱其清白強幹,太宗下詔嘉獎,此後齊元振更加肆無忌憚。淳化四年(993)夏,王小波率起義軍進攻彭山,齊元振率兵抵抗,為義軍所俘。義軍痛恨其貪婪無厭,沒收了他的贓物,將其剖腹實錢,以解民憤。

省念禪師圓寂
省念禪師,萊州人,俗姓狄,幼年出家。受業於南禪寺,因常頌持法華經,人稱念法華,後入風穴,為臨濟宗大師延沼弟子,得其心傳。歷主汝州(今河南臨汝)首山、寶安廣教院及寶應院。淳化四年(993)圓寂,年六十八歲。

張齊賢罷相
淳化四年(993),諸司副使王延德托殿中丞朱貽業求其姻親參知政事李沆補外官,李沆轉告吏部侍郎、平章事張齊賢,齊賢上奏太宗。王延德曾事晉邸,太宗怒其不自陳而祈求執政,大加斥責,延德、貽業矢口否認,齊賢不願與李沆對證,乃引咎自責,罷為尚書左丞。

張遜貶為右領軍衛將軍
知樞密院事張遜與同知院事寇準素不和,多次在太宗面前爭論,太宗早想罷免他。寇準與溫仲舒同出皇宮,路遇一瘋人攔馬呼萬歲,右羽林大將軍王賓與張遜為知交,他又知張遜與寇準有隙,乃上奏太宗。寇準向太宗解釋道:我與溫仲.舒同行,而張遜唆使王賓獨告我。張遜援引王賓嚴斥寇準,結果二人相互攻訐。太宗大怒,將張遜貶為右領軍衛將軍,寇準罷守本官。

呂蒙正復相
淳化二年(991),金部員外郎張紳因受賄被罷免。有人密奏太宗;張紳是洛陽大戶,怎能受賄:呂蒙正未第時,曾向張紳求助而不得,因而誣陷他。太宗即令張紳復官,呂蒙正不辯解而被罷為吏部尚書。四年(993),考課院察得張紳犯奸實狀而廢黜之。於是太宗詔呂蒙正復相。

王小波犧牲
王小波,青城(今四川灌縣南)人。淳化四年(993),因不堪官府壓榨,率眾揭竿而起,提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口號,受民百姓擁護。不到數日,從者萬餘人。遂攻入縣城,殺死最大惡極的齊元振,轉戰邛、蜀二州。西川都巡檢使張圮率軍鎮壓,雙方在江原激戰,王小波被射傷,仍率眾擊敗官軍,殺死張圮,王小波因傷重犧牲,義軍由李順領導繼續鬥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