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6年

公元766年

公元766年,丙午,永泰二年。大曆元年以劉晏、第五琦分理天下財賦。元載專權,規定論事須先長官,長官告宰相,然後奏聞。刑部尚書顏真卿上疏言李林甫擅權塞言路猶不至此。即貶峽州別駕。新修國子監落成,魚朝恩升座講《易》。鏇命魚判國子監事。江南起義軍失敗,方清在池洲石棣城(今安徽太平西)大戰死,陳莊投降。以杜鴻漸為劍南西道節度使。鴻漸至蜀,不敢制裁崔旰,使為成都尹、西川節度行軍司馬。同華節度周智光殺陝州監軍,朝廷不敢問。吐蕃陷甘州、肅州。

文化紀事

《南詔德化碑》刻成

(圖)《南詔德化碑》《南詔德化碑》

大曆元年(七六六),即南詔贊普鍾十五年,南詔群臣歌頌其王閣邏鳳,用漢文刻成此碑,立於太和城(今雲南大理)。相傳碑文為鄭回撰寫,杜光庭書,記錄南詔強盛時期的疆域、軍政設施、與唐的關係以及境內各民族的生活習俗等,是研究南詔史的重要資料。

雜譚逸事

魚朝恩講學國子監

自安史之亂以來,國子監堂室頹壞,軍士多借居之。祭酒蕭昕上言學校不可廢。代宗乃下敕復補國子學生。大曆元年(七六六)二月一日,釋奠於國子監。命宰相帥常參官、魚朝恩帥六軍諸將往聽講,子弟皆服朱紫為諸生。朝恩既巳貴顯,乃學講經為文,釋奠之日朝恩執《周易》升高座,講“鼎折足,覆公疏”以譏宰相。王縉聽後大怒,而元載怡然自得。朝恩對人說:“怒者是常情,而笑者不可測。”於是以朝恩判國子監事。

劉晏第五琦分理天下財賦

大曆元年(七六六)正月三十日,以戶部尚書劉晏為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荊南、山南東道轉運、常平、鑄錢、鹽鐵等使,侍郎第五琦為京畿,關內、河東、劍南、山南西道轉運等使,分理天下財賦。

杜鴻漸以姑息靖蜀亂

大曆元年(七六六)二月二十七日,以宰相杜鴻漸為山南西道、劍南東西川副元帥、劍南西川節度使,以平蜀亂。二十八日,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誠兼劍南東川節度使,以崔旰為茂州(今四川茂汶)刺史,充西山防禦使。三月二十八日,獻誠與崔旰戰於梓州,獻誠軍敗,僅以身免,旌節盡為旰所奪。杜鴻漸至蜀,聞獻誠軍敗,大懼,遂派人先達意於旰,許以萬全。旰也卑辭重賄以迎之,鴻漸大喜,進至成都。見旰後,無一言責其罪,但每日置酒高會,州府之事全部委旰。又屢薦旰於朝,願以節制讓旰;並請柏茂琳、楊子琳、李昌嵕各為本州刺史。代宗不得已而從之,八月,以旰為成都尹、西川節度行軍司馬。大曆二年,鴻漸請入朝奏事,以崔旰知西川留後。六月,鴻漸至京,盛陳利害,亟薦崔旰才堪重任,代宗也務為姑息,乃留鴻漸復知政事。七月,以旰為西川節度使。旰厚賦斂以賂權貴,宰相元載遂擢旰弟寬至御史中丞,寬兄審為給事中。鴻漸信佛,故每飯千僧,日祈蜀中平安。

段秀實助馬璘治邠寧

大曆元年(七六六)二月,以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馬璘兼邠寧(今陝西彬縣、甘肅寧縣)節度使。璘以段秀實為三使都虞侯。有卒能引弓重二百四十斤,犯盜竊罪當死,璘欲免其罪,秀實說:“因愛憎而執法不一,雖韓信亦不能治軍。”璘善其議,而殺其卒。璘處事或不合理,秀實必力爭。璘或憤怒,左右皆戰慄,秀實卻說:“我罪如當殺,用不著發怒;如果無罪殺人,恐涉無道。”璘遂拂衣而去,秀實也慢步而出。良久,璘復置酒召秀實謝之。從此軍州之事,璘皆先問秀實而後行。因此,璘在邠寧,聲名殊美。

改元大曆

永泰二年(七六六)十一月十二日,日南至,大赦,改元大曆。

周智光反,郭子儀討平之

先是同華節度使周智光與鄜坊節度使杜冕不協,永泰元年追吐蕃至坊州,智光乘機坑冕家屬八十四人,代宗未治其罪。智光回至華州益驕橫,朝廷召之不至。代宗命杜冕從張獻誠至山南東道避之,智光又遣兵於商山截冕,不獲。智光自知罪重,於是聚集亡命數萬,縱其剽掠,又擅自截留關中漕米二萬斛;藩鎮貢獻經過者,輒殺其使者而奪之。大曆元年(766)十二月二十二日,智光且殺陝州監軍張志斌。切其肉而食之。選人入京,都畏智光殘暴,多自同州竊過。智光則派其部下帥兵擊之於路,死者甚多。朝廷以同華在邇,仍欲安撫,十二月二十七日,代宗下詔加智光檢校左僕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授之。智光罵道:“我有大功於天下國家,不授宰相而與僕射!且同、華地狹,當再益陝、虢、商、鄜、坊五州。”又歷數朝中大臣過失,並說:“我這裡離長安只有一百八十里,夜眠都不敢伸腳,恐踏破長安城;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唯我周智光能之。”元仙聽後戰慄不己。大曆二年(七六七)正月,密詔郭子儀討周智光。子儀命大將渾瑊、李懷光軍於渭上。智光部下聞之,皆有離心。十一日,詔貶智光灃州刺史。十三日,華州牙將姚環、李延俊殺智光,以其首來獻,亂平。

郭子儀率軍自耕於河中

郭子儀在河中(今山西永濟)軍常乏食,乃親自耕田百畝,將校以此為差,於是士卒皆不勸而耕。河中野無曠土,軍有餘糧。

不痴不聾,不作家翁

代宗禮敬子儀,常稱為大臣而不稱名。子儀子郭暖嘗與妻昇平公主相爭,暖說:“你倚你父為天子耶?我父薄天子而不為!”公主怒,奔奏代宗。代宗說:“事實就是如此。如果子儀想當皇帝,天下豈是汝家所有?”並慰令公主歸家。子儀聞之,遂囚禁郭曖,入宮待罪。代宗說:“諺雲‘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兒女於閨房之言,不足為怪!”子儀回家後,遂杖暖數十。此事即戲劇《打金枝》之所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