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3年

公元763年

公元763年,癸卯,寶應二年,廣德元年。

歷史紀事

(圖)鑒真鑒真
正月,以劉晏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仍兼度支等使。來瑱被程元振陷害,流放賜死。藩鎮無不痛恨元振。叛將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懷仙以范陽降。史朝義逃亡自殺。安史之亂結束。閏正月,以降將薛嵩為相、衛等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等五州都防禦史,李懷仙為山南東道節度使。魏博、盧龍與成德即河朔三鎮。三月,以梁崇義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崇義本為將士所推。李光弼部將張伯儀等鎮壓袁晁起義,王棲曜破晁於天台縣東的石壘寨,擒晁。次年,晁在長安遇害。六月,以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承嗣籍管內戶口,以壯者為兵,老弱耕稼,選驍健者萬人為牙兵。魏博牙兵始此。是年上半年,吐蕃陷河(治今甘肅臨夏東北)、蘭、岷(治今岷縣)、廓(治今清海化隆西)。十月,陷長安。代宗逃往陝州。郭子儀到商州(今陝西商縣),收兵得數千人。裨將王甫入長安,結少年擾敵。吐蕃兵退出長安。十一月,郭子儀入城,以“擅置官屬”罪殺王甫。吐蕃兵屯原、會(治今甘肅靖遠)、成、渭一帶。時松(治今四川松潘)、維(今理縣東北)、保(今理縣西北)也已為吐蕃所陷。(廓州一說陷於七五八年,岷州一說陷於七六一年。原州陷落後,吐蕃兵鏇即撤走,唐軍亦未進駐。保州州名後出,本作天保軍。)削程元振官爵,放還田裡。十二月,代宗還長安,以魚朝恩為天下容宣慰處置使,總禁兵。

文化紀事

鑒真卒於日本

廣德元年(七六三),揚州大雲寺沙門鑒真卒於日本,年七十七。釋鑒真,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人。自幼出家,遊歷洛陽、長安等地,究心佛教三藏,後歸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法。天寶元年(七四二),應日本留學僧榮睿和普照之邀,決定赴日本宏揚戒律,但五次東渡,均遭官府阻攔或遇颶風未能成功,其後雙目失明,榮睿亦亡。天寶十二年(七五三),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揚州,再次邀請鑒真東渡,於是決定第六次赴日,天平寶勝六年(七五四),與比丘法進、曇靜、尼智首、優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薩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東大寺,天皇授以“傳燈大法師”位。四月,築壇為天皇、皇后、皇子及僧俗四百餘人授戒。又仿唐建築造唐招提寺,作為授戒傳律的基地。鑒真赴日本時,帶給日本大量佛教經像,還有藥物、藝術品等,對發展日本醫學、雕塑、美術和建築等有一定貢獻。

儲光羲

廣德元年(七六三),詩人儲光羲卒。儲光羲,潤州延陵人,開元十四年(七二六)進士及第,官至監察御史。安史叛軍陷長安後,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系下獄,被貶嶺南。他是唐代著名的田園山水詩人,與孟浩然、王維、綦毋潛、祖詠等有唱和。詩多為五古,善於以質樸淡雅的筆調,描寫淳樸恬靜的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以《田家雜興》、《田家即事》等為代表作。有《儲光羲詩集》五卷行世。

雜譚逸事

來瑱被賜死

來瑱在襄陽時,程元振有所請託,瑱不從。及瑱入朝為相,元振遂奏瑱與叛軍合謀,致王仲升陷於叛軍之手。廣德元年(七六三)正月,瑱被削去官爵,流播州(今貴州遵義),賜死於路。因此藩鎮對程元振皆切齒痛恨。

叛將田承嗣李懷仙李抱忠降唐

史朝義被唐軍圍於莫州,屢戰皆敗,田承嗣說史朝義親往幽州徵兵以救莫州,朝義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義母、妻、子於官軍。時朝義部將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已先降唐,遣其兵馬使李抱忠鎮守范陽。

史朝義自縊死,安史之亂終

李抱忠鎮守范陽,朝義至,不得入城。這時唐軍追至,朝義告諭抱忠說大軍尚在莫州,自己親來徵兵救援,並責抱忠不顧君臣之義。抱忠說:“天不助燕,唐室復興,我已歸順唐朝,不能再為反覆!”又說:“田承嗣一定已經降唐,不然官軍不會追擊至此。”朝義聽後大懼,說:“我早晨到現在還未進食,難道不能請我吃一頓飯嗎!”抱忠遂令人設食於城東。於是朝義范陽部屬皆拜辭而去,朝義涕泣而已,獨與胡騎數百食後而去。向東逃奔廣陽(今北京密雲北),廣陽不接受;欲奔奚、契丹,至溫泉柵(今河北遷安西南),李懷仙派兵追及之,朝義無路可走,遂自縊於林中,懷仙取其首以獻官軍,僕固懷恩等遂與諸軍還。廣德元年(七六三)正月三十日,傳朝義首至京師,八年安史之亂終於結束。

以安史降將節鎮河北

廣德元年(七六三)閏正月十九日,以史朝義降將薛蒿為相州(今河北安陽)、衛州(今河北汲縣)、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貝州(今河北清河)、磁州(今河北磁縣)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州(今河北大名)、博州(今山東聊城)、德州(今山東陵縣),滄州(今河北滄州)、瀛州(今河北河間)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為故地幽州(今北京)、盧龍(今河北盧龍)節度使。當時河北諸州皆已降唐,薛嵩等迎僕固懷恩,拜於馬首,乞求效力,懷恩也恐叛軍平後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據恆、趙、深、定、易五州分帥河北,為已黨援。薛嵩、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等就是安史之亂後形成的第一批“河北藩鎮”。

馬燧料僕固懷恩

安史之亂既平,回紇登里可汗歸國,其所部兵一路抄掠,無所忌憚。鄭陳、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想要遣官屬置頓(安排食宿),但人人畏懼推辭,唯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尉馬燧請行。燧待回紇快到之時,先派人賂其酋帥,約好不要肆行暴掠,帥遂授以令旗說:“如有違者,請你殺之。”燧人為取死刑犯者為侍從,小有違令,立刻殺之。回紇兵相顧失色,過其境者皆拱手遵約束。抱玉以為奇,燧因對抱玉說:“我與回紇交談,得其實情。僕固懷恩恃功驕橫,其子瑒好勇而輕率,今內樹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薛嵩四帥,外結交回紇,一定有併吞河東、澤潞之意,應該嚴加戒備。”抱玉以為然。

以梁崇義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梁崇義以羽林射生從來瑱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鉤,沉毅寡言,深得士心。來瑱入朝後,命諸將分戍諸州,瑱死,崇義從鄧州帥戍兵歸,眾皆推崇義為帥。崇義遂殺左兵司使李昭等,並以其狀奏聞朝廷,代宗不能討,廣德元年(七六三)三月一日,竟以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崇義上奏改葬來瑱,並為其立祠,自己不居瑱廳事及正堂。

改元廣德

寶應二年(七六三)七月一日,群臣上代宗尊號為“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十一日赦天下,改元廣德。

楊綰賈至等請廢進士、明經,而代以貢舉,未行

廣德元年(七六三)六月一日,禮部侍郎楊綰上疏說:古代選官以行實取之,而近世崇尚文辭。隋煬帝始設進士科,試策文,本朝加試雜文,明經加試帖經,又舉人皆令投牒自薦,相習成俗,如此欲返淳樸,崇廉讓,怎么能行!請令縣令察舉孝廉,薦之於州;刺史考試,升之於省。朝廷選儒學之士,問經義二十條,對時務策三道,上第者即授官,中第者得出者,下第者罷歸。乞自今明經、進士與道舉並停。代宗遂命諸司通議,給事中李棲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所論都與綰同。賈至更建議廣置學校,在家鄉者由鄉里選舉,在流寓者由學校推薦。代宗敕禮部具條目以聞奏。七月,楊綰上貢舉條目,置秀才科,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五道;國子監舉人,如鄉貢之法。但多數人認為明經、進士科實行已久,不可遽改,故此事卒不行。

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

廣德元年(七六三)六月十八日,以魏博都防禦使田承嗣為節度使。承嗣把所管內戶口,壯者都籍為兵,老弱者耕田,幾年間有兵十萬。又選其勇健者萬人作為自己的衛隊,被稱為“牙兵”。魏以此而雄踞河北。

吐蕃盡陷河西隴右

唐初以來,開拓邊境,地連西域,開元年間,相繼設定了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諸節度使以統之。每年發山東丁壯為戍卒,繒帛為軍資,開墾屯田,供濟糧粟,設立監牧,畜養牛馬,軍城戍邏,萬里相望。安史之亂爆發後,邊地精銳之兵都被徵發入援,被稱為行營,所留兵單弱,吐蕃乘機蠶食,數年間,西北蘭州(今甘肅蘭州)、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河州(今甘肅東鄉)、鄯州(今青海樂都)、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今甘肅岷縣)、秦州(今甘肅秦安)、成州(今甘肅西和)、渭州(今甘肅隴西)等數十州相繼淪沒,吐蕃盡占河西、隴右之地。從鳳翔(今陝西鳳翔)以西,邠州(今陝西彬縣)以北,皆為吐蕃所占領。

僕固懷恩拒入朝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以回紇可汗是懷恩女婿,恐其合謀襲擊軍府,故每逢懷恩與回紇往還太原,雲京皆閉城不出來相見。懷恩大怒,上表其狀,朝廷不理。懷恩遂帥朔方兵數萬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仆固瑒帥兵萬人屯榆次,裨將李光逸屯祁縣、李懷光等屯晉州(今山西臨汾)、張維岳等屯沁州。宦官駱奉仙至太原,雲京厚結之,說懷恩與回紇連謀,想要反叛。廣德元年(七六三)八月,奉仙至長安,奏懷恩謀反。懷恩也具奏其狀,請朝廷殺雲京、奉仙,代宗兩無所問罪,優詔和解之。懷恩自以為安史之亂以來,英勇力戰,全家為朝廷而死者四十六人,女又嫁回紇,得回紇兵入援,收復兩京,平定河南、河北,功大無比。而反為人誣陷,憤怨滿腔,於是上書自訟,謂“臣罪有六:昔日同羅叛亂,臣為先帝掃清之,一也;臣子仆固玢為同羅所虜,得以逃歸,我斬之以令士卒,二也;臣二女都遠嫁外族,為國和親,蕩平叛亂,三也;臣與子仆固瑒不顧生死,為朝廷效力,四也;河北新附,節度皆握強兵,臣撫綏以安反側,五也;我說諭回紇,使入援討叛,天下既平,送之歸國,六也。臣既負此六罪(按:實系六功),真該萬死”其書又指出:“來瑱受誅,朝廷沒有明示其罪,所以近來召人入朝,但都不至,實是害怕宦官進讒,被陛下誅殺。郭子儀先被猜忌,臣現在又遭詆毀,弓藏鳥盡,信非虛言。”九月二十二日,代宗遣裴遵慶至絳州慰諭懷恩,並察其動向。懷恩見遵慶後,抱其足號泣訴冤。遵慶遂令其入朝,懷恩許諾。但其副將范志誠認為不可,並說:“公如果信其美言,入朝就會被殺。”第二天懷恩見遵慶,以懼死為辭,請讓一子入朝,志誠又認為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