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

  隋開皇十六年(596)置,大業初廢。治所在山西沁源縣。唐武德元年(618)復置,天寶元年(742)改名陽城郡,五代仍稱沁州,宋時廢入威勝軍。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沁州,陽城。中下。開元戶六千五百八十。鄉一十三。元和戶二千二百二十。
鄉一十三。
《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其地屬晉,戰國時屬韓,在秦為上黨郡地。今州即漢上黨郡之?遠縣地也,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沁州,因州東沁水為名。大業二年省沁州,武德元年重置。
州境:東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二百六十四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十里。東南至東都六百三十里。西南至晉州二百九十里。西北至汾州二百六十里。東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里。西至晉州霍邑縣一百五十里。東南至潞州三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龍鬚席。賦:麻布。
管縣三:沁源,和川,綿上。
沁源縣,中。郭下。開元戶二千二百五十四。鄉五。本漢?遠縣地,舊在今縣南百五十里孤遠故城是也,語音訛轉,故以“?”為“孤”耳。後魏莊帝於今理置沁源縣,因沁水為名也,屬義寧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晉州。十六年置沁州,縣屬焉。
霍山,一名太岳,在縣西七十八里。
沁水,自綿上縣界流入,在縣東一里
和川縣,中下。北至州七十里。開元戶二千八十。鄉四。本漢?遠縣地,後魏莊帝於今縣南九里置義寧縣,屬義寧郡。隋開皇三年罷郡,改屬晉州。十六年置沁州,縣屬焉。十八年改為和川縣。大業三年省,武德元年重置。
烏嶺,在縣西十六里。
沁水,在縣東十里。
棄波水,在縣東八十步。
冀缺墓,在縣南三十六里。
綿上縣,中下。西南至州七十六里。開元戶一千八百一十五。鄉四。本漢?遠縣地,隋開皇十六年置綿上縣,屬沁州,以縣西界有綿上地,因以為名。
羊頭山,一名謁戾山,在縣東北五十里。沁水所出。
沁水,一名少水,出縣東南二十四里覆甑山。《左傳》曰“齊侯伐晉,封少水為京觀”也。
霍山,在縣西南八十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