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

公元650年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庚戌年。唐高宗李治冊命王思政的孫女王氏為皇后。正月,有洛陽人李弘泰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立命斬之。無忌乃高宗母舅,開國功臣第一,與褚遂良同心輔政,高宗亦尊禮二人,恭己以聽。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簡介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庚戌年。

歷史紀事

(圖)公元650年唐高宗

唐高宗即位

唐高宗李治(公元628-650年)年公元650年即位,公元683年死於洛陽貞觀殿,葬於乾縣。

外來藥品傳入

唐高宗永微年間(公元650年—655年)開始,阿拉伯國家的方藥也漸漸地輸入中國,其中單就《諸蕃志》記載,當時傳入中國的藥物就有乳香、沒藥、血竭、木香等多種。宋朝時,蘇頌等人還在《本草圖經》中,記載了胡薄荷等阿拉伯藥物的名稱。

中日交往

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從公元650年到公元894年,日本派出遣唐使(赴唐朝的使者)共14次,每次都在1 00人以上,最多的一次有650人。很多日本留學生進入唐朝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深造,有的在中國居住20年以上,有的留在唐朝做官。唐朝也有許多學者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是鑒真

壠圩圖城

壠圩圖城從南詔國的創始人細奴邏於公元650年修築作為都城,至細奴羅曾孫皮羅閣於公元738年遷都太和城,共73年,南詔曾有過三代國王都生活在壠圩圖城裡。研究小組的職責是修復破損石窟群中的壁畫,卻發現那些繪於大約公元650年的壁畫是世界美術史上最早使用油性塗料創作的作品。

大雁塔修建

大雁塔確是盡收佛學經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更是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勝。著名的玄奘法師,也就是盡人皆知的《西遊記》里的“唐僧”,曾在這裡翻譯佛經,宣講佛法。據說,唐玄奘“西天”取經回國後,便組織全國各地100位高僧,開始翻譯他帶回來的佛經。為了保護佛經,他向朝廷建議,修建一座塔,來貯存這些經典。唐高宗李治接受了他的請求,於永徽三年(公元650年)在慈恩寺修建了這座大雁塔。

唐蕃間的爭鬥

唐蕃關係以和好為開端,但和好的幕後經常演出一幕幕軍事衝突的武劇,和好與戰爭並進,是有唐一代唐蕃關係的主要特點。自永徽元年(650)以來,唐蕃統治者為著各自的利益衝突時起,不過從總體上看,吐蕃處在進攻、主動的地位,從永徽元年至長慶元年(821)和170年間,唐蕃間的戰爭除了邊界磨擦頻仍外,其鬥爭主要集中在如下四個地區:一是爭吐谷渾;二是爭西域之安西四鎮;三是爭南詔;四是爭唐朝本土的河隴之地。

(圖)大足石刻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藝術群位於大足縣境內,距重慶市區87公里,有石刻造像70餘處,總計10萬尊,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保存最為完好。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簡稱“五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藝術中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間,中國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最為壯麗輝煌的一頁。大足石刻始建於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興盛於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

清溪正式置縣

清溪古為蠻夷之地。自西漢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漢通西南夷起,清溪即開始成為人口聚居地。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清溪已成為通往朱提(今雲南昭通)要道中的一個重要驛站。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正式置鎮,名懲非鎮。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為犍為縣縣治所在地。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易名清溪鄉。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易名三溪鄉,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易名永和保,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易名德裕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易名清溪場,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十月更名清溪鎮至今,犍為民間稱清水溪。

菸斗發現

一種說法說菸斗是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將菸草傳入歐洲的產物。另一種說法認為早在哥倫布到達新大陸之前,印第安人居住地就有了菸斗。堅持此說者的證據是印第安人用空心植物桿製成的長柄菸具。另外,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的柏布羅城發現的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大量寬大的菸葉和菸斗等遺物。

出生

芒松芒贊(公元650—676年在位)是松贊乾布的孫子,由於其父貢日貢贊早亡,他繼承松贊乾布為贊普。釋慧沼(公元650-714年),又作惠沼,唯識學者。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後移居淄州(今山東淄博)俗家姓劉,名玄,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十五歲出家。

逝世

松贊乾布死於公元650年,他的陵墓修建在山南窮結地方,前臨雅隆河,後靠木惹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