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9年

公元369年

公元369年,己巳年(蛇年);東晉太和四年;前涼昇平十三年;代國建國三十二年;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

事件

(圖)公元369年公元369年吳王慕容

己巳年(公元369年)秋天,吳王慕容垂於枋頭大敗東晉桓溫,功高蓋主 。
己巳年(公元369年)11月,慕容垂借打獵之機帶著兒子們和小姨子段出奔西方的苻秦。

苻堅、王猛早有滅燕之心,公元369年東晉北伐時,燕向秦求救。秦曾出兵救燕。但這並不是秦有愛於燕,而只是形勢使然。燕王派使臣求救時,王猛對苻堅說:“燕雖強大,慕容評非溫敵也。若溫舉山東,進屯洛邑,收幽、冀之兵,引並、豫之粟,觀兵崤、澠,則陛下大事去矣。今不如與燕合兵以退溫,溫退,燕亦病矣。然後我承其弊而取之,不亦善乎?”(《資治通鑑》卷一○二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因此,苻堅出兵援燕。次年,在桓溫敗退後三個月,前秦即由王猛帥軍進攻洛陽。燕國在洛陽的守將出降。秦取得洛陽以西地。

謝公宅國慶寺 謝安自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到東山,直至晉廢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復出,先後長達28年。在此期間,東山國慶寺香火始盛,主持是東晉高僧支遁。他邀請支遁一起踏勘東山景址,親自設計,先後重修了國慶寺,建造了白雲、明月二堂,東西兩眺亭,開闢了調馬路,疏浚了始寧泉,並著手興建始寧園,即西莊。

公元369年屬前秦,隸豫州河南郡;

公元369年,前燕貴族內部又發生了激烈的鬥爭,貴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堅。苻堅以王猛為統帥,慕容垂為先鋒,率步騎三萬人進攻前燕,攻占洛陽。次年又以六萬人大敗慕容評四十餘萬人。後攻下鄴城,俘獲慕容,前燕滅亡 。

戰爭

為心復中原提高個人威望,354年二月桓溫率四萬大軍從江陵出發,經襄陽,出武關,越秦嶺,向關中進軍,討伐由氐族人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權。這是桓溫第一次北伐。前秦王苻健派太子率五萬大軍抵禦晉軍。這年四月,桓溫率軍與秦軍大戰於藍田,打敗了秦軍,進軍灞上,抵達前秦都城長安的郊區。當地老百姓紛紛牽牛擔酒前來犒勞晉軍。老人流涕道:“不圖今日復見官軍~”六月,桓溫因軍中缺糧,被迫從潼關退兵。秦軍跟蹤追擊,晉軍損失一萬多人。356年六月,桓溫進行第二次北伐,從江陵發兵,向北進軍。八月,桓溫揮軍渡過伊水,與羌族首領姚襄軍戰於伊水之北,大敗姚襄,收復洛陽。桓溫在洛陽修復了西晉幾個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議東晉遷都洛陽。但是東晉朝廷只求苟安東南,無意北還,又對桓溫的北伐抱消極態度,桓溫只好退兵南歸。到359年,中原地區被慕容氏的前燕政權所占領。363年,桓溫被任命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第二年又兼揚州刺史。桓溫身為宰相,又兼荊揚二州刺史,東晉大權全掌在桓溫之手。369年,桓溫利用執掌的權力,發動了第三次北伐,討伐前燕政權。這年四月出發,六月到金鄉(今山東金鄉)。桓溫率水軍經運河、清水河進入黃河,一直進軍至枋頭(今河南濬縣西南,薄酒重要渡口)。前燕王任命慕容垂為大都督,率五萬軍隊前往抗擊,另派將領截斷晉軍糧道。晉軍與燕軍數戰不利,糧道又被截,儲備將竭。桓溫被迫撤軍,從陸路撤還。慕容垂率8000輕騎兵追擊,打得晉軍潰不成軍,斬晉軍三萬餘。桓溫敗歸後,所收復的淮北土地重又喪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