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2年

公元272年

公元272年是農曆壬辰年(龍年);東吳鳳凰元年;西晉泰始八年。

大事記

(圖)陸抗陸抗
中國
西陵之戰,孫吳大將陸抗擊敗西晉羊祜的進攻。 吳鳳凰元年(晉泰始八年,272年),吳大將陸抗軍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殺叛將步闡的作戰。鳳凰元年八月,吳帝孫皓召昭武將軍、西陵督步闡。步闡數代為西陵鎮將,倉卒被召,以為失職,且懼怕遭人諂害,遂於九月舉城降晉,送侄步璣赴洛陽為質,晉武帝詔命步闡為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十月,吳鎮軍大將軍陸抗急遣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等部進圍西陵。晉武帝則命荊州刺史楊肇到西陵接應步闡,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今屬湖北),令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郡治秭歸,今屬湖北)以救援步闡。陸抗為避免腹背受敵,命吳西陵各軍自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構築高牆,內用以圍困步闡,外則抵禦晉援軍。吳軍日夜築圍,異常辛苦,部屬建議搶在晉援軍之前攻下西陵,無需築圍。陸抗認為西陵防禦堅固,糧草充足,且其防禦設施均為當初己親自設定,不可能很快攻克,若晉援軍一到,內外受敵,無法抵禦。但他為服眾心,又命部將試攻西陵,果然不克。時陸抗坐鎮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欲親赴西陵督戰。吳諸將聞羊祜率5萬晉軍進至江陵,皆請陸抗至江陵督戰。陸抗以為江陵城固兵強,無須擔憂,即令被晉軍攻下,也難以固守;倘若西陵為晉所占,則江南諸山群夷必隨之叛吳,後患無窮。遂奔赴西陵。羊祜欲用船運糧草往江陵,陸抗命江陵督張鹹毀壞堰壩,阻斷晉軍水上糧道。羊祜聞堰壩已毀,只得改用車運糧,延時費力,致主力不能速進。十一月,晉楊肇軍到西陵,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至建平。陸抗分令張鹹固守其江陵,派公安督孫遵於長江南岸機動,防備羊祜軍南渡;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攔截晉徐胤水軍順流東下;自率大軍憑據長圍與楊肇對峙,以待戰機。將軍朱喬、都督俞贊叛逃。陸抗料朱、俞降晉,楊肇必知吳軍虛實,連夜調整部署。次日,楊肇果集中攻擊原吳兵防區弱處,陸抗即命吳軍反擊,矢石雨下,晉軍大敗。十二月,楊肇夜逃,陸抗本欲率眾追擊,因慮步闡出城襲擊,遂擂鼓,佯作追擊。楊肇大懼,丟棄鎧甲潰逃,陸抗派輕兵追之,晉軍慘敗。羊祜各軍亦各自撤兵。陸抗轉兵攻克西陵,俘殺步闡及其部屬數十人,皆誅三族,其餘脅從者數萬皆赦之。
羅馬帝國
奧勒良從巴爾米拉手裡收復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隨後攻進了巴爾米拉城。

出生

(圖)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羅馬帝國皇帝(337年去世)君士坦丁一世(大帝) Constantinus I Magnus , 全名弗拉維·瓦萊里烏斯·奧勒里烏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羅馬皇帝,在位期間從紀元306年至337年。曾在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其背景是基於政治的意圖,想要爭取廣大的基督徒的支持。並於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將該地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衛鑠晉朝書法家(349年去世)衛鑠 (272年—349年),字茂猗,號和南,通稱衛夫人。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是東晉時代著名女書法家。以為楷書訂定筆劃順序聞名,其高徒之一就是“書聖”王羲之。氏為衛展之女、衛恆之妹(一說為其女)。師承鍾繇,惟書風不及前者寬廣。氏之筆陣圖,當中之七勢,對永字八法頗有影響。其他作品有《名姬帖》、《衛氏和南帖》。氏夫為李矩,汀州刺史。子李充,官至中書侍郎,書亦有名。

逝世

(圖)步闡步闡

步闡(?-272年),字仲思,臨淮淮陰人。三國時東吳丞相步騭次子,亦是東吳將領。赤烏十年(247年),父親步騭逝世,步闡接替父親鎮守西陵,繼任西陵督,並加拜昭武將軍,封西亭侯。甘露元年(265年),上表建議孫皓遷都武昌,被接納。吳末帝孫皓派遣樂浪都督陸抗討伐步闡,與羊祜、楊肇等人交戰,大敗楊肇,羊祜見於劣勢,於是退兵。最終陸抗攻陷西陵,斬殺步闡等人,誅滅三族。
司馬孚(180年-272年),字叔達,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長兄司馬朗字伯達,宣帝司馬懿字仲達,孚四弟司馬馗字季達,五弟司馬恂字顯達,六弟司馬進字惠達,七弟司馬通字雅達,幼弟司馬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八達”。司馬孚有九子:邕、望、輔、翼、晃、瑰、圭、衡、景。次子司馬望嗣長兄司馬朗之後,封義陽成王。宋朝大臣司馬光是司馬孚的後代。
沙普爾一世 (?~272年)伊朗薩珊王朝國王(239年—272年在位)。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人,文化的庇護者。沙普爾一世在位時期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和新城市,其中像貢德沙普爾這樣的城市日後發展為伊朗中世紀時的文化中心。沙普爾一世在大力推進瑣羅亞斯德教的同時,對其他宗教尤其是摩尼教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寬容。實際上,他是摩尼教創始人摩尼的政治庇護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