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年

公元186年

公元186年,農曆丙寅年,中國東漢靈帝中平三年。這一年,江夏兵起事。

大事記

(圖)支婁迦讖譯佛經支婁迦讖譯佛經

江夏兵起事

中平三年(186)二月,江夏郡(今湖北雲夢)兵趙慈起兵反漢,殺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太守秦頡。

武陵蠻復叛

中平三年(186)十月,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西)蠻起兵拳漢,攻掠郡縣,漢廷令州郡率兵將其擊敗。

修復南宮

中平三年(186)春,靈帝下令修復上年毀於火災的南宮,先使鉤盾令宋典修南宮玉化殿,又使掖庭令畢嵐重鑄四銅人、四黃鐘,銅人列於南宮倉龍、玄武闕外,黃鐘懸於雲台及玉華殿前。另鑄加以吞吐水的天祿(傳說中的獸名)、蝦蟆,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鳥,用以灑掃道路,極盡精巧,年用錢財皆從全國各地強行搜刮而來。

支婁迦讖譯佛經

桓帝建和元年(147),月支國(今新疆伊犁地區及迤西一帶)沙門支婁迦讖至洛陽 。支氏少習華語,精勤持戒,志在弘揚佛法,因居洛陽譯經。自建和元年至獻帝中平三年(186)先後把《李闍佛圖經》、《般若道行品》、《般若三眛經》、《首楞嚴經》等二十一部佛經譯成漢語,其中大乘、小乘約各居其半。

四出五銖(公元186年)

東漢晚期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鑄行。錢背內郭四角到外廓鑄有四條直線文,外廓 較寬,製作粗率。

畢嵐造翻車

據《後漢書·張讓傳》記載,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人造噴泉發明

公元186年,漢靈帝(劉宏)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時,鑄造“天祿蛤蟆”人造噴泉。《漢律》載:“吏五日得以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