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5年

公元115年

公元115年,中國農曆乙卯年,生肖豬年,屬漢朝東漢元初二年。

歷史紀事

興修水利
元初二年(115)正月,東漢朝廷修理西門豹所公漳水為支渠,以灌溉民田。二月,詔令三輔、河內、河東、上黨、趙國、太原等地各修理舊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公私田地。

詔稟貧民
元初二年(115),安帝下詔稟三輔及并州、涼州六郡流民貧人。

羌豪號多降漢
龐參任護羌校尉後,以恩信招誘諸羌。元初二年(115)羌豪號多等率部眾七千餘人投降朝廷,遣至洛陽,安帝賜與侯印綬。龐參還居令居(今甘肅永登西),河西道通。

先零羌攻益州
元初二年(115),先零羌帥零昌寇掠益州。東漢朝廷派中郎將尹就率兵進攻零昌部下呂叔都等軍。同年秋天,蜀人陳省羅橫刺殺呂叔都,兩人皆被封侯、賜錢。

擊零昌羌
元初二年(115),安帝下詔令屯騎校尉班雄屯兵三輔,左馮翊司馬鈞行征西將軍,督關中諸郡兵八千餘人,龐參率羌胡兵七千餘人,分道並擊零昌羌。龐參軍至勇士東,為杜季貢所敗。司馬鈞率軍獨進,攻拔丁奚城,杜季貢率部眾逃走。司馬鈞命仲光等收羌人莊稼。仲光違背節度,孤軍深入,遭羌人伏擊,司馬鈞聞訊不救。十月,仲光兵敗,死三千餘人。司馬鈞只得退兵。龐參、司馬鈞皆坐征下獄,龐參被赦免,司馬鈞自殺。以馬賢代龐參領護羌校尉,以任尚為中郎 將,代班雄屯三輔。

鮮卑犯邊
元初二年(115)九月,遼東鮮卑圍無慮(今遼寧北鎮南),州郡合兵清野固守,鐽卑無所獲,又攻扶黎宮(今遼寧義縣東),殺長吏。

武陵澧中蠻反漢
元初二年(115),武陵澧中蠻以郡縣役稅不公平,心懷怨恨,聯結充中諸種二千餘人,攻城殺地方長吏。州郡募五里蠻六亭兵追擊破之,澧中蠻降散。東漢朝廷賜五里、六亭渠帥金帛不等。

元初二年災害
元初二年(115)三月,京師洛陽地區曹受風災;五月,在旱;河南及十五郡國發生蝗災。十一月,十個郡國發生地震。

雜譚逸事

蜀郡青衣道夷內屬
元初二年(115)正月,蜀郡青衣道夷邑長令田,與徼外三種夷三十一萬口,賚黃金、旄牛,舉土內屬。安帝增令田爵號為奉通邑君。

馬英為太尉
元初地年(115)六月,太尉司馬苞死。七月,以太僕馬英為太尉。馬英字文思,兗州蓋縣(今山東省沂源縣東南)人。在職六年,建光元年(121)死。

(圖)任尚任尚

任尚擊破杜季貢
元初二年(115),東漢朝廷派任沿為中郎將,率羽林、緹騎、五營子弟三千五百人,代班雄屯三輔。任沿臨行前,懷縣令虞詡為其謀劃,以為弱不勝強,走不逐飛,這是自然之理,羌人都是騎兵,日行數百里,來去如離弦之箭,漢軍以步兵追之,勢不可及,而三州屯兵二十餘萬,棄農桑,疲苦徭役,曠而無功。不如罷諸郡兵,各令出數千錢,二十人賣一馬,這樣,可以“舍甲冑,馳輕兵,以萬騎之眾,逐數千之虜,便人利事,大功可立矣”。任沿採納這一建議,遣輕騎抄襲杜季貢於丁奚城,斬首四百餘級,獲牛馬羊數千頭。

虞詡破羌
元初二年(115),鄧太后以虞詡有將帥之略,任為武都太守。虞詡赴任後,數千羌人在陳倉崤谷將他阻截。虞詡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揚言上書求救,救兵到了才繼續進發。羌有聽說後即分兵抄掠諸縣,虞詡見其兵力分散,日夜兼程,進兵增灶,羌人以為諸援兵已到不敢進攻。既至郡,漢兵不滿三千,羌人則有一萬多。諸羌圍攻赤亭數十天,虞詡命令軍中不得發強弩,而只發力量小、射程短的小弩,羌人以為漢軍箭力弱,就合兵急攻,虞詡於是使二十強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羌人大驚,敗退。虞詡率軍乘機出城反擊,多所殺傷。第二天,虞詡又令其軍從東門出,北門入,反覆換衣服,迴轉數圈,羌人不知漢軍底細,心中恐懼相繼撤退,虞詡派五百人在羌人退路上埋伏。羌人死傷眾多,由此潰散。隨後,虞詡勘查地形、建營壁一百八十所,招還流亡百姓,賑濟饑民,開通水運。虞詡到郡之初,一石谷一千錢,一石鹽八千錢,現存民戶僅一萬三千戶。任職三年後,一石谷八十錢,一石鹽四百錢。民戶增至四萬餘戶,人給家足,一郡安定。

袁敞為司空
元初二年(115)十二月,司徒夏勤罷,以司空劉愷為司徒,光祿勛袁敞為司空。袁敞,字叔平,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父袁安,章帝時任司徒。敞以父任為太子舍人。和帝時,歷位將軍、大夫、侍中、東郡太守、太僕、光祿勛。到元初二年(115)為司空。元初三年(116),因其子與尚書郎張俊交通,漏泄省中語,以此坐免。後因不阿附權貴,得罪外戚鄧氏,自殺而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