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陡鎮

八陡鎮

八陡鎮位於博山區東南部,地跨東經117°56′-117°59′,北緯36°18′-36°20′。鎮機關駐地距博山區政府所在地9公里。東與崮山鎮接壤,西與山頭鎮相鄰,南與石馬鎮相依,北與淄川區西河鎮相連。該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區第一名。1993年跨入淄博市25個經濟強鎮和山東省200個經濟強鎮行列。2000年被山東省評為“小康鄉鎮”,被淄博市命名為“明星鎮”“經濟強鎮”“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八陡鎮八陡鎮
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博山縣時始建鎮,因地處岳陽河谷地,周圍有東頂、南天門、八古台等八個較大的陡坡,故名八陡鎮。清宣統三年(1911年)八陡鎮升為博山縣三區駐地。

1955年3月,因境內有黑山而置淄博市黑山區(縣級),1958年置黑山人民公社,1981年改為八陡鎮至今。

1993年跨入淄博市25個經濟強鎮和山東省200個經濟強鎮行列。

1990年被國家經貿委命名為“出口創匯基地鎮”

1991年被評為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1998年被淄博市命名為“淄博鄉鎮之星”

2000年被山東省評為“小康鄉鎮”,被淄博市命名為“明星鎮”“經濟強鎮”“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自然狀況

八陡地處博山城外圍山川地帶,四面環山。東西最大距離6.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1公里。

總面積369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38.14公頃。主要山脈有黑山、大福山、刁花峪等,其中刁花峪最高,海拔604米。

主要河流有岳陽河,境內流長4.78公里,流域面積36.94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等。另有果園79.9公頃、菜地70公頃。全鎮植被覆蓋率92.8%。

行政區劃

全鎮轄17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總人口4.1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3‰。全鎮少數民族有回、滿、蒙古族共97人,占全鎮總人口的0.23%。全鎮有徐、王、李、岳、蘇等72個姓氏,其中徐姓最多。

八陡鎮轄西山、十六畝地、蘇家溝、東頂、北河口、青石關、新生、杏花崖、虎頭崖、增福、金橋、和平、向陽、北峰峪、閣子前、鳳凰嶺、福西、大黑山後、小黑山後、茂嶺、福北、向陽新村22個社區居委;蘇家溝、東頂、青石關、北河口、杏花崖、閣子前、虎頭崖、新生、金橋、增福、和平、向陽、北峰峪、福山、茂嶺、大黑山後、小黑山後17個行政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1123

20379

20744

家庭戶戶數

14081

家庭戶總人口(總)

40372

家庭戶男

19875

家庭戶女

20497

0-14歲(總)

6881

0-14歲男

3616

0-14歲女

3265

15-64歲(總)

29485

15-64歲男

14736

15-64歲女

14749

65歲及以上(總)

4757

65歲及以上男

2027

65歲及以上女

273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7800

經濟發展

八陡鎮八陡鎮

自1948年起,境內先後有國營黑山煤礦、西河煤礦桃花峪井,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直屬的大型一類企業--山東機器廠,以及市屬八陡鐮刀廠、福山陶瓷廠及鎮辦淄博滌綸廠、黑山玻璃廠、八陡耐火材料廠等。

第一產業

八陡鎮八陡鎮

第一產業建國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產150公斤,總產121.1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464公斤,總產374.5萬公斤。2000年畝產540公斤,總產435.9萬公斤。建國初期,全鎮農業總產值196萬元,1978年為1250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全鎮廣泛開展了“農業科技效益年”活動,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最佳化產業結構,最佳化農業資源配置,使主導產業逐步向專業化、基地化、規模化發展。2000年全鎮農業經營大戶發展到283戶,承包糧田287公頃。大力發展“冬季農業”,1997年建冬暖型塑膠大棚69個,其中蔬菜大棚40個,花卉大棚5個,養殖棚圈104間。

大力發展畜牧規模養殖,2000年全鎮規模養殖大戶已達46戶,除鹿、狐狸等特色養殖外,發展萬隻雞以上養殖大戶6家,青石關村是博山區命名的養雞專業村。

福山村的“淄博和平鴿良種開發中心”,是以飼養、繁殖、科研、加工、回收、開發為主業,集科工貿一體的農業產業化新型企業。現擁有美國落地王鴿、上海白羽王鴿、泰國紅玉鴿等6大品系的6萬餘對優良鴿種,資產達6063萬元,年產值過億元。

第二產業

八陡鎮八陡鎮
第二產業建國前,鎮內的煤炭分別被買辦資本悅升公司和官僚資本信成公司壟斷,地方工業主要有紅爐鍛打鐮刀,鐵工廠鑄造鐵鍋、鏊子,另有木工、石灰窯等小型企業,從業人員480人,年產值5.6萬元。

改革開放以後,八陡鎮實施“工業立鎮、科教興鎮、創匯強鎮”的經濟發展戰略,堅持“鎮抓鎮辦,村抓村辦”的工業發展路子,以工業為重點,以對外開放為突破口,堅持集體個體一齊上,為全鎮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一、抓投入,著力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

淄博滌綸廠等一批技術先進的項目建成投產,實現了八陡鎮制定的“由重工型向重輕合理型轉變,由資源型向商品型轉變,由勞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全鎮建設指導方針。全鎮形成了化纖紡織、玻璃器皿、陶瓷、冶金、建材、鑄造、機電、木器家俱等10個系列,重輕比例協調的工業體系。全鎮共實施技改、新上項目186項,新增產值5.1億元,利稅6515萬元。二、抓對外開放。每年都組織企業參加經貿洽談活動,大力開發出口新產品。

2000年自營出口創匯額達到453.6萬美元。三、抓企業改制。根據政企分開,產權明晰,管理科學的原則,全鎮結合實際,因企制宜,對部分小企業和虧損企業實行兼併、拍賣和破產,讓企業重新出現生機。八陡建安公司2000年基本建設投資3086萬元,完成建築面積25.3萬平方米,完成總產值1.27億元,實現利稅730萬元。

2008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5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家,主要涉及汽車配件、機械加工、鑄造、陶琉、新材料等行業。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1.28億元,同比增長43.1%;實現銷售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35.8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884萬元,同比增長48.7%。增福村、蘇家溝村、北河口村、福山村、杏花崖村進入區2008年度經濟強村行列。2008年黑山玻璃有限公司的日用耐壓玻璃器皿,山東瓏山實業有限公司的飛樂牌焊絲被認定為“山東名牌產品”稱號。

第三產業

八陡鎮八陡鎮
第三產業第三產業隨第一、二產業的發展而發展,隨第一、二產業的衰弱而蕭條。八陡鎮的第三產業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七七事變前的繁榮時期,自宋到金、元時期,八陡鎮的煤炭、陶瓷、煉焦、鐵器的興起和發展,必然促進交換的發展。特別是清末民初時期,八陡鐮刀、鐵鍋、煤炭久負盛名,產品遍及黃河流域和東北地區。工礦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服務業的發達和繁榮。康熙年間,鎮內八陡、福山大街上商號、雜貨店、布店、窯貨店、小鋪比比皆是。每逢大集,糧食布匹、日用百貨、蔬菜水果大批擁入集市,其繁華程度為博山縣內各鄉鎮之最。

二、1953年至1978年國營企業獨家經營時期。1948年,博山華昌貿易支公司成立,在八陡設營業組,國營商業進入八陡鎮。1952年9月,八陡鎮北河口村民眾集資5100元,成立淄博市第三區聯村供銷社,即現在的八陡商業服務公司。1956年個體商業分別組成石炭塢商店、福山商店。博山區糧食局在八陡設立八陡糧管所,統一供應糧食;博山區蔬菜公司在八陡設立蔬菜商店,統管全鎮蔬菜供應;博山區商業服務公司在八陡鎮設立照相館、理髮店、飯店、旅館。1978年從業人員210人,產值2.8萬元,利稅3000元。

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市場經濟時期。八陡鎮政府迅速恢復和擴大了八陡、福山、石炭塢三個集市,新建石炭塢等8個農貿市場和淄博畜禽交易市場。鎮村改造實行統一規劃,凡臨街樓房一層均為商店,鼓勵農民和下崗職工從事商業、飲食業。2000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戶達2672戶,從業人員4792人,實現產值1.21億元,創利稅3200萬元。

社會事業

文教科技

八陡鎮八陡鎮
八陡鎮八陡鎮
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陡陳王氏在二郎寨辦義學。八陡鎮北河口村人王越恆是陳王氏義學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之一。他曾主持注釋了《論語》《大學》等書,並木版印刷,列印成書,供學生之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八陡國小在爐神廟創立,這是八陡鎮廢除科舉制以後興辦學堂的開端。

1949年,境內有國小8處,學生1006人,兒童入學率47%。建國後,博山區採取公、民辦相結合的辦法,號召廠礦企業辦學,境內先後增加黑山煤礦、山東機器廠、福山陶瓷廠3處子弟國小。

1957年8月,原淄博第十二中學在八陡創立,這是八陡鎮中學教育的開端。1960年5月,大黑山後國小勤工儉學成績突出,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單位,光榮地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1978年1月18日,石炭塢國小被山東省教育廳確立為省重點國小。改革開放以來,八陡鎮重點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累計投資887.3萬元,新建校舍7563平方米,整修操場16708平方米,新建實驗室8個,語音室3個,購微機167台。1991年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1995年順利通過山東省“雙基”達標驗收,是淄博市教育強鎮。1997年,八陡中心國小和博山十一中被命名為市規範化學校,博山十一中被評為山東省教改先進學校,八陡鎮成人教育中心被評為“山東省成人教育規範化”學校。2000年,全鎮有幼稚園15所,入園兒童772人;國小5所,在校生2984人;中學3所,在校生232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先後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492名,其中大本126名,大專198名,出國留學1名。

八陡鎮八陡鎮
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256人,其中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6人,培養1230人。獲72項省、市科技成果,填補國內空白1項、省內空白2項,被淄博市評為科技示範鎮。八陡鎮設立文化站一處,有專人管理鎮文化中心、圖書室、閱覽室、遊藝室、農民文化業校,指導村文化大院活動。每年都組織春節、元宵節、夏季納涼晚會等大型活動。1991年成立博山區首家農民管弦樂隊,承辦了全市省級精神文明單位歌舞聯誼會,舉辦了慶“七一”黨員之聲演唱會

1991年被淄博市評為“社會文化先進鎮”。1991年建立廣播電視管理站,是全市第一家普及有線電視的鄉鎮,1993年10月中央電視台作了專題報導,1994年在華東六省一市廣播電視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被評為國家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單位。

農民運動會

八陡鎮八陡鎮
由鎮體育工作委員會組織的民眾體育活動異常活躍。爬山、晨練、太極拳、太極劍、門球等項活動已成為離退休職工、家庭婦女的每天課目。全鎮每年都舉辦中國小運動會、農民運動會。

1988年獲區農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國中團體總分第二名、國小團體總分第三名,劉鳳英1973年創全市中學女子跳遠紀錄。1993年獲省級“社會體育先進鎮”稱號。

鎮衛生院

中醫在八陡鎮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已聞名博山地區,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八陡慶義醫學社的何直青、福山德生堂藥店的董汝龍等。西醫傳入八陡較晚,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苑華芳在博山大街王家胡同開辦華英藥房時傳入八陡。1956年,在八陡和石炭塢分別成立博山區第三、四聯合診所,1958年成立鎮衛生院。現鎮衛生院建築面積4650平方米,有門診樓、病房樓,病床55張,先進醫療儀器5台,21個科室,醫務人員64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2人。1993年創一級甲等衛生院,全鎮17個衛生室全部爭創了甲級衛生室。

名勝古蹟

八陡鎮八陡鎮
八陡歷史悠久,地處齊魯兩國交界處,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齊威王二十五年(前332年)就修築長城,境內今仍存半穴式圓形兵營、亮兵台及長城嶺等多處遺址。明清時期,黑山石城的守城士兵置有大炮,有“丟不了鐵山寨,失不了顏神(博山)城”之譽。

黑山

八陡鎮境內的黑山,是省內名山。山頂有顏山八景之首的“暮雨石”,有蒲松齡所撰《黑山狐》中的“貔狐樓”,有所謂煤炭之神“黑山爺爺”廟群。山體有矽石、鐵礦石、鋁黑山樓閣土,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黑山煤炭,煤質好,分布廣,是淄博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八陡煤炭業始於唐代,盛於宋元。今福山村以西的周家地、田家地、走馬嶺等地,曾發現唐代古煤井遺址5處。

觀音殿

位於八陡東南部青石關村,又稱南廟,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年)。唐初擴建為三間大殿,並配有南北行房各一間。明天順二年(1458年),觀音殿第五次翻修。
唐初,龍溪村民第一次翻修觀音殿時,在廟的四周栽了9株國槐,今廟門前仍存一株,樹齡已1388年。此株唐槐主幹直徑1.2米,高約5米,因腹空已數百年,型如圓筒狀,樹冠已難形成。但每到春季,頂端周圍樹皮仍頑強萌發新枝。兩年前唐槐中又長出一株小柏樹,形成了“古槐抱柏”的奇觀。觀音閣位於八陡中部偏西閣子前村,始建年代無考。初於高台之上立四柱,上以青瓦蓋之,謂之閣,閣內塑觀音大士,故名觀音閣。觀音閣歷經滄桑,幾多修葺,明萬曆十七年(1589),改為二層,底層三間,中間門洞可通行,兩邊實填成為台。上層東西北三面為高不足一米的花牆,內塑倒坐觀音像。2003年,因修文姜大道而將原觀音閣拆除。重建的觀音閣位於原址以東10米。底層東西長14.5米,南北寬8米,高5米,中間門洞可通行,兩邊為耳房,西有扶梯上下。上層四周雕石欄桿,單歇山頂,上覆青瓦,青吻獸立於正脊,四角飛翹,中間置以寶瓶,紅牆青瓦,氣勢非凡。

爐神廟

位於閣子前村岳陽河北岸,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爐神廟由一個院落組成,北面三間為正殿,迎面的神台上安放著一個用生鐵鑄成的爐神坐像,神像高2米許,神座和供台也系生鐵鑄就,體現了八陡冶煉澆鑄技術的精湛。正殿大門兩側的對聯是:“八卦爐煉山作玉,如意鉤點石成金。”西面三間為官廳,南面為敞開式廳房,東面為山門。在建爐神廟時,人們發現廟後山崖上有個天然石洞,於是便把石洞打掃乾淨,把太上老君像請到洞中,命名為老君洞。

八陡天主教堂

位於北河口村以西的岳陽河拐彎處。光緒十七年(1891年),荷蘭天主教士“老郭”神父到八陡傳教。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八陡正式建立天主教堂,成為博山地區的傳教基地。八陡天主教堂占地9.6畝,建築面積為1200平方米,歐式風格。南向大門,門道長寬各4米,高約6米,尖頂,頂端鑲磚刻“天主堂”三字。大門迎面為聖殿,東西長21米,南北寬4米,高約5米。聖殿以西是神父樓,地下一層,地上二層,樓頂為西洋式尖頂。東屋3間,為客廳。南屋7間,是教會學校教室。

王讓故居

位於北河口村南,正院一樓三廳。主樓三層,地下一層,巨形條石砌牆,青磚發碹。地上兩層,均為青磚牆體,條形青石點綴四角、門窗,上覆青瓦。主樓後面為花園,有水井一眼、觀花樓一座,另有書房、廂房等配套建築。王讓墓位於石馬鎮蛟龍村東北3華里處,墓地面積60餘畝。王讓墓前樹有華表、石虎、石羊、石馬、臥碑、龜馱碑等。林內樹木1958年被伐盡,石刻“文革”期間被毀。今墓前尚存龜趺一隻和回頭望鄉馬兩匹,製作古雅,系明初珍品。

特產

八陡鎮是博山陶瓷業重要基地之一。早在唐代末年,當地就用煤炭作燃料燒制陶瓷。據考證,八陡的陶瓷生產盛於宋元。續修《博山縣誌》實業篇載:“自宋代即有用煤炭下層之土製粗罐、碗、盆以供人需用者。”明清時期,煤炭作為燃料普遍套用於手工業,推動了陶瓷、琉璃、冶金、硝磺等行業的發展。福山的黑、紅大碗,八陡的瓶罐,明清時期就行銷省內外。明嘉靖年間,發明了燒制琉璃瓦技術。八陡鐮刀品種多、質量好,以其夾鋼均勻,不崩不捲,褲口圓正,接火嚴密等特點而享譽省內外,其始端距今約300年。黑山煤炭火力大,適於打鐵,熟鐵業歷來就比較發達。新編《博山縣誌》記載:八陡熟鐵行業在民初極為發達,僅設在八陡專門經營鐮刀的鐵鋪就有7家,年產鐮刀百萬把以上,暢銷華北及東北地區。

名人

八陡人王讓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啟蒙老師,也是博山地區歷史上第一位帝師。王讓(1354~1427),字宗禮,顏神鎮孝婦鄉(今八陡北河口村)人。原為鄉間學館先生,以孝聞名,被益都縣推為儒學教諭,並升國子學錄。後經大司成胡儼推薦給永樂皇帝,永樂十年(1412年),令王讓侍皇太孫朱瞻基讀書。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後,被任命為吏部侍郎。宣德三年(1428年),受命赴浙江督理秋欠,病逝於任上。

大事記

唐代末年(約900年),疙瘩灣(今福山)以西的周家地、田家地、走馬嶺三個地方開始挖煤、制陶,今存唐代古煤井遺址5處。

北宋時期(960~1126年),為八陡陶瓷昌盛時期,今存八陡東庵古窯址。

明萬曆七年(1579年),八陡鎮蘇家溝村用土法煉焦,蘇家溝、東庵等地尚存舊窯場遺址。

清乾隆元年(1736年),疙瘩灣村因處大福山西麓,且以山名和取吉祥嘉言之義,將疙瘩灣村改為福山村。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德國投資建立德華礦業公司,開採黑山等地煤炭。

1915年,日本取代德國對黑山煤炭進行掠奪。

1919年,商人馬管和聯合集資修築博山--八陡輕便鐵路,至1921年11月竣工。

1922年,買辦資本家開辦的悅升煤炭公司借款90萬元修築崑崙至八陡鎮桃花峪煤井輕便鐵路,先修至西河,1936年始修到桃花峪井。

1927年,蘇家溝村人岳立傲、韓立仁、韓立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岳立傲任博山支部工人黨小組組長。

1933年,八陡中醫何平康在徐樹蕙等人資助下,創辦慶義醫學社。

1936年,在博山至八陡的輕便鐵路基礎上改建大鐵路工程,翌年6月底主體工程竣工。

1939年4月,八路軍山東縱隊四支隊先遣大隊夜襲茂嶺村旁五畝地日軍據點,擊斃日軍17名。

1945年7月26日,凌晨暴雨,一個多小時降雨200毫米,八陡、石炭塢、山頭等地沖毀房屋4250間,死者上千人。

1948年3月22日,張(店)八(陡)鐵路通車。
8月,建立淄博特區八陡區區公所,中共八陡區分區委。

1949年,山東機器廠遷到石炭塢。

1953年2月20日,淄博礦務局成立,將新博煤礦黑山擴建為黑山煤礦。

1955年3月,建立淄博市黑山區人民政府(縣級),區政府駐八陡。

1957年8月,淄博第十二中學在八陡建立,後遷至石炭塢。
9月,淄博原山林場在石炭塢建立營林區。

1958年10月,建立黑山人民公社。

1960年5月25日,大黑山後國小勤工儉學成績突出,被評為全國文教先進單位,6月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

1962年,原黑山人民公社分為八陡、福山、岳莊三個人民公社。

1968年10月,博山區機關貫徹毛澤東主席“五七”指示,在石炭塢成立博山區“五七”幹校。

1978年1月18日,石炭塢國小被山東省教育廳確立為省級重點國小。
10月,山東省電化教學會議在博山召開,歷時5天,石炭塢國小的電教演示獲得一等獎。

1980年,黑山煤礦撤消,遷往兗州。

1981年12月,八陡公社改為八陡鎮。

1984年5月30日,八陡煤礦東方紅煤井井下作業面突然透水,當班16名工人中6人脫險,4人受傷,6人死亡。

198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郝建秀,在國務院副秘書長閆穎和山東省副省長譚慶連的陪同下,視察淄博滌綸廠(原中試廠),並題寫了“科研生產相結合,振興博山紡織業”的題詞。

1990年7月1日,山東省顧問委員會主任梁步庭一行到“省顧委萬畝綠化區”八陡鎮增福林場義務植樹,為增福村題寫“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村村增福、人人增壽”的題詞。

1992年8月,福山耐火材料廠生產的噴補料、澆注料、塗抹料等高性能不定型耐火材料填補國內空白。高科技含量的鋁炭質水口、鋯質定徑水口、整體塞棒、透氣磚填補省內空白。
10月,原福山鎮撤消,併入八陡鎮。

1993年11月,八陡耐火材料廠生產的BGO-96大型玻璃窯用優質矽磚,榮獲“93中國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專利產品博覽會”科技創新獎,並填補省內空白。

1994年,原李家鄉廉家峪村、葦園村和源泉鎮東皮峪村部分移民分別落戶蘇家溝、北河口和東頂三個村。

1995年11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到蘇家溝村視察勞動力轉移情況。

1997年5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在市區領導陪同下視察淄博滌綸廠。

1999年,淄博八陡耐火材料公司、博尼鑄造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通過ISO9002國際標準認證。

2000年,青石關村建成淄博畜禽交易市場。

現任領導

現任鎮黨委書記:劉偉
現任鎮長:胡安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