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會議舊址

八七會議舊址

“八七”會議舊址為一棟三層的西式樓房,建於1920年,原是英國人建造的公寓,名為怡和新房,一樓是外商開辦的商店,二、三樓為住房。國民革命軍北伐占領武漢後,二樓是蘇聯援華農業顧問洛卓莫夫的住處,“八七”會議就在洛卓莫夫的住房內召開。會址保存完好,會議會場已經復原,一樓陳列有“八七”會議的史料和文物。

八七會議舊址 

地理位置

八七會議會址,1982年02月2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七會議會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市鄱陽街139號。

八七會議舊址介紹

 

八七會議舊址八七會議舊址

 八七會議會址為一棟三層的西式樓房,建於1920年,原是英國人建造公寓,名為怡和新房,一樓是外商開辦的商店,二、三樓為住房。國民革命軍北伐占領武漢後,二樓是蘇聯援華農業顧問洛卓莫夫的住處,“八七”會議就在洛卓莫夫的住房內召開。會址保存完好,會議會場已經復原,一樓陳列有“八七”會議的史料和文物。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中國革命處在一個十分緊急的關頭,8月7日,中共中央舉行了緊急會議,亦即“八七”會議,瞿秋白、李維漢、毛澤東、蘇兆征、羅亦農、張太雷鄧中夏陸定一、鄧小平等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撤消了他的總書記職務,選出了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發動湘、鄂、贛、粵等省秋收起義。毛澤東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並在會議上發言,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思想。

歷史介紹

八七會議舊址八七會議舊址
八七會議會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轉折。1927年春夏,暴風驟雨般的反帝反封建民眾運動席捲全國,遭到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內一切反動勢力聯合起來,共同鎮壓革命運動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在這危急時刻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漢口三教街41號召開緊急秘密會議,研究解決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黨內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總結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選舉產生了新的黨中央領導機構。這次會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是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的標誌。  八七會議會址於1978年恢復原貌,建立紀念館對外開放。現一樓舉辦有反映八七會議歷史的輔助陳列,用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史料展現會議的歷史及其地位作用,二樓復原了當年的會場。此外,二樓還辟有臨時展廳。建館二十多年來,紀念館廣泛收集文物資料,深入開展學術研究,不斷修改完善基本陳列。紀念館現藏有八七會議記錄、鄧小平、李維漢回憶八七會議的手跡等一千餘件文物資料編輯出版了《豐碑》等書籍;經常舉辦各種臨時展覽。90年代以來,先後舉辦了“光輝的起點偉大轉折”、“毛澤東湖北”等十幾個展覽,謳歌黨的光輝歷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該館已成為研究宣傳八七會議的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