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境內,面積740,000公頃。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該濕地由達賚湖水系(部分)形成的集湖泊、河流、沼澤、灌叢、葦塘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乾旱草原區濕地的典型特徵:具有很好原始性、自然性。其作用是為牧業、漁業、城市供水和旅遊提供物質基礎;為眾多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

基本概述

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境內,面積74萬公頃,1986年經新巴爾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升為自治區(省)級,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和以鳥類為主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本區地處大興安嶺西麓、蒙古高原東側,海拔550 – 650米,氣候屬海洋性與大陸性氣候的交錯帶,自然景觀具有典型草原向草甸草原過渡的特點,具有極好典型性的和代表性。達賚湖是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湖中水生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湖泊、河流、葦塘、沼澤濕地、草甸和草原等構成了保護區複雜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位居亞洲中部草原地帶中的前列,區內共有植物448種,鳥類19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丹頂鶴白鶴黑鸛等36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中國草原地區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

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保護區北界滿洲里市約40公里,南界以貝爾湖與蒙古國隔湖相望。位於北緯47°45′50″~49°20′20″;東經116°50′10″~118°10′10″,總面積74萬公頃。

保護物種

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的達賚湖水域面積達2 339平方公里,在其水系內有大小河流80條。達賚湖自然保護區現已成為國際濕地組織成員,達賚湖保護區已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達賚湖自然保護區濕地占32.53萬公頃,草原占40.83萬公頃,沙地占0.64萬公頃。
保護區內現設有核心區4處,旅遊區2處。保護區內現已查明植物有653種,其中藥用植物150餘種,魚類30種,鳥類292種,哺乳動物35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頭鶴黑鸛大鴇金雕玉帶海雕白肩雕遺鷗等9種,二級保護鳥類有白枕鶴、灰鶴、大天鵝等4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羊在保護區內也有分布。1994年經中、蒙、俄三國政府商定由中國達賚湖自然保護區、蒙古國達烏爾自然保護區俄羅斯邦達烏爾斯克自然保護區共同組成CMR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達賚湖自然保護區還與美國俄勒岡州瑪洛爾國家野生動物庇護地結成了姊妹保護區。

重要作用

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市,恰處於中華“雄雞”的頭冠部。
達賚湖像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達賚湖與蒙古的界湖一貝爾湖,成為呼倫貝爾草原的象徵。達賚湖已有一億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經過無數次地形地貌變化,發展成為今日水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為130億立方米的大湖。
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中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該濕地由達賚湖水系(部分)形成的集湖泊、河流、沼澤、灌叢、葦塘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乾旱草原區濕地的典型特徵:具有很好原始性、自然性。其作用是為牧業、漁業、城市供水和旅遊提供物質基礎;為眾多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為黃羊兔遜水獺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棲身處。尤其是黃羊這一歐亞大陸草原區中部的特有的野生動物,在這裡能安居樂業。
中國的達賚湖、蒙古國的達烏爾和俄羅斯的達烏爾斯克三個自然保護區地處三國交界處,有的區域相互連線,生態環境與動、植物種類非常相似。為加強保護這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加強自然保護的國際合作交流,1994年在三國共同邊境地區建立了國際自然保護區,命名為CMR——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C、M、R分別為中國、蒙古、俄羅斯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另外,三個保護區在全球植被分區上同屬達烏爾草原省,因此,“達烏爾”的名稱就成了該保護區的名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