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效應

內耗效應

在群體心理學中,人們把社會或部門內部因不協調、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無謂的消耗而產生的負效應現象,稱之為內耗效應。

概念

這一效應在群體中常常發生,例如領導班子中、工作班組中等,也可能發生在群體之間,例如部門之間,還可能發生在個體與群體之間。不論何種形式,其本質是它對外沒有作功而只是內部消耗能量。因此,這種內耗效應不除去,工作效應就很難得到提高。

產生原因

主要原因

那么,為什麼會產生內耗效應呢?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由於認知不協調而引發的。由於群體內的成員相互的生活空間、時間以及知識、經驗,特別是認識能力、認知風格等不一樣,因此對事物的認識就會不一樣,哪怕是對同一事物也會有截然不同的觀點。這種不同的認識觀點就會經常造成相互間的誤會,甚至情感方面的影響,從而產生衝突、對抗,引發磨擦、內耗,最終產生內耗效應。

二是由於情感衝突而引發的。人都是有情感的。但由於人的認識不同、個性有別,因此,對事物或人所賦予的情感也是不同的。特別是在群體中、人際交往中,這種情感會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對人的行為起著直接的調節作用。正因為這樣,如果大家情投意合、感情融洽就會產生凝聚力,減少甚至沒有內耗,如果大家關係緊張、情感分離或常常發生衝突,那么內耗就大,就不能齊心協力,就會引發內耗效應。因為冷淡、憎恨、悲觀、仇視、嫉忌、猜疑、埋怨、急躁、責難、厭惡、煩躁等消極情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常常能使群體產生衝突,甚至劇烈的衝突,影響相互間的團結。因此,切不可“意氣用事”或“感情用事”,防止內耗效應發生。

三是由於行為方式與習慣不同引發的。由於生活環境和扮演角色的不同,常常會發生不同的行為方式與習慣。例如一個一直來就生活在幹部家庭中而且從小也一直就擔任幹部的,那么他的行為習慣往往會帶有支配性強、命令口氣重、開拓性強等方面的特點,而一個從小就生活在普通家庭中而且一直也沒有機會當過幹部的,那么他的行為習慣往往就會帶有服從性格、聽話、開拓性差等方面的特點。這種行為習慣的人在一起,如果不加以有效調節,有時內耗效應就易於發生。協調的好,就會產生互補效應。

四是由於個性差異造成的。人的個性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在群體中、或人際交往中,這種差異更易於表露與觀察體驗到。這種差異的不同,就會引起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也會造成對這一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這樣就容易造成群體內的衝突,人群交往的衝突,也就容易引發內耗效應。

總之,內耗效應是由於認識因素、情感因素、行為因素與個性因素的不同而引發的。因此,要想克服內耗效應就必須協調上述的四種影響因素,儘可能得到統一,以減少內耗,避免負面效應。

在學校里,這種內耗效應也是存在的,學校領導班子裡,教研組裡、年級組裡、班級里以及相互之間,人群之間都可能發生。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學校教師的團結問題,這是學校內耗效應危害比較大的方面,因此,必須解決好。以下方面的對策供教師運用時參考。

注意方面

首先,學校教師要自覺做好統一認識工作。要達到這一點,學校教師必須注意如下四個方面。

一是要有教師集體意識。一個學校教師必須樹立教師集體意識,不能只是個人獨立行動,也不是只是隨大流,而是發揮了教師集體的整體功能。

二是要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即執教為生、執教為校、執教為民,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導學育人工作,開展創新教育工作。

三是要有明確的教師集體目標,並使每一個教師集體成員都要為此而奮鬥,沒有這種志同也就不會有行動上的道合。

四是要用正確的態度與方法處理教師集體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大家要正視衝突,並要分析其中的產生原因,依據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絕不要鬧個人意見,更不能到其他教師中去散布不同見解,人為地製造矛盾。

其次,學校教師要做好情感共鳴作用。教師集體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諒解,相互關心,要防止自我情結,反對唯我獨尊、唯我正確,一切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價別人、評價自己;也不能以點概全,有點好就說得都很好,有點壞就說得都很壞;也不要動不動就發火,給小鞋穿,弄得人心惶惶;也不要不冷不熱,對學生不關心、不熱情。這種情感狀態勢必引起學生或其他教師的不滿,產生相互間的矛盾、衝突,直至產生內耗效應。

第三,學校教師要學會心理相容。這就要求學校教師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正確地對待自己與他人,並克服自己的成見和偏見。在學會心理相容的同時還要學會心理互補,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克服每個人的短處。要做到這樣,就要有全局觀、責任感以及自我調節能力。

第四,學校教師還要重視行為的協調。上述這幾方面工作,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如果行動還是不協調,那么,真正的內耗就不可避免。因此,只有認識統一、情感和諧、心理互補、心理相容和行動協調,內耗就可以大幅度的減少,甚至很少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