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

入中論

《入中論》,梵名Madhyamakāvatāra,西藏名Dbu-ma-lah!jug-pa,又譯作《入中觀論》。為具緣派中觀宗之大成者月稱(梵Candrakīrti,560~640)所著。內容結構乃根據十地經而來;前十品為十波羅蜜之解說,其後再加二品,則成十二品。其中第六品闡述具緣派中觀宗之學說甚詳,講解慧度、抉擇二諦,盛破唯識,為本論之中心,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人必讀論著之一。

基本信息

作者介紹

月稱論師月稱論師
月稱論師為那爛陀寺主持,弘揚龍樹菩薩中觀正見,為宗喀巴大師極力尊崇,在藏地具有崇高地位。中文有法尊法師譯本。其內容敘述具緣派中觀宗之教義大綱,解釋並闡明龍樹所著之《中觀論》。本頌三二九頌,中有自注。

原文

月稱論師
法尊法師
梵語云:摩陀耶摩迦阿波達羅
藏語云:喔媽拉久吧意夏哇
漢語云:入中論
頂禮曼殊室利童子
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復從菩薩生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贊大悲心
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緣生興悲我敬禮
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
第一菩提心歡喜地
佛子此心於眾生為度彼故隨悲轉由普賢願善回向安住極喜此名初
從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薩名稱說生於如來家族中斷除一切三種結
此菩薩持勝歡喜亦能震動百世界從地登地善上進滅彼一切惡趣道
此異生地悉永盡如第八勝此亦爾即住最初菩提心較佛語生及獨覺
由福力勝極增長彼至遠行慧亦勝爾時施性增最勝為彼菩提第一因
雖施身肉仍殷重此因能比不現見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
知受用具從施出故佛先說布施論悲心下劣心粗獷專求自利為勝者
彼等所求諸受用滅苦之因皆施生此復由行布施時速得值遇真聖者
於是永斷三有流當趣證於寂滅果發誓利益眾生者由施不久得歡喜
由前悲性非悲性故唯布施為要行且如佛子聞求施思惟彼聲所生樂
聖者入滅無彼樂何況菩薩施一切由割自身布施苦觀他地獄等重苦
了知自苦極輕微為斷他苦勤精進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蜜
由於三輪生執著波羅蜜多世間名極喜猶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
所依光明獲端嚴破諸重暗得尊勝
第二菩提心離垢地
彼戒圓滿德淨故夢中亦離犯戒垢身語意行鹹清淨十善業道皆能集
如是十種善業道此地增勝最清淨彼如秋月恆清淨寂靜光飾極端嚴
若彼淨戒執有我則彼屍羅不清淨故彼恆於三輪中二邊心行皆遠離
失壞戒足諸眾生於惡趣受布施果生物總根受用盡其後資財不得生
若時自在住順處設此不能自攝持墮落險處隨他轉後以何因從彼出
是故勝者說施後隨即宣說屍羅教屍羅田中長功德受用果利永無竭
諸異生及佛語生自證菩提與佛子增上生及決定勝其因除戒定無餘
猶如大海與死屍亦如吉祥與黑耳如是持戒諸大士不樂與犯戒雜居
由誰於誰斷何事若彼三輪有可得名世間波羅蜜多三著皆空乃出世
佛子月放離垢光非諸有攝有中祥猶如秋季月光明能除眾生意熱惱
第三菩提心發光地
火光盡焚所知薪故此三地名發光入此地時善逝子放赤金光如日出
設有非處起嗔恚將此身肉併骨節分分割截經久時於彼割者忍更增
已見無我諸菩薩能所何時何相割彼見諸法如影像由此亦能善安忍
若已作害而嗔他嗔他已作豈能除是故嗔他定無益且與後世義相違
往昔所作惡業果既許彼苦能永盡云何嗔恚而害他更引當來苦種子
若有嗔恚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剎那頃能頓壞故無他罪勝不忍
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奪不忍令速墮惡趣忍招違前諸功德
忍感妙色善士喜善巧是理非理事歿後轉生人天中所造眾罪皆當盡
了知異生與佛子嗔恚過失忍功德永斷不忍常修習聖者所贊諸安忍
縱回等覺大菩提可得三輪仍世間佛說若彼無所得即是出世波羅蜜
此地佛子得禪通及能遍盡諸貪嗔彼亦常時能摧壞世人所有諸貪慾
如是施等三種法善逝多為在家說彼等亦即福資糧復是諸佛色身因
發光佛子安住日先除自身諸冥暗復欲摧滅眾生暗此地極利而不嗔
第四菩提心焰慧地
功德皆隨精進行福慧二種資糧因何地精進最熾盛彼即第四焰慧地
此地佛子由勤修菩提分法發慧焰較前赤光猶超勝自見所屬皆遍盡
第五菩提心難勝地
大士住於難勝地一切諸魔莫能勝靜慮增勝極善知善慧諸諦微妙性
第六菩提心現前地
現前住於正定心正等覺法皆現前現見緣起真實性由住般若得滅定
如有目者能引導無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攝取無眼功德趣聖果
如彼通達甚深法依於經教及正理如是龍猛諸論中隨所安立今當說
若異生位聞空性內心數數發歡喜由喜引生淚流注周身毛孔自動豎
彼身已有佛慧種是可宣說真性器當為彼說勝義諦其勝義相如下說
彼器隨生諸功德常能正受住淨戒勤行布施修悲心並修安忍為度生
善根回向大菩提復能恭敬諸菩薩善巧深廣諸士夫漸次當得極喜地
求彼者應聞此道
彼非彼生豈從他亦非共生寧無因彼從彼生無少德生亦復生亦非理
若計生已復生者此應不得生芽等盡生死際唯種生云何彼能坏於彼
異於種因芽形顯味力成熟汝應無若舍前性成余性云何說彼即此性
若汝種芽此非異芽應如種不可取或一性故種如芽也應可取故不許
因滅猶見彼果故世亦不許彼是一故計諸法從自生真實世間俱非理
若計自生能所生業與作者皆應一非一故勿許自生以犯廣說諸過故
若謂依他有他生火焰亦應生黑暗又應一切生一切諸非能生他性同
由他所作定謂果雖他能生亦是因從一相續能生生稻芽非從麥種等
如甄叔迦麥蓮等不生稻芽不具力非一相續非同類稻種亦非是他故
芽種既非同時有無他云何種是他芽從種生終不成故當棄捨他生宗
猶如現見秤兩頭低昂之時非不等所生能生事亦爾設是同時此非有
正生趣生故非有正滅謂有趣於滅此二如何與秤同此生無作亦非理
眼識可有同時因眼等想等而是他已有重生有何用若謂無彼過已說
生他所生能生因為生有無二俱非有何用生無何益二俱俱非均無用
世住自見許為量此中何用說道理他從他生亦世知故有他生何用理
由於諸法見真妄故得諸法二種體說見真境即真諦所見虛妄名俗諦
妄見亦許有二種謂明利根有患根有患諸根所生識待善根識許為倒
無患六根所取義即是世間之所知唯由世間立為實余即世間立為倒
無知睡擾諸外道如彼所計自性等及計幻事陽焰等此於世間亦非有
如有翳眼所緣事不能害於無翳識如是諸離淨智識非能害於無垢慧
痴障性故名世俗假法由彼現為諦能仁說名世俗諦所有假法唯世俗
如眩翳力所遍計見毛髮等顛倒性淨眼所見彼體性乃是實體此亦爾
若許世間是正量世見真實聖何為所修聖道復何用愚人為量亦非理
世間一切非正量故真實時無世難若以世許除世義即說彼為世妨難
世間僅殖少種子便謂此兒是我生亦覺此樹是我栽故世亦無從他生
由芽非離種為他故於芽時種無壞由其非有一性故芽時不可雲有種
若謂自相依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
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諦
於真性時以何理觀自他生皆非理彼觀名言亦非理汝所計生由何成
如影像等法本空觀待緣合非不有於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見彼行相識
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二諦俱無自性故彼等非斷亦非常
由業非以自性滅故無賴耶亦能生有業雖滅經久時當知猶能生自果
如見夢中所緣境愚夫覺後猶生貪如是業滅無自性從彼亦能有果生
如境雖俱非有性有翳唯見毛髮相而非見為余物相當知已熟不更熟
故見苦果由黑業樂果唯從善業生無善惡慧得解脫亦遮思維諸業果
說有賴耶數取趣及說唯有此諸蘊此是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義者說
如佛雖離薩迦見亦嘗說我及我所如是諸法無自性不了義經亦說有
不見能取離所取通達三有唯是識故此菩薩住般若通達唯識真實性
猶如因風鼓大海便有無量波濤生從一切種阿賴耶以自功能生唯識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無外所取而生起實有及非戲論境
無外境心有何喻若謂如夢當思擇若時我說夢無心爾時汝喻即非有
若以覺時憶念夢證有意者境亦爾如汝憶念是我見如是外境亦應有
設曰睡中無眼識故色非有唯意識執彼行相以為外如於夢中此亦爾
如汝外境夢不生如是意識亦不生眼與眼境生眼識三法一切皆虛妄
余耳等三亦不生如於夢中覺亦爾諸法皆妄心非有行境無故根亦無
此中猶如已覺位乃至未覺三皆有如已覺後三非有痴睡盡後亦如是
由有翳根所生識由翳力故見毛等觀待彼識二俱實待明見境二俱妄
若無所知而有心則於發處眼相隨無翳亦應起發心然不如是故非有
若謂淨見識功能未成熟故識不生非是由離所知法彼能非有此不成
已生功能則非有未生體中亦無能非離能別有所別或石女兒亦有彼
若想當生而說者既無功能無當生若互相依而成者諸善士說即不成
若滅功能成熟生從他功能亦生他諸有相續互異故一切應從一切生
彼諸剎那雖互異相續無異故無過此待成立仍不成相續不異非理故
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續所有自相各異法是一相續不應理
能生眼識自功能從此無間有識生即此內識依功能妄執名為色根眼
此中從根所生識無外所取由自種變似青等愚不了凡夫執為外所取
如夢實無餘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於此醒覺位雖無外境意得有
如於夢中無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無眼唯由自種熟此間盲人何不生
若如汝說夢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無第六成熟說夢亦無何非理
如說無眼非此因亦說夢中睡非因是故夢中亦應許彼法眼為妄識因
隨此如如而答辯即見彼彼等同宗如是能除此妄諍諸佛未說有實法
諸瑜伽師依師教所見大地骨充滿見彼三法亦無生說是顛倒作意故
如汝根識所見境如是不淨心見境余觀彼境亦應見彼定亦應不虛妄
如同有翳諸眼根鬼見膿河心亦爾總如所知非有故應知內識亦非有
若離所取無能取而有二空依他事此有由何能證知未知雲有亦非理
彼自領受不得成若由後念而成立立未成故所宣說此尚未成非能立
縱許成立有自證憶彼之念亦非理他故如未知身生此因亦破諸差別
何故能領受境識此他性念非我許故能憶念是我見此復是依世言說
是故自證且非有汝依他起由何知作者作業作非一故彼自證不應理
若既不生復無知謂有依他起自性石女兒亦何害汝由何謂此不應有
若時都無依他起云何得有世俗因如他由著實物故世間建立皆破壞
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諦失此不能得解脫
由名言諦為方便勝義諦是方便生不知分別此二諦由邪分別入歧途
如汝所計依他事我不許有彼世俗果故此等雖非有我依世間說為有
如斷諸蘊入寂滅諸阿羅漢皆非有若於世間亦皆無則我依世不說有
若世於汝無妨害當待世間而破此汝可先於世間諍後有力者我當依
現前菩薩已現證通達三有唯是識是破常我作者故彼知作者唯是心
故為增長智者慧遍智曾於楞伽經以摧外道高山峰此語金剛解彼義
各如彼彼諸論中外道說數取趣等佛見彼等非作者說作世者唯是心
如覺真理說名佛如是唯心最主要經說世間唯是心故此破色非經義
若知此等唯有心故破離心外色者何故如來於彼經復說心從痴業生
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經說眾生從業生心已斷者業非有
若謂雖許有色法然非如心為作者則遮離心餘作者非是遮遣此色法
若謂安住世間理世間五蘊皆是有若許現起真實智行者五蘊皆非有
無色不應執有心有心不應執無色般若經中佛俱遮彼等對法俱說有
二諦次第縱破壞汝物已遮終不成由是次第知諸法真實不生世間生
經說外境悉非有唯心變為種種事是於貪著妙色者為遮色故非了義
佛說此是不了義此非了義理亦成如是行相諸餘經此教亦顯不了義
佛說所知若非有則亦易除諸能知由無所知即遮知是故佛先遮所知
如是了知教規已凡經所說非真義應知不了而解釋說空性者是了義
計從共生亦非理俱犯已說眾過故此非世間非真實各生未成況共生
若計無因而有生一切恆從一切生世間為求果實故不應多門收集種
眾生無因應無取猶如空花色與香繁華世間有可取知世有因如自心
汝論所說大種性汝心所緣且非有汝意對此尚愚暗何能正知於他世
破他世時汝自體於所知性成倒見由具彼見同依身如計大種有性時
大種非有前已說由前總破自他生共生及從無因生故無未說諸大種
由無自他共無因故說諸法離自性世有厚痴同稠雲故諸境性顛倒現
如由翳力倒執發二月雀翎蜂蠅等如是無智由痴過以種種慧觀有為
說痴起業無痴滅唯使無智者了達慧日破除諸冥暗智者達空即解脫
若謂諸法真實無則彼應如石女兒於名言中亦非有故彼定應自性有
有眩翳者所見境彼毛髮等皆不生汝且與彼而辯諍後責無明眩翳者
若見夢境尋香城陽焰幻事影像等同石女兒非有性汝見不見應非理
此於真實雖不生然不同於石女兒非是世間所見境故汝所言不決定
如石女兒自性生真實世間俱非有如是諸法自性生世間真實皆悉無
故佛宣說一切法本寂靜離自性生復是自性般涅盤以是知生恆非有
如說瓶等真實無世間共許亦容有應一切法皆如是故不同於石女兒
諸法非是無因生非由自在等因生非自他生非共生故知唯是依緣生
由說諸法依緣生非諸分別能觀察是故以此緣起理能破一切惡見網
有性乃生諸分別已觀自性鹹非有無性彼等即不生譬如無薪則無火
異生皆被分別縛能滅分別即解脫智者說滅諸分別即是觀察所得果
論中觀察非好諍為解脫故顯真理若有解釋真實義他宗破壞亦無咎
若於自見起愛者及嗔他見即分別是故若能除貪嗔觀察速當得解脫
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
外計受者常法我無德無作非作者依彼少分差別義諸外道類成多派
如石女兒不生故彼所計我皆非有此亦非是我執依不許世俗中有此
由於彼彼諸論中外道所計我差別自許不生因盡破故彼差別皆非有
是故離蘊無異我離蘊無我可取故不許為世我執依不了亦起我見故
有生傍生經多劫彼亦未見常不生然猶見彼有我執故離五蘊全無我
由離諸蘊無我故我見所緣唯是蘊有計我見依五蘊有者唯計依一心
若謂五蘊即是我由蘊多故我應多其我復應成實物我見緣物應非倒
般涅盤時我定斷般涅盤前諸剎那生滅無作故無果他所造業餘受果
實一相續無過者前已觀察說其失故蘊與心皆非我世有邊等無記故
若汝瑜伽見無我爾時定見無諸法若謂爾時離常我則汝心蘊非是我
汝宗瑜伽見無我不達色等真實義緣色轉故生貪等以未達彼本性故
若謂佛說蘊是我故計諸蘊為我者彼唯破除離蘊我余經說色非我故
由余經說色非我受想諸行皆非我說識亦非是我故略標非許蘊為我
經說諸蘊是我時是諸蘊聚非蘊體非依非調非證者由彼無故亦非聚
爾時支聚應名車以車與我相等故經說依止諸蘊立故唯蘊聚非是我
若謂是形色乃有汝應唯說色是我心等諸聚應非我彼等非有形狀故
取者取一不應理業與作者亦應一若謂有業無作者不然離作者無業
佛說依於地水火風識空等六種界及依眼等六觸處假名安立以為我
說依心心所立我故非彼等即是我彼等積聚亦非我故彼非是我執境
證無我時斷常我不許此是我執依故云了知無我義永斷我執最希有
見自室壁有蛇居雲此無象除其怖倘此亦能除蛇畏噫嘻誠為他所笑
於諸蘊中無有我我中亦非有諸蘊若有異性乃有此無異故此唯分別
我非有色由我無是故全無具有義異如有牛一有色我色俱無一異性
我非是色色非我色中無我我無色當知四相通諸蘊是為二十種我見
由證無我金剛杵摧我見山同壞者謂依薩迦耶見山所有如是眾高峰
有計不可說一異常無常等實有我復是六識之所識亦是我執所緣事
不許心色不可說實物皆非不可說若謂我是實有物如心應非不可說
如汝謂瓶非實物則與色等不可說我與諸蘊既叵說故不應計自性有
汝識不許與自異而許異於色等法實法唯見彼二相離實法故我非有
故我執依非實法不離五蘊不即蘊非諸蘊依非有蘊此依諸蘊得成立
如車不許異支分亦非不異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積聚復非形
若謂積聚即是車散支堆積車應有由離有支則無支唯形為車亦非理
汝形各支先已有造成車時仍如舊如散支中無有車車於現在亦非有
若謂現在車成時輪等別有異形者此應可取然非有是故唯形非是車
由汝積聚無所有彼形應非依支聚故以無所有為依此中云何能有形
如汝許此假立義如是依於不實因能生自性不實果當知一切生皆爾
有謂色等如是性便起瓶覺亦非理由無生故無色等故彼不應即是形
雖以七相推求彼真實世間皆非有若不觀察就世間依自支分可安立
可為眾生說彼車名為有支及有分亦名作者與受者莫壞世間許世俗
七相都無復何有此有行者無所得彼亦速入真實義故如是許彼成立
若時其車且非有有支無故支亦無如車燒盡支亦毀慧燒有支更無支
如是世間所共許依止蘊界及六處亦許我為能取者所取為業此作者
非有性故此非堅亦非不堅非生滅此亦非有常等性一性異性均非有
眾生恆緣起我執於彼所上起我所當知此我由愚痴不觀世許而成立
由無作者則無業故離我時無我所若見我我所皆空諸瑜伽師得解脫
瓶衣帳軍林鬘樹舍宅小車旅舍等應知皆如眾生說由佛不與世諍故
功德支貪相薪等有德支貪所相火如觀察車七相無由余世間共許有
因能生果乃為因若不生果則非因果若有因乃得生當說何先誰從誰
若因果合而生果一故因果應無異不合因非因無別離二亦無餘可計
因不生果則無果離果則因應無因此二如幻我無失世間諸法亦得有
能破所破合不合此過於汝寧非有汝語唯壞汝自宗故汝不能破所破
自語同犯似能破無理而謗一切法故汝非是善士許汝是無宗破法人
前說能破與所破為合不合諸過失誰定有宗乃有過我無此宗故無失
如日輪有蝕等別於影像上亦能見日影合否皆非理然是名言依緣生
如為修飾面容故影雖不實而有用如是此因雖非實能淨慧面亦達宗
若能了因是實有及所了宗有自性則可配此合等理非爾故汝唐劬勞
易達諸法無自性難使他知有自性汝復以惡分別網何為於此惱世間
了知上說余破已重破外答合等難云何而是破法人由此當知余能破
無我為度生由人法分二佛復依所化分別說多種
如是廣宣說十六空性已復略說為四亦許是大乘
由本性爾故眼由眼性空如是耳鼻舌身及意亦爾
非常非斷故眼等內六法所有無自性是名為內空
由本性爾故色由色性空聲香味及觸並諸法亦爾
色等無自性是名為外空二分無自性是名內外空
諸法無自性智者說名空復說此空性由空自性空
空性之空性即說名空空為除執法者執空故宣說
由能遍一切情器世間故無量喻無邊故方名為大
由是十方處由十方性空是名為大空為除大執說
由是勝所為涅盤名勝義彼由彼性空是名勝義空
為除執法者執涅盤實有故知勝義者宣說勝義空
三界從緣生故說名有為彼由彼性空說名有為空
若無生住滅是法名無為彼由彼性空說名無為空
若法無究竟說名為畢竟彼由彼性空是為畢竟空
由無初後際故說此生死名無初後際三有無去來
如夢自性離故大論說彼名為無初際及無後際空
散謂有可放及有可棄捨無散謂無放都無可棄捨
即彼無散法由無散性空由本性爾故說名無散空
有為等法性都非諸聲聞獨覺與菩薩如來之所作
故有為等性說名為本性彼由彼性空是為本性空
十八界六觸彼所生六受若有色無色有為無為法
如是一切法由彼性離空變礙等無性是為自相空
色相謂變礙受是領納性想謂能取像行即能造作
各別了知境是為識自相蘊自相謂苦界性如毒蛇
佛說十二處是眾苦生門所有緣起法以和合為相
施度謂能舍戒相無熱惱忍相謂不恚精進性無罪
靜慮相能攝般若相無著六波羅蜜多經說相如是
四靜慮無量及余無色定正覺說彼等自相為無嗔
三十七覺分自相能出離空由無所得遠離為自相
無相為寂滅第三相謂苦無痴八解脫相謂能解脫
經說善抉擇是十力法相大師四無畏本性為堅定
四無礙解相謂辯等無竭與眾生利益是名為大慈
救護諸苦惱則是大悲心喜相謂極喜舍相名無雜
許佛不共法共有十八種由彼不可奪不奪為自相
一切種智智現見為自相余智唯少分不許名現見
若有為自相及無為自相彼由彼性空是為自相空
現在此不住去來皆非有彼中都無得說名不可得
即彼不可得由彼自性離非常亦非斷是不可得空
諸法從緣生無有和合性和合由彼空是為無性空
應知有性言是總說五蘊彼由彼性空說名有性空
總言無性者是說無為法彼由無性空名為無性空
自性無有性說名自性空此性非所作故說名自性
若諸佛出世若佛不出世一切法空性說名為他性
實際與真如是為他性空般若波羅蜜廣作如是說
如是慧光放光明遍達三有本無生如觀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諦入滅定
雖常具足滅定心然恆悲念苦眾生此上復能以慧力勝過聲聞及獨覺
世俗真實廣白翼鵝王引導眾生鵝復承善力風雲勢飛度諸佛德海岸
第七菩提心遠行地
此遠行地於滅定剎那剎那能起入亦善熾然方便度
第八菩提心不動地
數求勝前善根故大士當得不退轉入於第八不動地此地大願極清淨
諸佛勸導起滅定淨慧諸過不共故八地滅垢及根本已淨煩惱三界師
不能得佛無邊德滅生而得十自在能於三有普現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