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善寺

據《金鄉縣誌》記載,佛教自魏晉時期傳入金鄉。唐貞觀4年(公元630),在壽河(今金鄉縣城星湖公園魁星湖)西岸建有光善寺,是為紀念在此圓寂的光善和尚而建造。具有1300多年的歷史,於1938年日軍侵略時被毀。乾隆十一年縣誌記載:“縣治東有塔一座,元至大年重修。明嘉靖年僧覺住,重修殿宇”。現存於公園文淵閣內碑文記載:“光善寺,明嘉靖四十二年重修”。現保存於文物所內最近的一副照片為1937年12月拍攝,可以看到文峰塔及光善寺的近景。

根據考證,光善寺原址坐落於金鄉縣城中心、星湖公園文峰塔西側。占地約7畝,從南向北依次有牌坊門、儀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光善禪師殿,另有東西廊房各五間。大門是七層石碑的精美浮雕,門前是兩座石獅,雕刻精緻,栩栩如生。大殿均為琉璃瓦蓋頂,四面飛檐,雕梁畫柱,朱漆大門,在當時是金鄉縣城非常難得的宗教建築。殿內供奉著彌勒佛像、釋迦牟尼蓮花坐像、藥師佛、觀音菩薩、四大金剛,以及大小數百件唐宋時期的唐代銅佛像和宋代造像,形態各異,獨具風格。寺院內有古槐、古柏、石碑等,現已遭到破壞,僅有一石碑留存於文淵閣內。寺院內東南方向有一座古井,寺院西側即為當時的縣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