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副舟骨

先天性副舟骨

先天性副舟骨(congenital accessory navicular bone)是在足舟骨內側結節處有一副骨,為常見的舟骨發育異常,雙側多同時對稱發生。副舟骨是足部結構上的缺陷,影響足的穩定,一般建議保守治療。

基本信息

(圖)先天性副舟骨先天性副舟骨

先天性副舟骨(congenital accessory navicular bone)是在足舟骨內側結節處有一副骨為常見的舟骨發育異常,雙側多同時對稱發生。副舟骨是足部結構上的缺陷影響足的穩定。

發病機制

1.本病患者脛後肌走行的方向與常人不同正常脛後肌肌腱是經過舟骨內端的“下面”止於第23楔骨與第2、3跖骨底面。有副舟骨時脛後肌肌腱走行於副舟骨內側的“上面”,且比較牢固地止於副舟骨上從而使脛後肌提起縱弓及使足內翻的作用喪失結果極易引起平足並引起相應症狀。

2.副舟骨易和內踝接觸妨礙足內翻。加上足外展肌反向收縮,久之發生足外翻和縱弓塌陷

3.行走時的摩擦,使局部發生滑囊炎及脛後肌腱鞘炎

臨床表現

舟骨結節部位(副舟骨處)有骨性突起或飽滿,有壓痛可有滑囊炎抗阻力足內翻檢查陽性(足內側痛加劇),長時間行走及站立後出現足內側疼痛,也可伴有足底疼痛部分患者無不適症狀僅在因外傷等原因攝X線片時發現。

併發症: 局部可出現滑囊炎

診斷

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應注意與足舟骨骨折相鑑別:先天性副舟骨畸形無明顯外傷史X線片示骨塊邊緣整齊。

檢查

X線片顯示舟骨內後方有邊緣整齊的小骨塊,其密度和舟骨相同。有的在與舟骨結合處不規則,間或有囊性變,或結合部兩側骨質硬化副舟骨可有散在的點狀影或骨密度增高先天性副舟骨可分為兩種類型:

1.與舟骨分界清楚,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體積小呈游離狀。

2.副骨較大,與舟骨相連成鉤狀舟骨,但舟骨結節骨化中心仍在骨外間有軟骨連線。

治療

無症狀者不需治療。症狀輕微者可減少活動量穿著矯正鞋,或行石膏或支具固定治療。對滑囊炎和脛後肌腱鞘炎可行曲安德龍局部注射治療。對保守治療效果欠佳者,可考慮手術治療(Kidner手術)。手術方法為:從內踝下至第1跖骨基底做一個足內側向跖面呈弧形的切口,縱形切開筋膜、舟骨和內側楔骨及跖骨頸的骨膜並向上下方翻開從副舟骨的背側和跖側分離脛後肌腱,使之能滑到舟骨的下方。可預先鑿一條骨溝,使脛後肌腱滑入溝內脛後肌腱在舟骨上的附著點要小心保留儘量不予剝下當脛後肌腱滑下後顯露副舟骨,再用骨刀切除。如骨膜完整,將脛後肌肌腱縫合在骨膜上或在舟骨上鑽孔緊縮固定脛後肌肌腱術後小腿石膏托固定患足於內收、內旋位6周,然後換穿矯正

預後

一般採用保守治療效果較好,很少採用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