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陸廣仙山樓觀軸

元陸廣仙山樓觀軸

元陸廣仙山樓觀軸,元朝時期歷史文物,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類別:中國古畫

規格:此幅137.5x95.4公分;詩塘 28.9x95.4公分;下邊幅 32.7x29.1公分;全幅 97.6公分

主題與關鍵字:

侍從(侍女、童僕)、松、文玩(琴棋書畫)、家具(屏風)、欄桿、橋、房舍、台閣、蘆葦、楊柳、高士(士人、隱士)、山徑、江河、湖海、茅草屋、溪澗、湍泉

石渠寶笈初編(重華宮),下冊,頁797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237-238

故宮書畫圖錄,第五冊,頁65-66據圖上詩堂董其昌所題,此圖畫在雙幅拼絹上,有好事者將圖依拼接拆成兩幅,分別流落到兩人之手。明末收藏家汪砢玉得其一,十多年以後又得其另一,重新將之拼接復原。如雌雄劍之復聚,董特記之以昭後人。

藝術賞析

山勢平緩,由前景坡坨沿中軸向遠處延伸而上,群松高聳,亭閣樓宇依山際層層建築,松林與溪橋山徑之間,皆有遊人向山中行進,引領觀者的視線。描繪山頭坡石有光影變幻之感,用筆承自郭熙風格。 根據詩塘之董其昌跋語,本幅曾被分割成二軸,汪砢玉於十餘年間先後得之,方得拼接而恢復舊觀。

此圖應該還是在描繪畫家心中的仙境:圖下一條小溪分割兩岸,上架小橋,前岸坡石重疊,蒼松掩映,後岸圖中“之”字形的山勢盤桓而上,沿著山坡築有重重亭台樓閣,莊嚴而華麗。山峰巍峨,林巒起伏,遠山之深處猶有樓閣隱現。不見茅屋村舍,顯然不是俗人居住之處。那么溪橋上及密林中的三兩人,自然也應是仙人,不然何來如此的逍遙優遊。山頂的形態,極似王蒙《青卞隱居圖》中的山頂,其尚存的“捲雲”構成,山石依稀的“鬼臉”痕跡,樓閣勾畫的精工以及山中的雲霧空濛,讓我馬上聯想到了北宋郭熙《早春圖》的情景。而樹木勾筆之簡練,則顯示了這已是元人的筆墨了。如拿此圖與其《丹台春曉圖》相比較,則後圖的筆墨更趨簡率清淡,蕭散飄逸,但宋畫意境的莊重華貴則所剩無幾了。

作者簡介

陸廣(活動於公元十四世紀中葉),字季弘,號天游生,吳(今江蘇蘇州)人。擅畫山水,取法黃公望、王蒙。

看他的傳世佳作《仙山樓觀圖》,似乎十分接近於朱德潤的《秀野軒圖》,顯然剛從李、郭畫風中蛻變而出。但構圖的茂密,勾皴的簡括,確已具黃公望的神韻;而布置的精緻,類似解索皴的短線皴,則近似王蒙的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