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戲曲

元代戲曲

元代是我國戲曲繁榮興盛的時期。元代戲曲主要分為雜劇和南戲兩大類,二者各有自己的發展軌跡。由於南戲在元代前期處於發展的薄弱階段,還不能與雜劇一爭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學成就的是元雜劇。元雜劇之所以能夠以深刻的思想與精湛的藝術取得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地位,產生一批傳世不衰的藝術品,至關重要的原因是一批傑出的文人以他們的文學生命來參與戲曲的創作,他們自身的文學素養,提高了元雜劇的審美檔次,使得元雜劇創作精緻化和典範化。

元代戲曲發展概況

古代戲曲在我國文學藝術園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戲曲與詩、詞、文、賦等文學體裁不同的是:戲曲既作為閱讀的文本存在,包括劇本的情節、結構、關目、宮調、曲牌、文辭、聲韻等方面;又有著複雜的藝術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樂伴奏等,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因此,戲曲從萌芽到成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過程,發展的線索不只一條,來源也不只一處,無論內容還是形式,無不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簡言之,它發端於先秦兩漢,醞釀於隋唐,形成於宋,繁榮興盛於元,發展演變於明清。今天,中國戲曲發展為以國劇—一京劇為代表,由眾多地方戲曲組成的戲曲大家庭,仍然豐富著人們文化生活,為大家帶來無數歡樂。
元代是我國戲曲繁榮興盛的時期。元代戲曲主要分為雜劇南戲兩大類,二者各有自己的發展軌跡。由於南戲在元代前期處於發展的薄弱階段,還不能與雜劇一爭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學成就的是元雜劇。元雜劇之所以能夠以深刻的思想與精湛的藝術取得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地位,產生一批傳世不衰的藝術品,至關重要的原因是一批傑出的文人以他們的文學生命來參與戲曲的創作,他們自身的文學素養,提高了元雜劇的審美檔次,使得元雜劇創作精緻化和典範化。

元曲完整藝術形態

元代戲曲元代戲曲

元雜劇有完整的藝術形態,劇本主要由唱曲、賓白和表演三部分組成。在體制上,元雜劇以折為單位,一本通常為四折,個別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還加有一場或兩場戲,稱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兩折之間,用來介紹人物、情節等。每本在結尾時有一對或兩對對子,稱為“題目正名”。在音樂方面,元雜劇有嚴格的規定,一折戲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宮調的不同曲子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順序也比較固定。元雜劇用北曲演唱,樂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樂,風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設定上,元雜劇角色分為三大類:末類旦類淨類,一本戲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戲稱為“末本戲”,由正旦演唱的戲稱為“旦本戲”。元雜劇中用“科範”來規定動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簡稱“科”。

代表作家及作品

元代戲曲元代戲曲

在元代近百年的時間裡,北雜劇創作風靡全國,作家雲起,湧現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戲劇作家和演員,劇本成千上萬,洋洋大觀。著名的劇作家有被譽為“元曲四大家”的關漢卿鄭德輝白樸馬致遠等。重要的作品分別有《竇娥冤》(關)、《單刀會》(關)、《望江亭》 (關)、《倩女離魂》(鄭)、《梧桐雨》(白)、《漢宮秋》(馬)等膾炙人口的佳作。偉大的戲劇家王實甫創作了被稱為是“天下奪魁”的《西廂記》,成為元代戲曲最高成就的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