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試官考較戲作

催試官考較戲作

《催試官考較戲作》作者蘇軾,是宋朝的一部詩詞。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催試官考較戲作①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
鳳咮堂②前野桔香,劍潭橋③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④,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⑤,組練長驅十萬夫⑥。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⑦。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願君聞此添蠟燭⑧,門外白袍⑨如立鵠⑩。

作品注釋

催試官考較戲作催試官考較戲作
①熙寧五年八月,作者監考貢舉時作。貢舉是封建社會朝廷開科取士的地方選拔階段,宋制:貢舉的考試放榜例在中秋節日。這一年卻遲了兩天——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說那些考生們是等得頗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試官之作。較,能校。考校是指試後的閱卷、評定。
②堂在杭州鳳凰山下。咮(音zhòu),鳥的啄。
③或言杭州無此橋,疑指作者故鄉某處。
④指錢塘江潮。八月十八日潮最大,俗稱這天是“潮生日”。一直到現在,舊曆這一天,還是觀潮的日子。
⑤《莊子·逍遙遊》說鯤化為鵬,從北海遷到南冥:“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⑥組練,組甲、練袍,指武裝部隊。《左傳·襄公三年》:“楚子重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伐吳。”
⑦吞屠,吞併,消滅。
⑧這句是催試官加夜班看試卷。
⑨宋制:沒有官職的人穿白袍,以別於穿皂袍的有官職者,所以一般用“白袍”指未仕的士子。
⑩立鵠,即鵠立,形容伸著脖子、顛著腳盼望的樣子。全首詩僅此二句是催促之詞,以上說中秋月,說錢塘江潮,似不相干,實則作者說月說潮以過節、看潮戲催試官,叫他們快點發榜。

作者簡介

蘇軾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