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蛙

倭蛙

倭蛙(學名:Nanorana pleskei)為蛙科倭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常棲息於高原沼澤地帶。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300至4500米。

基本信息

分類

倭蛙倭蛙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 Amphibia
目: 無尾目 Anura
科: 蛙科 Ranidae
屬: 倭蛙屬 Nanorana
種: 倭蛙 N. pleskei

分布

倭蛙倭蛙

倭蛙(學名:Nanorana pleskei)為蛙科倭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常棲息於高原沼澤地帶。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300至4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松潘

形態特徵

倭蛙倭蛙

雄蛙體長36毫米,雌蛙39毫米左右;頭長 略小於頭寬;端尖圓,稍突出於下唇。鼻孔略近眼;瞳孔略呈圓形;鼓膜小;咽鼓管孔小;舌橢圓形;前肢短,指較短而略扁;內掌突扁平。呈圓形;後肢較短脛跗關節前達肩部;皮膚較粗糙。背面較光滑,背部有明顯的長短疣粒。

生活習性

倭蛙倭蛙

倭蛙生活于海拔3200-4500米的高原沼澤地、水坑內,流溪亦能見到,白天多隱伏在石塊下或草叢中,有的蹲與水邊,受驚擾即跳於水中或躥於石塊下;夜出活動,捕食各種昆蟲。這種蛙行動遲緩,在水中或地上都易於捕撈。倭蛙的產卵主要在4-6月。

倭蛙屬

倭蛙倭蛙

倭蛙屬(Genus Nanorana)隸屬於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現轄三個種: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倭蛙(N.pleskei)和腹斑倭蛙(N.ventripunctata)。該屬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其垂直分布範圍大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 通過透明骨骼標本染色法對倭蛙屬三個種的骨骼系統進行了觀察比較,結果表明在高山倭蛙中不存在鼓環、鼓膜和耳柱骨,倭蛙和腹斑倭蛙都有鼓環、鼓膜和耳柱骨。腹斑倭蛙和高山倭蛙的鎖骨內端可達上喙骨,而在倭蛙的鎖骨內端不達上喙骨。

消化道結構

倭蛙倭蛙

高山倭蛙食道黏膜上皮為復層柱狀上皮,且固有膜中有豐富的復泡狀腺;賁門部黏膜上皮無杯狀細胞,PAS反應顯示固有膜中有深紅色顆粒分布,胃體中胃腺豐富;分為小腸、大腸、直腸3部分。小腸和直腸上皮中杯狀細胞數量多。無尾類消化道結構與海拔高度無明顯相關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