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柱骨

耳柱骨

耳柱骨指鼓室內的一枚小聽骨。連線鼓膜和內耳的卵圓形孔,能將聲波引起的鼓膜振動傳至內耳。

耳柱骨耳柱骨
耳柱骨指鼓室內的一枚小聽骨。連線鼓膜和內耳的卵圓形孔,能將聲波引起的鼓膜振動傳至內耳。禽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的聽小骨。相當於哺乳類的鐙骨。禽的呈柱形,位於中耳鼓室內,略斜向後,外側端連線有柱外軟骨,附著於鼓膜內面;內側端膨大成柱基,又稱足板,以環狀韌帶連線於內耳的前庭窗邊緣。

形色動物的耳柱骨

蛇沒有外耳和中耳,只有耳柱骨,沒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蛇不能接受空氣傳導來的聲波。蛇只有內耳(包括聽覺器--聽壺、球狀囊和平衡器--半規管、橢圓囊和中耳的耳柱骨),一端連於內耳的卵圓窗,另一端連於方骨附近的橫骨上隅肌的內側方,對於從地面傳來的震動卻很敏感,所以人在荒涼草地上勞動或行走時,用棍棒敲打地面或故意加重腳步行走,就能把蛇嚇走,這就是"打草能驚蛇"的道理。
兩棲類中的蛙和蟾蜍已產生中耳,具有鼓膜和耳柱骨。聲波對鼓膜的振動通過耳柱骨傳入內耳,引起橢圓囊及聽壺中感受器的興奮。還有耳咽管通過咽腔平衡鼓膜內外的壓力。爬行類的耳有了進一步發展,聽壺內有獨立的聲感受器,內耳瓶狀囊顯著加長,鱷類有捲曲,蜥蜴聽覺發達,鼓膜內陷,出現了外耳道的雛形;蛇類鼓膜、中耳和耳咽管均退化,聲波沿地面通過頭骨的方骨傳到耳柱骨,從而使內耳感覺。
鳥類的耳基本上與爬行類相似,有單一的聽骨(耳柱骨)和雛形外耳道。鴞形目耳較發達,並有特殊耳羽幫助收集聲波及確定聲波的方向。哺乳類耳達到高度完善,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組成。外耳由可轉動的耳廓和外耳道組成,起收集聲波的作用。中耳又稱鼓室,為外耳與內耳間的腔隙,其外側為鼓膜,借鼓室中的三塊聽骨(錘骨砧骨、鐙骨)組成的槓桿系統將聲波引起的鼓膜振動傳至內耳。鼓室前壁有咽鼓管(耳咽管)通向咽部,平時關閉,吞咽及某些口部運動時開放,可調節鼓室內空氣的壓力。內耳由耳蝸和前庭器官組成,耳蝸為瓶狀囊捲曲形成,狀似蝸牛,故名,為感受聲音刺激的器官;前庭器官司平衡,屬位覺感受器。穴居哺乳類和水棲哺乳類耳廓常退化,但有些哺乳類耳廓非常發達,可捕捉非常細小的聲波。有些水棲哺乳類可通過下頜骨將水中聲波傳至中耳和內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