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卵葉獼猴桃

倒卵葉獼猴桃

倒卵葉獼猴桃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科學分類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分布於中國貴州清鎮。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倒卵葉獼猴桃
種拉丁名:ActinidiaobovataChunexC.F.Liang
科中文名:獼猴桃科
科拉丁名:Actinidiaceae
屬中文名:獼猴桃屬
屬拉丁名:Actinidia
國內分布:貴州清鎮,模式標本產地
命名來源:[Fl.Reip.Pop.Sin.49(2):323.pl.75:6.10-11.1984]
中國植物志:49(2):267

產地分布

貴州清鎮。模式標本即采自該縣。本種枝、葉的形態和性質與京梨獼猴桃A.callosavar.henryi一類相近,唯它幼、葉背面被有星狀毛;小枝和葉柄多少有些毛;萼片內外面均被毛,花較大。而這些區別特徵卻又反映它和中華獼猴桃A.chinensis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它的葉背雖有星狀毛,但很快毛落變禿。

形態特徵

大型落葉藤本;著花小枝長12厘米,直徑4毫米,基本無毛或疏落地被有少量微弱的絨毛,皮孔相當顯著,芽體被黃褐色茸毛;隔年枝灰褐色,直徑約6毫米,無毛,皮孔稍開裂,髓褐色,片層狀。葉紙質,倒長卵形,長11-14.5厘米,寬6-7厘米,頂端急尖,基部鈍圓形,兩側高低不相等,邊緣有芒尖狀小齒,腹面深綠色,除中脈和側脈上有少量屑狀短絨毛外,他處潔淨無毛,背面綠色,極稀薄地被有灰白色星狀絨毛,很快變禿淨,脈腋無髯毛,葉脈不甚發達,在葉面下陷,在葉背隆起,基本呈圓線形,但乾後稍癟,側脈8-9對,斜舉,較直,橫脈不很顯著,網狀小脈不易見;葉柄長4-4.5厘米,略被微弱絨毛。花白色,直徑約1.7厘米;萼片4-5片,卵形,長5.5-6.5毫米,兩面均被黃褐色絨毛,外面較厚;花瓣5片,瓢狀倒闊卵形,長9-13毫米;花絲絲狀,長2-3毫米,花葯黃色,矩形箭頭狀,長2-2.5毫米;不育子房球形,長2.5毫米,被黃褐色茸毛;花柄短,長約6毫米。果未見。花期5月下旬。

獼猴桃科·獼猴桃屬

獼猴桃屬,獼猴桃科,約54種,分布於東亞,個別至東南亞,我國是主產區,有52種和眾多的變種,從東北至海南島,從西藏至台灣均有分布,惟主要集中於秦嶺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地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