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收支差額

銀行信貸資金運用與正常資金來源之間的差額,通常用以表明銀行信貸收支不平衡狀況。

信貸收支差額

正文

銀行信貸資金運用與正常資金來源之間的差額,通常用以表明銀行信貸收支不平衡狀況。
衡量標誌 在中國,對這一問題存在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銀行存款貸款差額構成信貸收支差額。由於銀行存貸款差額就是流通中現金數量的變化,所以,如果銀行貸款大於存款,同時就表現為銀行現金髮行增加,流通中現金量相應增長。這種將現金髮行視為信貸差額的觀點在中國已有幾十年影響。
另一種觀點認為,現金主要對應著消費資料,把現金髮行看作是信貸差額,從控制消費品物價,穩定消費品角度看,有一定意義。但是,用這種方法來衡量信貸收支差額,也有不全面、不確切之處。首先,作為存貸差額的現金髮行,在許多情況下正是經濟成長條件下必須追加的貨幣需要量,這類現金髮行構成銀行的正常資金,由此形成的信貸收支相等,應該被認為是信貸收支的真正平衡,並不存在信貸收支差額;但有些情況下作為存貸差額的現金髮行,則是脫離經濟成長的基礎而被投入流通的,從而成為流通中過多現金量和非正常資金來源,由此形成的信貸收支即使帳面數字相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信貸收支平衡。因此,銀行存貸款出現差額,可能是信貸收支不平衡的反映,也可能不是,需要作進一步具體分析。其次,存貸差額只反映現金髮行情況,不能反映和說明存款貨幣量是否正常。作為銀行主要資金來源的存款量,從貨幣流通來看,可能全部是經濟中周轉所需要的,也可能包含部分過多存款量。如果存在過多存款量,由此形成的信貸收支帳面數字即使相等,信貸收支不平衡、實際信貸收支差額依然存在。所以在衡量信貸收支是否平衡、信貸收支有無差額時,不能簡單從存貸差額判斷,還必須注意比較銀行資金運用與正常的資金來源間的對比狀況。如果銀行資金運用大於正常的存款和現金髮行,換言之,資金來源中包含部分非正常的過多的存款量和現金髮行量,則意味著信貸收支不平衡,信貸收支存在差額。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從貨幣供應量和貨幣需要量平衡的角度來分析信貸差額。貨幣供應量由現金和存款貨幣所構成,其數值易於確定,而貨幣需要量受產量、價格、貨幣流通速度利率國際收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難於精確測定,可以通過物價的變動來觀察貨幣供應和貨幣需求的差額。扣除了一些政策因素後的物價上漲,就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信貸差額的反映。
成因 ①銀行資金運用規模過大。由於種種原因(如財政透支等),銀行資金運用有時超過其可吸收的正常資金來源。由於銀行具有創造貨幣的功能,它在擴大資金運用規模的同時會增加現金髮行,或者派生出存款。如果銀行超過客觀經濟成長的基礎過度擴大貸款等資金運用,則會相應引起過多現金髮行以及派生出過多存款量,由此形成的信貸收支則處於不平衡狀態,同時意味著信貸收支存在差額。②銀行資金運用與資金來源在期限結構上不協調。銀行資金來源有長期性和短期性之分,長期性資金可供銀行長期占用,短期資金來源則只能供銀行作短期性占用。即使在銀行資金運用規模適度的情況下,如果銀行長期性資金支用超過長期性資金來源,也會出現信貸收支差額。因為銀行的長期性資金運用,如長期性貸款,要相應從流通中取走商品物資作長期占用,而在短期內不能生產出商品再投回流通,它要求有相應的專門的長期性資金來源。如果與銀行長期性資金運用對應的是各種短期資金來源,作為這些短期性資金的存款和現金卻會被隨時用於購買。在不能隨時提供商品的情況下,它們會成為流通中過多的貨幣,必然出現信貸收支差額。
參考書目
 黃達:《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導論》,中國金融出版社北京,198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