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時代是信息產生價值的時代,代表著先進生產力。

(圖)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時代就是信息產生價值的時代。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代表著先進生產力

歷史背景

(圖)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

按照托夫勒的觀點,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其代表性象徵為“計算機”,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重點是創造和開發知識。隨著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衰落,人類社會正在向資訊時代過渡,跨進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會形態是由工業社會發展到信息社會。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會與前兩次浪潮的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以體能機械能為主,而是以智慧型為主。由大機器、大工業和大量人員所從事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不再是主流,而第三產業即服務性產業將明顯增加,信息類無形產業將成為關鍵資源,有力氣但未受過教育或受教育較少的人將面臨失業。擁有信息和知識的國家將是富有的國家,這樣的富國將與信息貧窮落後的國家分道揚鑣。國旗軍隊貨幣是第二次浪潮國家的象徵和主權的標誌,第三次浪潮的全球化趨勢將打破這類國家主權模式封閉狀態,信息一體化將使國家之間傳統的國界概念逐步淡漠。托夫勒認為,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進入真正的信息社會,世界正處於新舊時代的交替之中,資訊時代已經出現,但工業社會的規模經濟還存在,沒落的體力勞動和先進的腦力勞動共存。

本質、特徵和趨勢

(圖)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變化。正在全球展開的信息和信息技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社會變革的方向起著決定作用,其結果必定導致信息社會在全球的實現。具體表現為,首先,在生產活動的範圍廣泛的工作過程中,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這些部門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電訊計算機系統合而為一,可以在幾秒鐘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從而使人類活動各方面表現出信息活動的特徵;最後,信息和信息機器成了一切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在此進展中,信息/知識正在以系統的方式被套用於變革物質資源,正在替代勞動成為國民生產中“附加值”的源泉。這種革命性不僅會改變生產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將通過改變社會的通訊和傳播結構而催生出一個新時代、新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信息/知識成了社會的主要財富,信息/知識流成了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信息/情報源成了新的權力源。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的獲取將進一步實現民主化、平等化,這反映在社會政治關係和經濟競爭上也許會有新的形式和內容,而勝負則取決於誰享有信息源優勢。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本質特點,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也必將帶來全新的格局。

從全球範圍看,有下述若干重要特徵可以證明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首先,信息產業化已經成為歷史潮流,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結構正在實現製造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化,從而引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革命。其次,在生產方式上,已開發國家正在由規模經濟向非規模經濟和聚合經濟過渡,從而使受規模經濟觀念束縛的工業化國家和企業從信息和信息經濟中獲得了活力。第三,在組織結構上由層序化向分子化結構演變,使非集權化成為當今世界組織結構改革的主導方向,並使企業組織國際化進一步成為趨勢。在國家層次上,由於組織結構的“分子化”過程和國際化組合,民族國家的地位和形式已經開始受到新概念的挑戰,在全球開始出現各種類型的區域組合。第四,多目標社會效益和民主參與,正在成為企業和政府的重要價值觀念。由於我們正在進入的時代是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的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全社會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在已開發國家,工業化提供的財富條件已經使社會將更高階的關心推到了前台,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念正在轉向更強調社會資源、知識資源、政治資源以及人力資源。

巨觀方面看,資訊時代的若干發展趨勢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而改變著當今世界的面貌和格局。首先,與開發中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並行,已開發國家正出現以信息技術為主的後工業化擴散周期,在全球形成兩個周期並行、交叉、重合的局面,由此對社會的產業結構、生產活動方式、全球經濟結局、組織結構、管理決策等諸方面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歷史性變化。其次,國際性產業結構調整成為全球性趨勢,促進了新經濟秩序的出現和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的轉移。在一個歷史時期內,世界經濟所出現的以互相依賴、分工合作、協同發展(當然隱含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為主要內容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及由此建立而發生的經濟發展中心東移的趨勢,應當看作是資訊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動力因素。第三,由於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現實和趨勢,市場和生產中心的全球化;傳播電訊網的全球化,即信息技術的全球化;資產的全球化;企業組織全球化以及商業競爭的全球化等必將引起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經濟關係和政治格局的變化。第四,國際社會信息化正在成為歷史趨勢,使得國家和人民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更加相互依存。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衝擊,這種全球性依存關係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國際政治過程和經濟文化關係,並將引導歷史向著未曾預料的方向發展。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

(圖)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

我們已經從工業時代進入到信息化時代。這種轉變將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行業已經永遠的消失了。很多人已經下崗,生意也越來越難做。我們沒有必要抱怨,這實際上是社會的進步發展的表現。

美國CNN報導說:“在21世紀,我們將處在一個無固定化職業的社會。”不管你是老闆,還是工薪族,如果你認為你現在的職業或事業是可以終生不變的,那將是非常危險和不現實的想法。由於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個變化,我國進入一個20:80的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20:80社會含義是什麼呢?20:80是世界上一個著名分配法則,全世界20%的人擁有這個國家80%的財富,80%的人在為20%的人實現夢想。20%的是富人,80%的是窮人。說明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兩極分化時代。

以前,我們國家社會人民收入形態,貧富差距並不明顯,10%的富人,80%的普通人,10%的人,而且三者之間沒有明顯差距,每月每人收入相差不過幾百元錢,因為我們國家以前是計畫經濟,都是在國企上班,收入沒明顯差距。但是中國改革開放,中國進入市場經濟信息化時代社會生翻天地覆的變化。現在社會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富人,一種是窮人,而且經濟分配趨勢潮流,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在速度經濟時代里,無論個人和企業的發展過程,都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我要告訴我們在座各位,在最短時間內,儘量使自己生活水平處在社會階級往上提升一個階層,因為將來社會不是人賺錢,是錢賺錢,不是大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你在近三五年不能為成為富人,將來機會將更加渺茫。當你有了這個觀念,你就要重新審視一下你目前從事的工作是否能讓你成為20%的富翁行列。

第二個變化,我國正進入教育大眾化時代,競爭更加激烈,就業壓力更大。

80年代的大學生可謂是“天之驕子”,“上帝的寵兒”,一時成為黨政機關、工廠單位的香餑餑。但僅隔如此幾年,大學生遍地都是。大樓掉下一磚頭,砸到的十個人中有七個是大學生,兩個是碩士生,一個是博士生。此話說得雖誇張,但形象說明就業競爭相當激烈。

據統計,2006年全國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為950萬名,曾創下歷史最高記錄。2007年到2010年,我國聯考報名人數將進入一個持續的高峰期,在此期間,每年的聯考人數都將超過1000萬人。1977年是恢復聯考的第一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當時的錄取比例只有29比1,而現在的聯考錄取比例已經是2比1。這說明什麼?說明畢業後找工作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了。

據估計,在過去的20年中,有多達60萬中國人到國外留學,其中16萬人選擇了回國。這些人被稱為“海龜”,也就是海歸的諧音。但是,現在歸國的海龜越來越多,以至於他們現在獲得一個最新稱呼——“海帶”,也就是從國外歸來之後沒有工作長時間待業的意思。據《文匯報》報導,上海2006年找不到工作的海龜達到了7000人。

“畢業即失業”,多么殘酷的現實。有歌曲唱“愛要越挫越勇,愛要肯定執著”,是現在找工作的真實寫照。“面霸”是現在大學畢業生的一句行話,是指樂此不疲參加面試的人;“面霸”再被拒絕無數次而堅忍不拔的,就成了“拒無霸”。難道,我們就要一直為找份工作而疲於奔命,就不能跳出這個傳統模式嗎?

第三個變化:我國進入一個老齡化社會

在我國,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已經超過1.32億,而且每年呈20%速度遞增。我想問現場各位一個問題,以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假如我們每個人活到90歲,60歲到90歲有多少年?30年。我再問各位一個問題,這30年之中有兩點需求,一方面是物質生活,一方面是精神生活,從60歲到90歲,一日三餐光吃便當,每餐8元標準,早中晚,你知道需要多少錢嗎?總共需要262800元,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有三種方式嗎,第一: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第二:養兒防老,第三:自我就業。

有社會保障的人說明是一種優秀的人,因為有長遠打算,有未雨綢繆思維,但是那點錢也只能解決我們溫飽,不可能讓我們享受真正意義幸福晚年。養兒防老,各位有沒有這個想法的?如果有,我恭喜你,你是被社會淘汰的人,中國社會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4—2—1的社會時代,即一對夫妻,4位父母,一個孩子。一個人正常大學畢業後,一個月才賺1000元錢,水電費要交、小孩學費要交、手機費等等。各位,靠牆牆會倒,靠地地會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第三點解決方式是自我就業,60歲的年齡好找工作嗎?不好找,那什麼行業適合我們,我們這個年齡要學歷可能由於當時社會背景所致,沒有,要錢沒錢,要社會地位沒社會地位,各位,什麼行業接納我們?對,網路事業,只有這個行業,不限學歷、不要求地位,而且在網路事業里,不是給別人打工,自己是老闆,你與公司是合作者。在這個行業里,你經過二三年打拚,每個月收入都有幾千以上,好不好?既解決了養老問題,又開創了一份個人事業。何樂不為呢?

第四個變化:世界進入一人多職業的社會,個人創業成為一種時尚。

大家看過一本叫做《學習的革命》的書沒有?作者在這本書中寫到:“在21世紀,你最大的僱主,將是你自己!”個人創業已成為一種趨勢。也就是說:現在的世界進入了一人多職業的時代。

在國外一個人只有一份職業叫笨蛋,在國外所有人選擇兼職事業的第一選擇都是網路事業。汽車正常運行只需要四個輪子,可每輛汽車都有一個備胎,為什麼呢?為了汽車出現意外情況時用,所以網路倡導的是一個兼職事業,各位朋友,人最大不同不是在正常工作時間不同。

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 激發網路經濟新活力

(圖)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時代

人類正在由工業化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進入21世紀後,信息將成為第一生產要素,同時將構成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技術物質基礎。工業社會的龐大結構將解體,然後將集中進行調控,分散在各個銷售市場進行生產,這就是當前進展最快、影響重大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並在該趨勢推動下出現難以估量的跨國企業。這一切,都將依賴一種極其重要的生產要素--信息。因此,各國朝野、企業家、科學家等有識之士無不在追求擁有一個理想的信息資源庫。如今,各國大建信息高速公路電腦廣泛普及,這就給形成全球性的信息庫和信息交換中心奠定了可靠和重要的技術物質基礎,這個信息庫和信息交換中心就是全球網際網路

潛力無窮的信息索取和信息交換中心

為何將網際網路稱為信息庫信息交換中心?這是因為它具有潛力無窮的信息索取和信息交換兩種機能。如今,進入網際網路已很簡單,只要一台電腦、一個數據機和一根電話線,經向地區網際網路服務中心申請就可加入網際網路。目前總共有1.15億台電腦與之聯接,其中已開發國家約占一半,用戶用不到打一次國內電話的錢就可以向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發出一封電子郵件、一份契約或一種產品信息,可以在網路上交換理論研究成果,實現技術轉讓或商品交易。至於向網際網路索取的信息就更多了。據統計,世界各國許多信息中心資料庫公共圖書館研究院等都已經或淮備與網際網路聯通。據美國報業協會統計,2002年底僅已開發國家通過網路管理系統向全世界提供的報紙文字、照片的報社已達60000家。預計到2004年,而全世界權威的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料中的85%可入網,2005年這個比例可達90%。由此可見,將網際網路喻為全球信息資源中心並不為過,而且該中心對國際政治經濟科學教育乃至人們的生活行為都將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帶來的結果將難以預料。

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正在發展中的、潛力巨大的信息庫和信息交換中心,當前,最關心它的莫過於商界。據統計,自1995年以來,北美、西歐和日本加入網際網路的企業以每月翻一番的速度增加。從投資方面看,2002年,美國大企業用於擴大網際網路套用的投入高達21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0.5%,預計2005年上述投入可達400億美元。美國紐約市網際網路技術中心負責人評述說:“儘管近2年出現過網路泡沫,但時下仍沒有任何一種其它項目比建設網際網路更有吸引力,企業爭先恐後將資金撥入,是為了儘早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商業利益,以免使市場落入他人之手。”

內部網迅速崛起

在網際網路套用方面,當前最熱門的項目之一是內部網。據引用國際數據服務公司的調查,2002年94%的英國公司和瑞典公司、88的德國公司和85%的法國公司已開始建設內部網。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汽車公司均已開始實現網路銷售和服務,並努力逐步做到按用戶需要設計小汽車。至於零售業,更是不甘落後。美國商務部的一項調查說,美國零售業最大的100家公司已建成全球網路超市,並引用美國一家財團的調查說,網際網路作為全球最佳信息庫和信息交流中心的兩個特點,對商業零售最為有利,因為以往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用戶難以買到名牌商品,但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如願以償,已開發國家擁有的名牌商品最多,無疑在網路商業中占有優勢。
世界上最大的超市沃爾瑪公司2000年10月推出自己的網路接入服務。沃爾瑪同時稱它將為用戶提供包月制的網路接入服務,而且月租費還不到10美元。這一被稱為“沃爾瑪接入”的網路接入服務行動採用了美國線上的CompuServe平台。沃爾瑪與美國線上在1999年12月結為合作夥伴,以前,沃爾瑪曾打算推出這一計畫,但由於種種原因該計畫一度擱淺至今。當前,大多數ISP採用了網路接入服務的低收費政策,沃爾瑪也表示今年將投入超出去年10億美元--9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用於網路接入服務的投資。
網路經濟學的專家們認為,網際網路作為高效率的信息庫和信息交換中心,還將改變國際經貿方式和手段,能有效地擴大合作並提高成功率。英國正在興建世界上第一個虛擬工業園區,將通過網路向全世界展示,屆時外商不必出國就可在電腦上詳盡考察、了解園區並直接同對方洽談,還可通過網路簽訂有關契約。英國的上述作法,今後將擴大到企業投資、併購、技術合作等方面。顯然,網際網路的作用已不僅僅是提供信息,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變革的重要動力。
全新的科研方式
網上信息溝通和交換正在革新傳統的科研方式。如今,網際網路計算機使全球研究人員結成新的親密關係,以從事科研工作的新方式迅速替代知識界古老的傳統。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850萬名科學家與不斷擴展的互連網路聯網。與科研有關的互連網路現在已超過2.2萬個,它們縱橫交錯,可以把孤獨一人坐在計算機螢幕前的科研人員同遙遠的實驗室和超級計算機、其它大陸的同行們聯繫起來。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拉里·斯馬爾評述說:“這是自從古登堡(15世世德國工匠,他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一直沿用到20世紀都沒有什麼重大改變)以來所發生的最根本的變化。他說,“這種相互連線的紀的網路對時空提出挑戰,它把距離和時間縮小到零。這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科學家都坐在一間屋裡,這無疑是對傳統科研方式的一個很大的衝擊。”
1993年3月,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一個機器人探測了加利福尼亞灣的海底,當時就顯示出這種網路威力的苗頭。這個機器人在一英里以下的海水中,仔細考察了地熱裂口和奇形怪狀的生命形式。它獲得的原始資料通過一條系管傳到水面船上,然後通過衛星和網際網路傳給全世界的計算機網和科研人員。紐約工業大學的環境科學家將要開拓一個嶄新的領域:他們要通過計算機把隱藏在全世界成千上萬台計算機中寶貴的環境數據挖掘出來,例如在華盛頓環境保護局、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和擁有大量衛星數據的航天局中的資料。科學家們的目的是使這些難以觸及到的檔案通過網際網路供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分析使用。
新墨西哥州國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物理學家保羅·金斯帕格說,通過這種網路,阿根廷、澳大利亞、中國、英國、美國等100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讀到他的在電子刊物上刊登的物理學文章的初稿。
激發網路經濟新活力
美國佛羅斯特-沙里文市場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說,雖然幾經挫折,但網路經濟仍然生氣勃勃。這篇報告討論了電子商務的狀況,調查了世界各國公司和消費者使用高科技的情況,是在對38個國家數千經理、公司總裁及消費者調查的基礎上而成。
報告說,通過網際網路交換信息和履行必要的手續,世界上大約50%的生意可以在全球範圍競爭。傳統上在辦公樓里做生意的公司,現在都在高科技上大量投資。在2001年電子世界概覽研究過程中,了解到在電子商務革命中起舉足輕重作用的,正是那些在辦公樓里做生意的傳統公司。網上的電子商務公司在網際網路經濟中只占大約4.5%~5.5%左右。目前各公司都希望下個年度把網上收入增加4%~7%,在全世界範圍是5萬億美元。
網際網路的普及不斷加快使移動通信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目前,消費者如何使用網際網路正發生一場革命,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手機或手提電腦上網,而不是使用傳統式電腦上網。預計,到2005年,有70%的網際網路用戶會成為手機用戶。

相關詞條

信息化網路信息化 電子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