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

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

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是前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為了充實戰略核力量、抗衡美國“俄亥俄”級潛艇而發展起來的,編號941型,是前蘇聯/俄羅斯的第四代彈道飛彈核潛艇。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級核潛艇,堪稱世界級“水下巨無霸”。該級首艇於1977年開工建造,1981年服役。 蘇聯解體後,“颱風”級中的一艘進廠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裝,目前,僅有3艘“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在服現役,全部部署在俄羅斯北方艦隊。

基本信息

簡介

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

俄羅斯“颱風”級(Typhoon)核潛艇是前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為了充實戰略核力量、抗衡美國“俄亥俄”級潛艇而發展起來的,編號941型,是前蘇聯/俄羅斯的第四代彈道飛彈核潛艇。因其排水量達到2萬多噸,遠遠超過美國的“俄亥俄”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級核潛艇,堪稱世界級“水下巨無霸”。該級首艇於1977年開工建造,1981年服役。當時計畫共建造12艘,但後因經費緊張,至1989年只建造了6艘便中止了建造計畫。
蘇聯解體後,“颱風”級中的一艘進廠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裝,迄今仍在進行各種試驗;另2艘在美國資助下被拆解。目前,僅有3艘“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在服現役,全部部署在俄羅斯北方艦隊

歷史與現狀

颱風級核潛艇第一艘在1977年開始動工,1980年9月下水,而於1982年開始服役,居然比其前級德爾塔IV級還要早1年服役(德爾塔IV級於1981年開始服役) ,第二艦則在次年服役。颱風級在設計研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自衛武器的布設,如何布設20個飛彈發射筒等。颱風級建造計畫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共六艘同級艦。當時蘇聯曾準備大量建造颱風級,就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了原構想。現在俄羅斯海軍也由於經費等問題,使得其中三艘退役,而其餘三艘也只能保證一艘在臨戰狀態。面對美國的14艘俄亥俄級(原共18艘,其中4艘改為飛航飛彈潛艇),俄羅斯海軍現在已經沒有能夠對等的武器了。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彈道飛彈潛艇的研發。俄國自1996年開始研製“北風之神”級(北約代號)戰略核潛艇。俄羅斯官方宣布北風之神級首艦已經於1996年開始建造,在2007年下水。2、3號艦也在2005年內開始建造。但相關數據仍是個謎。
2004年,俄羅斯將徹底拆除6艘中的3艘颱風級核潛艇(重新起用TK-208,拆除1艘現役艇和2艘退役艇),僅保留用於戰備的一艘颱風級,並修復一艘颱風級(TK-208,颱風級的首艦)用作彈道飛彈的發射試驗平台。TK-208號於1981年開始服役,在1983年就被列為預備役,但到1990年“大修”時,因為經濟問題而將原計畫1年的大修拖延了近11年。直到2000年,俄海軍獲得相關經費才得以在2001年中旬完成大修並改裝用於試射新式彈道飛彈(布拉瓦型飛彈,用於北風之神級裝備的新型彈道飛彈)。而TK-17和TK-20(3艘在現役艦船序列中的颱風級里能夠使用的兩艘,其中TK-20仍執行戰備任務)雖然參與了2004年俄海軍的“安全-2004”演習,但都未發射飛彈。P-39型(SS-N-20)飛彈已經宣布停產,而俄軍方稱颱風級將於2010年全部退役。

技術要素

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

水上排水量: 23200噸
下潛排水量: 48000噸
艇長: 172.8米
最大寬度: 23.3米
吃水:11米
深度極限: 400米
引擎類別: 核動力推進
引擎: 2座OK-650型壓水反應堆 總功率380兆瓦
齒輪傳動式汽輪主機組、2X50000馬力 4台自主式透平發電機4X3200千瓦 雙軸 雙槳
水上航速: 12節
潛行航速: 25節
續航力: 尚未公開
自持力: 120天
乘員: 160人
裝備: SS-N-20彈道飛彈20枚、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SS-N-15反潛飛彈(可自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SS-N-16飛彈(可自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和65-73/65-76型魚雷

結構設定

颱風級核潛艇共有19個艙室,從橫剖面看成“品”字型布設,並且在主耐壓艇體、耐壓中央艙段和魚雷艙使用鈦合金材料,其餘部分都用消磁高強度鋼材。這確保了即使是北極的2~3米厚度的冰也能被輕易的破開。彈道飛彈發射筒布置在指揮台圍殼的前方,這樣減輕了發射飛彈時於輪機一起產生的震動程度,從而提高安靜程度和發射間隔。耐壓艇體部分則用德爾塔IV級的消聲瓦,非耐壓部分使用一種特製的橡膠水聲消音瓦,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在水下遁形。颱風級的工噪是蘇俄彈道飛彈潛艇中最低的,稍遜於只有它體積一半的俄亥俄級。
颱風級核潛艇可以同時齊射2發P-39(SS-N-20)飛彈,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級別的彈道飛彈潛艇中都是無法做到的。該級與其他蘇俄彈道飛彈潛艇最特殊的設計是使用非典型雙殼體,即非全艇使用雙殼體結構。在飛彈發射筒部分採用了單殼體,也就是將飛彈發射筒夾在雙殼耐壓艇體之間。這樣避免了出現“龜背”(指飛彈發射筒高高隆起於甲板,颱風級是所有蘇俄彈道飛彈潛艇中唯一沒有“龜背”的級別)產生的航行時噪音和阻力較大,以及由於在雙殼體上開飛彈發射孔而在開孔處周圍用高強度耐壓材料加強強度而帶來的更大的建造費用。颱風級不像大多數西方人所想像的蘇聯武器一般都不注重士兵舒適度,颱風級為水兵都提供了一個每人平均約3平方米的“休息空間”,颱風級是少數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空調設備的蘇俄潛艇,甚至據說艇上還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武器裝置

颱風級核潛艇的主武器是P-39(北約代號:SS-N-20)彈道飛彈,在自衛武器上,裝備了533毫米魚雷管和650毫米魚雷管。可發射常規魚雷、“瀑布”高速魚雷、“風暴”空泡魚雷,由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同時還裝備了“日灸”(SS-N-22)掠海反艦飛彈、SS-N-16反艦飛彈,可由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並且俄方還為颱風級和以後的“北風之神”級研製並裝備了潛射防空飛彈,並可由魚雷管發射。強硬的雙殼體結構使得潛艇在遭受普通魚雷攻擊時,大部分的魚雷爆炸力會被雙殼體的耐壓艙和殼體外的水吸收,從而保護艇體。總體說颱風級足以對抗一般的攻擊型潛艇和水面反潛艦隻。

P-39(SS-N-20)飛彈

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

P-39(SS-N-20)飛彈是專供颱風級核潛艇使用的彈道飛彈。它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飛彈。長度16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90噸,可攜帶10個分彈頭,射程8000~10000公里(各種資料提供數據不同),圓機率偏差500~600米。P-39飛彈是蘇聯(俄羅斯)投入使用的僅有的2種固體燃料的潛射彈道飛彈(布拉瓦飛彈雖然也是固體燃料,但尚在實驗中。)。固體燃料具有準備時間短,安全的特點(液體燃料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但同時也帶來的發射重量增大和儲放時間縮短和射程降低的問題。首批P-39飛彈於1983年交付海軍,也就是說TK-208服役前期和TK-202試航期中,潛艇的彈道飛彈是缺裝的。
雖然颱風級的排水量和艇寬度幾乎是俄亥俄級的兩倍,但美國俄亥俄級卻能攜帶“三叉戟”飛彈24枚,而颱風級卻只能攜帶20枚。飛彈數量上俄亥俄級仍占優勢。但實際上由於三叉戟II飛彈每發攜帶8個彈頭,P-39飛彈每發卻能帶10發彈頭。這樣24*8=192個,而颱風級卻是20*10=200個。而在核爆當量都大約是0.1兆噸TNT(100,000噸,1兆=1,000,000噸),這樣就颱風級的在單艦破壞力上出於上風。而P-39與以前蘇聯飛彈的最大進步就是與“三叉戟”都使用的是三級推進,固體燃料。這樣在發射準備和射程上沒有任何差距,而由於颱風級連射時可以齊射兩枚飛彈,發射全部飛彈耗費時間上颱風級無疑占有優勢。
蘇聯的固體燃料彈道飛彈技術並沒有美國成熟,所以P-39飛彈與三叉戟型飛彈還存在著很多差距。首先發射重量P-39為90噸,而三叉戟II型僅為不到60噸,這樣造成了發射後坐力增大等問題。其次在精度上,P-39裝備“星光”天文制導系統之後的圓機率誤差為500~600米,而三叉戟II型僅為380米~420米。雖然P-39的維護費用和製造費用不比三叉戟飛彈,但對於資金緊張的蘇聯(俄羅斯)海軍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觀導設備

在觀導設備上,颱風級核潛艇使用了“鮑托爾-941”綜合導航系統、“公共馬車”型指揮系統、“閃電-MC”型通信系統、“暴風雪”型雷達系統和用於觀察艇外狀況的“MTK-110”型電視系統。其中“鮑托爾-941”型綜合導航系統是專門為颱風級設計的,這一系列中包括了德爾塔IV級中使用的“交響樂”衛星導航系統。

缺點

颱風級核潛艇由於艇身過大,造成其肯定比德爾塔IV級核潛艇或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要更容易被發現。而且颱風級核潛艇的維護費用也要比俄亥俄級核潛艇要高,所以蘇聯是不可能大量生產並維護這種潛艇。

俄羅斯現役海軍主力艦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