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蘇俄稱為Project 1144.2 Orlan (海鷹),是俄羅斯也是世界上僅次於航空母艦的最大軍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核動力的現役巡洋艦。它的大小已經接近二戰的戰列艦. 所以也被西方稱為巡洋戰列艦, 排水量和武器火力類似戰列艦但是任務和角色跟巡洋艦一樣,俄羅斯方面則是統一稱為“大型飛彈巡洋艦”。美國唯一與之噸位相近的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是長灘號,不過噸位略小,並且設計和建造的年代要早得多。

基本信息

背景資料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的軍工是一條“大而粗”的路線,無論是體積巨大的巡洋艦核潛艇還是威力十足的槍械,超音速反艦飛彈,無不透露出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而這其中一個十分顯著的代表作就是一級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建造的堪稱神話的超級巡洋艦,該艦艇按照常規的分類當劃入巡洋艦之列,但因其無比的火力以及超強的戰鬥力被西方軍事家歸入了在這個時代本該銷聲匿跡的“戰列巡洋艦”的行列,所以也被稱為“戰巡的復活”。
該艦是一段傳奇,也被看作是傳奇的結束——堪稱蘇俄的超級水面艦艇時代的收官之作,雖然在此之後還有依然強大的“光榮級”,但是光榮級巡洋艦不管怎么說最初仍舊是作為基洛夫級的“經濟版”登上歷史舞台的,所以基洛夫級可以看作蘇聯龐大水面艦艇時代最後夕陽濃艷的光芒。 
俄羅斯的海軍發展曾經經過過很多的迷茫期,赫魯雪夫執政時期甚至認為水面艦艇在未來核大戰的大環境中只能是“浮動的鐵棺”,所以一度把各種水面艦艇打入冷宮,蘇聯紅海軍的總體實力以及其水面艦艇部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而最終兩件事改變了這樣的事態,其中之一是古巴飛彈危機,缺少具有強大威懾力的水面艦艇部隊而只有深潛水下的核潛艇部隊使得蘇聯高層意識到必須要建立一支足夠強大的水面艦艇部隊,而是堅持核潛艇理論的赫魯雪夫的下台為水面艦艇的大發展開闢了道路,從而俄羅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帶領紅海軍開啟了一個新時代,許多留名史冊的著名設計應運而生。
該艦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68年,代號1141.1工程,最開始設計得到的噸位為8000噸左右,但是這樣的噸位根本不能滿足當時蘇聯領導層對於“大傢伙”的熱愛,所以方案一改再改,戰鬥力的設計也不斷加強,最終鎖定為一艘24300噸的龐然大物上,這就是基洛夫級巡洋艦。

基本情況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是俄羅斯海軍第一艘也是最後一級核動力水面戰艦,而且外觀上也一改蘇式戰艦紛繁複雜的外觀特點,垂直發射的採用使得外形相對簡明,但是仍然絲毫沒有缺失蘇聯戰艦的那種剛硬之美。
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標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總長 252米 ,水線長230米,款8.5米,吃水9.1米,最大航速30節,由於是核動力推進,所以具有近乎無限的航程。人員編制726人,其中軍官82人,另有航空人員18人。

艦體採用了首樓型,不過有兩層首樓,最高一個首樓較短,延伸至艦體的1/5左右處,較低一層首樓較長,延伸至艦尾處直升機甲板前。艦體較為豐滿,從而增加了作為武器投射平台的穩定性,也提高了居住的舒適性,適航性很好。據相關資料,艦艇穩心高1.37-1.60米,橫搖周期16秒,應該說是十分優秀的艦體設計了。
系統設計比較緊湊,甲板上層建築主要布置在中後部,總體分為兩部分,秉承了蘇聯設計的一貫作風,在其上密密麻麻布置了海量電子設備;艦體前部主要是飛彈發射區,也是全艦主要的火力投射區,有各型垂直發射裝置;上層建築後方為一門主炮以及直升機起降及維護區;另外從舷窗布置來看,居住艙比較偏近中間,提高了居住的舒適性。
基洛夫級巡洋艦採用了蒸汽輪機混合式動力系統(CONAS),亦即使用平行運作的核動力裝置以及蒸汽動力裝置來驅動兩副四葉螺鏇槳,蒸汽輪機可以在核反應堆無法工作的時候獨立出來工作以保證戰艦不至於在萬一情況出現的時候失去動力而喪失機動性。

反艦和反潛系統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1、SS-N-19遠程反艦飛彈系統
基洛夫級艦載“花崗岩”(Granit)遠程反艦飛彈系統,因為威力巨大,北約組織命名為SS-N-19“海難”(Shipwreck),二十枚SS-N-19飛彈安裝在上甲板,呈一個60°仰角。
SS-N-19是前蘇聯第三代反艦飛彈,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的大型超聲速反艦飛彈。SS-N-19的全長10.5米,重量6.98噸,可從垂直發射器發射,最大射程為500-55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1.6馬赫,可裝備500kT當量核戰鬥部或750公斤高爆戰鬥部。SS-N-19採用慣性/指令修正/主動雷達制導,進行超視距攻擊可利用衛星或艦載的Ka-25直升機的數據鏈進行中繼制導。
在當時SS-N-19非常先進,在發射之後不用艦艇控制。在多枚“波紋-發射”飽和攻擊模式中,首枚引導飛彈依照一條高飛行軌跡率先飛向作戰目標,而其它後繼飛彈則靈活的採用低高度飛行軌跡來增加隱蔽性。如果引導飛彈被攔截,那其它的飛彈自動地擔任引導角色。
2、AK-130DP多用途雙管艦炮
基洛夫級配備一門130毫米AK-130DP多用途雙管艦炮(首艦為2座100毫米單管艦炮),備彈840發。火炮系統主要由一台火控計算機為基礎連同一部多波段雷達、一套電視和光學目標瞄準器;另外,艦炮上安裝一套Kondensor光學瞄準器單元。艦炮連線到雷達控制系統在遙控操作界面能完全自動化,也能使用瞄準器單元人工操作。AK-130DP多用途雙管艦炮射程22公里,而且最大的發射速度是35發/分鐘,也能用於支援防空射擊和對陸攻擊。
3、SS-N-14和SS-N-16反艦/反潛垂直發射飛彈系統
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配備SS-N-14反艦/反潛兩用飛彈。反潛射程55公里、反艦射程35公里,可內裝多款魚雷、核戰鬥部或500千克高爆戰鬥部,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垂直發射安裝在艦艏,共有14枚。後繼三艘改用SS-N-16反潛飛彈,採用慣性制導系統,最大射程約45公里,由艦艇上的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來發射,取消了垂直發射裝置,備彈20枚。
4、艦載反潛魚雷和反潛火箭
基洛夫級反潛系統主要由艦載反潛武器系統和艦載直升飛機機載反潛武器系統組成。
基洛夫級裝備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後甲板艦載二座2座6管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射程1,000米,備有102枚火箭;另一座設定於艦艏,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配備的是12管的RUB6000,射程6,000米;後繼三艘改用10管的RBU12000,射程12,000米,這些反潛火箭構成艦艇上近距反潛武器

防空系統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1、SA-N-6“雷聲”中遠程垂直發射防空飛彈
基洛夫級艦載SA-N-6中程防空飛彈系統,使用十二套發射裝置,共備彈96枚。
SA-N-6防空飛彈是陸基S-300F防空飛彈艦載型。SA-N-6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比美國領先了5年左右。基本型採用的飛彈為5V55/48N6,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推力、長度7米,彈徑45厘米、發射重量1,480公斤,射程90公里,最大高度25,000米,最大速度約4-5馬赫。採用冷發射技術,安全距離25米時開啟發動機,此時速率約30到40米/秒。導引方式類似美國標準-2型追蹤制導(TVM)模式,飛彈到末段才開始接收導引雷達之導引。戰鬥部為破片殺傷式,有20,000個2克破片。據西方推測具有一定反彈道飛彈能力。
另外有可能配備威力更大的新型RIF-M“里夫”遠程防空飛彈系統,是陸基S-300PMU-1的艦載型。彈體改為48N6E,發動機推力更大,飛彈最大速度6馬赫,射程120公里。長度7.3米,彈徑51.5厘米,戰鬥部為20,000個4克破片。除了彈體性能的提升外,S-300PMU1在自動化等方面也大大的提升,使得操作更為簡便。還具有信息傳遞功能,當飛彈尋的雷達啟動後,能將“看到”的空域傳給母艦。具有一定的反彈道飛彈能力。
2、俄羅斯SA-N-9“長手套”中程防空飛彈
基洛夫級從第二艘“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開始裝備SA-N-9垂直發射近程防空飛彈,在艦體前、後段各設有2座垂直發射裝置,共備彈128枚,
SA-N-9近程防空飛彈屬俄羅斯新型防空飛彈,用於取代SA-N-4艦空飛彈。飛彈射程45公里,飛行速度2馬赫,戰鬥部重15公斤,採用指令制導和主動雷達制導,採用六聯裝垂直發射裝置和“十字劍”火控系統。
3、SA-N-4“壁虎”近程防空飛彈
基洛夫艦載SA-N-4近程防空飛彈採用傳統發射方式,2座雙聯發射裝置裝備在艦體兩側位置,共備彈40枚。飛彈射高25-5,000米,射程1.2-10公里。SA-N-4近程防空飛彈系統能自主操作,或者綜合進入艦船的戰鬥系統並且從艦載感測器系統下載目標數據。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4、AK-630M火炮近防系統
基洛夫級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和第二艘“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裝備8座AK-630M型“葛特林”近防炮,備彈48,000發。
AK-630M火炮系統的最大射速為10,000發/分,射程500-5,000米。這在現役武器系統中射速是最高的。對付低飛的反艦飛彈時最大射程為4,000米,對付輕型水面目標時最大射程為5,000米。初速900米/秒,重量1.8噸。裝備有雷達和電視探測及跟蹤系統。
5、卡什坦(Kashstan)防空飛彈/艦炮近防系統
基洛夫級後兩艘近防系統用更先進的卡什坦防空飛彈/艦炮近防系統來代替AK-630M火炮。共裝備6座。卡什坦防空飛彈/艦炮系統由Tula儀器設計局提供。系統能夠對抗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包括反艦、反雷達飛彈、航空炸彈、飛機、小型艦艇。
基洛夫級安裝二套命令模組和六套戰鬥模組。命令模組通過火控計算機綜合處理來自各個探測、跟蹤設備的目標信號自主操作,分配威脅數據和指定目標到戰鬥模組,並能針對每個目標自動選擇最佳交戰模式。戰鬥模組自動地使用雷達和電視探測系統追蹤目標,計算發射數據而且操作飛彈和艦炮同目標交戰。全部系統能同時與六個目標交戰,每套戰鬥模組對應一個目標。每套戰鬥模組由跟蹤雷達、光電系統、制導雷達、2門6管30毫米AK-630火炮、8枚SA-N-11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和飛彈再裝填裝置等設備組成。2門30毫米AK-630艦炮與8枚SA-N-11飛彈安裝在同一基座上,兩者同時迴旋、俯仰,接收同一火控系統的控制信息。SA-N-11防空飛彈2具4聯裝,射程1,500~8,000米,射高5~3,500米,採用雷達與光學制導。SA-N-11防空飛彈備彈192枚,AK-630火炮備彈24,000發。“卡什坦”反應時間為6.5秒;最大跟蹤距離為8.4千米;人員配置為5人。“卡什坦”的甲板使用面積為65平方米,整個系統全重19噸,只能安裝在大型艦船上。

艦載直升飛機

基洛夫級龐大的身軀能容納三架Ka-27PL“螺鏇”或Ka-25RT“激素”艦載直升飛機,機庫在艦尾甲板下,備有一座升降機。直升飛機裝備用於反潛戰使用的海面搜尋雷達,聲納浮標、吊放式聲納和磁性異常探測器。Ka-27能夠配備魚雷、深水炸彈、水雷和火箭。Ka-27PL是Ka-25RT直升飛機的新型替換型號。

推進系統

船舶推進系統以核動力和蒸氣輪機組的一個結合為基礎。核動力由二座壓水核反應堆和二台輔助燃油加熱鍋爐組成;蒸氣輪機組安裝四台蒸氣輪機。總功率為150,000馬力。雙軸驅動兩部4葉片固定斜度螺鏇漿。推進系統提供31節的一個全速。還安裝一套輪機發電機組:由四台3,000千瓦GT發電機組成。
俄羅斯基洛夫級重型飛彈巡洋艦雖然戰鬥力驚人,對艦、對空、對潛均有遠、中、近三層火力,作戰覆蓋面廣,但體積過於龐大和造價昂貴,因此以後前蘇聯開始發展較小的常規動力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基洛夫”級的武器系統集中體現前蘇聯海軍當時最現代化的技術,一些已被世界各國海軍廣泛借鑑,被視為世界海軍艦艇發展史上的精典之作。

電子裝備

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雷達:“頂對”三座標雷達用於對空搜尋,C/D波段,對大型飛機的探測距離為366千米,對2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83千米。另有一座“頂板”三座標雷達用於對空/對海搜尋,工作於D/F波段。火控則有“頂罩”(用於SA-N-6)、“十字劍”(用於SA-N-9)、“汽槍群”(用於SA-N-4)、“鳶鳴”(用於130mm艦炮)、“熱閃”(用於CADS-N-1)等。
電子設備:主要有“錫人”光電跟蹤儀、“穿碗”衛星通信系統、“冠鍾”和“推鍾”數據鏈;電子支援和對抗主要為“足球”、“酒瓶”、“擊鐘”、“鍾夾”等。另有2座雙聯裝PK-2型150mm箔條發射器。
聲吶:“馬顎”艦殼聲吶,主動搜尋/攻擊,低/中頻;“馬尾”變深聲吶,主動搜尋,中頻,低速測深達150-200米。
該級艦因為沒有裝備“相控陣”雷達,其防空能力稍遜於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而且不具備對陸攻擊能力。但從俄羅斯巡洋艦的作戰使命考慮,全面衡量一下,它的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在其之下。特別是由於俄羅斯航母力量非常薄弱,“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無疑是其海上編隊的作戰和指揮核心,它的作用是其它艦艇無法替代的。

俄羅斯現役海軍主力艦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