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解體前建成的最後一型飛彈巡洋艦,被譽為是當今最具戰鬥力的艦艇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榮級巡洋艦的AK130艦炮射速高達每分鐘60發,這意味著在執行對陸攻擊任務時1座這樣的艦炮至少可抵得上1個炮兵連的地面火力。

建造背景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20世紀60年代後期正值冷戰激烈時期,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氣勢,蘇聯不得不改變過去片面強調發展潛艇,輕視發展大型水面艦艇的作法,陸續建成了基輔級航空母艦,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光榮級多用途飛彈巡洋艦,以及勇敢級(或譯作無畏級)和現代級飛彈驅逐艦等一系列高性能的作戰艦艇。

光榮級是蘇聯在肯達級,克列斯塔I、II級,卡拉級之後,建造的又一型常規動力巡洋艦,項目工程代號為1164。基洛夫級與其先後於70年代初期和中期開始建造,其建造目的主要是為當時蘇聯新建航母護航,打擊美國的航空母艦,並擔任編隊的防空和反潛任務。但由於基洛夫級艦採用核動力,滿載排水量高達24300噸,因而建造和維護耗資巨大,難以批量建造和使用。相比之下,光榮級常規動力巡洋艦雖然排水量相對較小,僅為基洛夫級的一半,但卻配備有與基洛夫級大致相同的武器,具有相似的攻防能力,且造價適中,因而俄羅斯海軍將重點放在了建造光榮級艦上,這也是光榮級被稱之為縮小型或經濟型基洛夫級的原因,到1989 年年底,光榮級巡洋艦共有3艘建成服役,另外在建的2艘,因蘇聯解體被迫停建。

已建成的3艘光榮級艦分別於1982年12月、1986年9月和1989年12月服役。服役時,首艦命名為“光榮”(Слава/SLAVA-126)號、2號艦命名為“烏斯季諾夫元帥”(Маршал Устинов/MARSHAL USTINOV-055)號,3號艦命名為“紅色烏克蘭”(Червона Украина/CHEBVONA UKBAINA-011)號,後來首艦“光榮”號改稱為 “莫斯科”(Москва/MOSKVA)號(與退役的“莫斯科”號直升機母航同名),3號艦“紅色烏克蘭” 號則採用了未建成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后續艦的命名,稱之為“瓦良格”(Варяг/Varyag)號,2號艦的名稱維持不變,如今上述三艦分別配屬於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

基本簡介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光榮級為平甲極大型燃氣輪機飛彈巡洋艦,其首柱前傾斜度較大,有利於減小前甲板淹濕;艦體具有顯著外傾,以進一步改善艦艇的耐波性。從整艦外形看,該級採用“三島式”設計方法,上層建築分為首、中、尾不相連線的三段,有利於武備、艙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艦艇的穩性,此為光榮級區別其它大型艦艇的一個顯著標誌

從艦首至艦尾,該級艦的艦面布置依次是:在艦前甲板上設有1座雙聯130毫米主炮⑨,用於對艦或對地作戰。在主炮之後,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圓筒形SS-N-12“沙箱”遠程艦艦飛彈發射裝置⑩,每側各有8具,占據了甲板上醒目的位置,從而使得夾在它們中間的前部上層建築不得不設計成狹長形,其上多數武備也都是縱向布置。

首先在其第一層甲板上安裝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⑧和2座並排的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其後面安裝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鳶鳴”火控雷達,用於分別對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板上的主炮進行控制。在該上層建築頂部平台後方高高矗立著1座巨大的錐形塔桅,其上裝有2部重要的設備:頂端裝設的是1部“頂舵”或“頂板”搜尋雷達,中間部位裝設的是1部“前門”火控雷達,前者主要用於對空對海搜尋和跟蹤引導艦載直升機,後者用於對SS-N-12艦艦飛彈進行跟蹤和提供指令制導。此外該塔桅頂端裝有敵我識別器,塔桅底部還裝設有衛星通信大線。

在中部上層建築前端平台上設有另外2部“椴木棰”火控雷達,用於對艦中部兩舷4座30毫米近防炮進行控制。而在該上層建築的桅桿(後桅桿)上則設有1部“頂對”對空搜尋三座標雷達,該雷達具有探測183千米外2平方米目標的能力。此外,在該桅桿兩側還集中設定有各種電子戰設備,主要包括“邊球”、“酒桶”、“鍾鉗”等,用於控制誘餌發射系統,實施電子對抗或干擾敵方掠海飛行的飛彈。

在後桅桿的後面有2個巨型煙囪,煙囪呈長方形,長約10米,寬3米多,高約10餘米,兩側有許多散熱孔,燃氣輪機的進氣口位於煙囪側壁上。緊接煙囪之後是1部大型起重機,其吊桿可收放於2個煙囪之間的空處。在煙囪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的甲板上有一片空間,上面沒有任何建築物,僅在甲板上布置有兩排圓形蓋板,這就是俄海軍引為自豪的SA-N-6“雷聲”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該裝置共有8個發射單元,對稱排成2列,每列4個,每個發射單元沿圓周布置有8枚飛彈,共備彈64枚。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該級艦的後部上層建築主要由直升機庫、雷達操縱室、電子戰控制室等組成,機庫頂部平台上設定的最顯著的電子設備就是被西方稱為“頂蓋”的制導雷達,它主要用於對垂直發射的SA-N-6艦空飛彈進行控制,由於採用相控陣體制,1部雷達即可控制多枚飛彈打擊多個目標。在機庫的兩側還設有另一個重要的武器系統,即2座雙聯SA-N-4“壁虎”全天候近程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共備彈40枚。該系統結構緊湊,不需要占太多空間,發射架平時收在甲板下的發射井內,作戰時才利用升降機構升起。它的制導雷達就設在其上方的一個小平台上,稱之為“汽槍群”,用於執行搜尋、跟蹤和制導任務。在機庫兩側還各安裝1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⒀,它們設定在上甲板之下,平時用舷窗蓋蓋住,作戰時須打開舷窗蓋後才能發射魚雷和反潛飛彈。

機庫為半沉降式,起降平台較小,艦尾通常只搭載1架卡-27“蝸牛”直升機,直升機降落後,可從起降平台經一斜坡進入機庫內。

光榮級十分注重提高生存能力,艦體採用高強度鋼建成,關鍵部位進行了加強處理,全艦由橫隔壁分隔為10多個水密艙段,確保任意相鄰三艙進水不翻沉,每個艙段和重要部位(彈藥艙、機艙等)設定有多種消防設備,有專門的損害管制中心,重要艙室可密閉。艦內6台燃氣輪機分別布置在前、後機艙內,前機艙布置2台巡航燃氣輪機,後機艙內左右兩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氣輪機。由此可見,該級艦具備了較強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損管能力和“三防”能力。

參觀過“莫斯科”號艦的人描述,艦員的居住面積已有所增加,接近同時期建造的美國艦艇的居住標準。艦上除擁有寬敞的水兵餐廳,氣派的軍官餐廳和醫療室之外,還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並設有桑拿浴室和游泳池

性能特點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具有優良的艦型設計性能
整艦選擇了對線面較豐滿的線型,艦首為高幹舷,有利於抗浪;艦體從首至尾對線以上顯著外飄,有利於增加甲板面積,提高適航性和穩性,可降低艦艇的縱搖和升沉,艦型上還採取了小長寬比的設計方法,艦體較寬,艦長與艦寬之比約等於8.65: 1,小於同時期美、英等國設計建造的大型艦艇。除此之外,該級艦還通過設定舭龍骨和減搖鰭等措施,進一步改善了艦艇的搖擺性和耐波性,其穩性和適航性可保證在所有海域、海情下安全航行。

光榮級艦以先進的全燃聯合動力裝置作為推進系統,包括6台蘇聯研製的第三代燃氣輪機,其中4台為加速機,功率為64.68兆瓦;2台為巡航機,功率14.7兆瓦。巡航速度航行時,可使用2台巡航機工作;快速航行時,可使用4台加速機工作;在高速(全功率狀態)航行時,同時使用6台燃氣輪機工作,各台機器之間轉換靈活方便,可根據需要隨意調整,既滿足高速航行需要,又滿足低速航行時節省燃油的要求,具有經濟、可靠、續航力高等優點。應指出的是,俄海軍使用的燃氣輪機與西方使用的有一個明顯的不同:西方艦用燃氣輪機的可調距槳實現倒車和低速機動,而該級艦採用的定距螺鏇槳,靠燃氣輪機動力渦輪的特殊機構直接倒車,後者的優點是機動性好,倒車方式方便簡捷,可簡化傳動及推進系統的結構,並易於維修。

備受重視的航速
航速在設計之初就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俄海軍認為艦艇只有具備了高航速,才能快速搶占有利陣位,對敵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才可實現快速機動和規避。因此,俄海軍艦艇通常較其它國家的艦艇快好幾節。光榮級常規航速為32節,最高航速可達35節,比性能相似的美提康得羅加級快2節以上。其高航速主要得益於優良艦型以及它所使用的大功率推進裝置。此外;俄巡洋艦在航行中燃油消耗後的空燃油艙里不加注載水,始終保持在正常排水量時航行,也是其獲得高航速的一個原因。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攜載多種武器和電子設備
與美國同類艦相比,光榮級的武器和電子設備數量要多得多,雖然該級艦己將武器和設備分開布置,但看上去整個艦面仍然顯擁擠不堪。據統計,光榮級艦上僅防空、反艦飛彈發射裝置的數量就達18座之多,另外還有反潛武器4座34管,艦炮7座38管。而同樣龐大的是艦上設定的各種電子和通信設備,包括各種探測雷達、導航雷達、武器控制和制導雷達、敵我識別雷達、電子對抗設備、光電設備、衛星通信設備等等,林林總總,數不勝數。由於俄艦電子設備普遍體積較大,結構簡單,用途單一,一種電子設備只有相應一種功能,因而配備數量必然很大,將這些武器和設備統統裝到空間有限的艦上,自然會使艦面顯得異常凌亂和擁擠。

該級艦上的垂直發射裝置與美艦上的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彈庫不同,美式垂直發射彈庫由若干個大小相等形狀相同的基本單元組成,飛彈平行排列,發射口呈方形;而光榮級艦上的垂直發射彈庫雖然每個單元裝有8枚飛彈,但飛彈呈環形排列,只有一個發射口,呈圓形。(類似於轉輪手槍那樣,需要把轉子部分對準槍口)其次是發射方式不同,美飛彈採取的是熱發射方式,即飛彈發射時,由飛彈本身點火脫離發射井,而俄飛彈採取的是冷發射方式,即飛彈發射時,由發射井內的特設裝置將飛彈彈射出發射口,在離艦面25~30米時,發動機才點火推動飛彈飛行。和西方採用的垂直熱發射技術相比,俄艦上飛彈採取的垂直冷發射技術安全性高,飛彈設計簡單,並省去了複雜的燃氣排導系統。但該技術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通用性和兼容性差。

光榮級巡洋艦強調單艦的綜合作戰能力,因而攜載有齊全而先進的武器裝備。艦上飛彈、火炮、魚雷樣樣不缺;反艦、防空、反潛攻防兼備,其對空武器主要有SA-N-6、SA-N-4對空飛彈,AK630艦炮以及火箭干擾發射裝置,“邊球”和“酒桶”電子戰對抗裝置等,具有遠、中、近和高、中、低多個層次的防禦能力。其口海武器主要有SS-N-12反艦飛彈AK130艦炮等武器,SS-N-12飛彈由於具有射程遠、戰鬥部威力大,射速高和突防能力強等優點,因而對敵航空母艦和大型艦構成嚴重威脅,其反潛武器包括卡-27反潛直升機、艦載反潛飛彈、533毫米魚雷和RBU6000型反潛深彈等,具有遠、中、近三層打擊能力,AK130艦炮還具有對陸攻擊能力。正是上述武器的使用,使得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成為一型作戰能力極強的戰艦。

武器裝備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蘇聯戰後總共發展了三代飛彈巡洋艦,第一代為肯達級,建於60年代,共建4艘,艦上主要裝備有遠程對艦飛彈,在作戰使用上主要以反艦為主,第二代為克列斯塔級和卡拉級,陸續建於60年代至70年代,共建造了21艘,艦上裝備得最多的是艦空飛彈和反潛武器,在作戰使用上強調以防空和反潛為主。第三代為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共建有7艘,主要用於為航母護航和自行組建巡洋艦特混編隊,其中光榮級作戰主要在防空、反艦、反潛和對陸攻擊四個方面。

防空
艦上的防空作戰系統主要有:8座“雷聲”SA-N-6飛彈發射裝置,2座雙聯SA-N-4“壁虎 ”飛彈發射裝置,6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以及電子對抗系統等。

因此,在防空縱深上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最外層(中遠程)防空由8座SA-N-6飛彈承擔,該型飛彈射程100千米,射高25~2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5~6馬赫,採用抗干擾措施較多的無線電指令+未段TVM制導方式,戰鬥部為近炸引信與破片殺傷式,裝藥144千克,艦上共備彈64枚。作戰時,SA-N-6飛彈的垂直發射系統,可同時發射12枚飛彈攔截6個空中目標,既能夠打擊高空高速目標,也能有效攔截似類“捕鯨叉”低空來襲目標,抗飽和攻擊力較強。

第二層(中近程)防空可由2座雙聯SA-N-4飛彈承擔:該型飛彈射程1.5~15千米,射高2 5~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戰鬥部重18千克,可同時攔截2個目標,反導能力稍弱。有可能會被更先進的SA-N-9飛彈取代。SA-N-4飛彈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集搜尋、跟蹤、制導、傳送指令為一體的“汽槍群”雷達作為其火控雷達,該系統具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可有效引導飛彈攔截低空飛行的飛機和反艦飛彈。

對於突破防空飛彈的來襲目標,可由艦上裝備的6座AK630型6管30毫米防空速射炮攔截。該炮有效射程8.1千米,每座炮射速達4000~5000發/分,彈頭為殺傷爆破燃燒彈或曳光穿甲彈,全炮具有發射率高、可靠性好、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從這種火炮的射速、口徑和布置數量看,其作戰效能無疑高於美國的“密集陣”及其它西方的近程防禦系統,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最有效的艦載點防禦武器系統之一。

艦的未端防禦將由電子戰設備實施:艦上電子戰系統針對性強、干擾功率大、數量多,主要有雷達偵察機,有源干擾機,近、遠程無源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等,都集中針對飛彈的未制導工作波段範圍,可同時對抗多個不同方向來襲的雷達、紅外及光電制導武器,具有很強的對抗反艦飛彈的能力。由此通過上述硬武器和軟武器的配合使用,將形成遠、中、近、未多個層次的口空嚴密防禦體系。

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俄羅斯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反艦
艦上的反艦作戰裝備主要有:8座雙聯SS-N-12“沙箱”反艦飛彈,用魚雷管發射的T3-31 或T3CT-96反潛反艦兩用魚雷以及53-68型核魚雷,1座雙聯130毫米艦炮等。

SS-N-12主要用於打擊敵航空母艦和其它大型作戰艦,它是光榮級最重要的對艦武器。該型飛彈彈長11.7米,彈徑0.88米填裝中的SS-N-12,飛彈在無中繼制導時射程為50千米,在有中繼制導時為550千米,飛行速度為1.7~2.5馬赫,發射質量4800千克,戰鬥部重1000千克,並可與核裝藥互換。飛彈採用慣導+中繼修正+主動雷達未制導方式,須依賴艦上裝設的“活力皿”衛星數據接收系統和卡-27直升機進行中繼制導。該型飛彈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抗干擾強、戰鬥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毀傷能力強等特點。艦上16枚飛彈進行連續發射所形成的“飽和攻擊”,再加上2.5倍音速的飛行速度將使敵艦上的對空火力防不勝防。

除SS-N-12反艦飛彈外,該艦攜載的幾型反潛反艦兩用魚雷也可用於反艦,其中T3CT-96是一種十分先進的魚雷,該雷重1800千克,戰鬥部裝藥250千克,動力裝置為電機+銀鋅電池+對轉槳,航速40/45節,作戰深度2~400米,在攻擊水面艦時,採用尾流自導方式,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命中率很高,另一型魚雷53-68為核魚雷,戰鬥部裝藥量為2萬噸級TNT屬戰術核武器。該型魚雷重量2000千克,航速45節,制導方式為直航式,無航跡,隱蔽件好,威力大,可用於對付大型水面艦。

艦上的AK130毫米主炮主要用於對陸攻擊,但對艦作戰也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反潛
艦上反潛武器主要包括:1架卡-27“蝸牛”直升機;2座五聯533毫米多用途魚雷發射管,可用於發射SS-N-15反潛飛彈,CA3T-65反潛魚雷、T3-31和T3CT-96反潛反艦兩用魚雷;2 座12管RBU6000型反潛深彈發射裝置以及“公牛角”艦殼聲納和“菜牛皮”拖曳聲吶等。

莫斯科號後甲板起降的卡莫夫直升機 在反潛縱深上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外層)主要由卡-27反潛直升機和“菜牛皮”拖曳聲納擔任。卡-27直升機作戰半徑25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230~24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4.5小時。在對50千米以外海域實施反潛時,首先由“菜牛皮”拖曳聲吶進行遠距離被動搜尋,發現可疑潛艇後再由卡-27直升機飛往目標區,使用吊放聲吶、聲吶浮標和磁探儀進行二次探側,確定該潛艇的精確位置,然後在潛艇上空使用魚雷或深水炸彈實施攻擊,兩者密切合作,可形成最佳配合的反潛體系,從而大大提高遠程反潛搜尋和攻擊效果。

中層反潛由SS-N-15反潛飛彈和各型魚雷實施。SS-N-15反潛飛彈作戰深度600米,射程達 45~50千米,採用慣性制導,戰鬥部為APR-2輕型魚雷,也可換裝核深水炸彈。該反潛飛彈射程大大超過美國的“阿斯洛克”。但命中精度偏低。如採用核深對炸彈作為戰鬥部,其威力更大,在50千米範圍以內,可使用反潛飛彈攻潛,但在15~20千米海域內則通常使用各式魚雷反潛,其中T3-31是較常用的魚雷之一,反潛飛彈和魚雷的聯合使用,可為該級艦的防護築起第二道反潛屏障。

該級艦的內層反潛可由2座12管RBU6000火箭式反潛深彈發射裝置承擔。這種裝置的發射管長1.8米,所用的深彈口徑212毫米,彈長1456毫米,管徑300毫米,方向角0°~360°,高低角0°~90°,採用自動裝彈,射程6000米,重110千克,極限下潛速度13米/秒。作戰時,可以用單管、雙管或齊放的方式來攻擊敵潛艇。彈庫內共備彈144枚,可滿足2座發射裝置裝填6次的需要。這種反潛深彈在淺水區反潛更具優勢,還可摧毀來襲水雷。

對陸攻擊
光榮級巡洋艦用於對陸攻擊的主要武器是1座雙管AK130型火炮。該炮為全自動高平兩用艦炮,口徑130毫米,射程23千米,射速60發/分(雙管),全彈重54千克;其中彈丸32千克。該炮有一套全自動供彈與裝填系統,可大大提高有效射程內的毀傷機率。此外該炮還具有以下特點:配備有炮瞄雷達、紅外和光學火控系統,即使在強烈干擾或電子系統戰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戰鬥力,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生命力;射速快、射程遠、威力大、射擊精度高等。 該炮與美國Mk45型單管127毫米艦炮及義大利“奧托”單管127毫米艦炮同屬當今較先進的大口徑艦炮,但在總體性能上,俄艦炮要略勝一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K130艦炮射速高達每分鐘60發,這意味著在執行對陸攻擊任務時1座這樣的艦炮至少可抵得上1個炮兵連的地面火力。由此可見,光榮級巡洋艦在支援兩棲作戰時,也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俄羅斯現役海軍主力艦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