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尊勝真言

佛頂尊勝真言

佛頂尊勝真言指佛經中有名的的 章文。

基本信息

佛經中有名的的章文

佛經內容

此善住天子受快樂後,夜分有聲告言:「七日後命將欲盡,生贍部洲,受
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獄苦,從地獄出,希得人身,生於貧賤,處母胎時
,即無兩目。詣天帝釋所,悲號啼哭,冀免斯苦。天帝釋即與俱往佛所
,具以白佛。佛為說此真言,使其先世惡業消滅無餘,壽命增延,受菩
提記。]真言曰:
那謨薄伽跋帝 啼隸路迦缽羅底毗失瑟?$勃陀耶 薄伽跋底 怛侄他
毗輸馱耶娑摩三漫多皤婆娑 娑破羅 揭底伽訶那 娑婆皤輸秫
阿鼻詵者蘇揭多伐折那 阿?$多毗#雞 阿訶羅阿訶羅 阿瑜散陀
羅尼 輸馱耶輸馱耶 伽伽那毗秫提 烏瑟尼沙毗逝耶秫提 娑訶娑羅
喝羅濕弭珊珠地帝 薩婆怛他揭多地瑟?那 地瑟恥帝慕$隸 跋折羅
迦耶僧訶多那秫提 薩婆伐羅 毗秫提 缽羅底你伐怛耶阿瑜秫提 薩
末那阿地瑟恥帝 末禰末禰 怛闥多部多俱胝缽 秫提 毗薩普吒勃地
秫提 社耶社耶 毗社耶毗社耶 薩末羅薩末羅勃陀 地瑟恥多秫提 
跋折梨跋折羅揭 跋折濫婆伐都 麽麽薩婆薩 ?迦耶毗秫提 薩婆
揭底缽 秫提 薩婆怛他揭多三摩濕婆娑遏地瑟恥帝 勃陀勃陀 馱耶
蒲馱耶三漫多缽 秫提 薩婆怛他揭多地瑟?那 地瑟恥帝 娑婆訶
夫建尊勝菩薩曼荼羅者,當以繩 九位,中央安毗盧遮那佛位,右邊安觀
自在菩薩位,觀自在後安慈氏菩薩位,毗盧遮那佛位後安虛空藏菩薩
,此菩薩左邊安普賢菩薩位,毗盧遮那佛位左邊安金剛手菩薩位,金剛
手位下安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右邊安除蓋障菩薩位,除蓋障右邊安
地藏菩薩位,是名九位。行者作曼荼羅如法供養已,次想自身於心中有
圓明月輪,了了分明,於月輪上想 欠字,白色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一
切世界,思惟欠字實相義,所謂一切法等同虛空,離諸色相,離諸障礙
,則於真實理中觀自身作金剛波羅蜜佛母菩薩像,左手執蓮華,蓮華上
有五股金剛杵,右手仰掌垂手為施願勢,具頭冠瓔珞,面貌慈愍,拔濟
一切眾生,勢念誦時,常作此觀,想一切所願,無不成就。若有四部弟
子等,為供養故,書此真言,安七寶塔中,若金剛台中,若高幢頭,若
有造十惡五無閒業一切重罪,應生閻魔界,乃至六趣,是罪人等,若於
此真言塔邊往來,塔上微塵落其身上,如上諸罪,悉皆滅除,或有風過
吹其塔寺而復吹人少沾身份,即得生天,受勝妙樂,亦隨意樂往生淨土
。若有持是真言者,適欲洗手,以水灌掌,其水墮地沾灑蟲蟻,是諸蟲
等即得生天。若有苦難眾生,知罪極重,當於白月十五日,洗浴清淨,
著淨衣裳,受八戒齋,於菩薩相前,正心右跪,誦此真言,一千八遍,
是人所有諸罪業障悉皆消滅,當得總持陀羅尼門,辯才無礙,清淨解脫
。或雖未誦持,但得聞此真言音聲,一經耳者,即能熏其賴耶,為佛種
子,譬如小許金剛,墮於地上,即能穿入,其地雖厚,不能留礙,決至
本際,方乃當住。此真言亦爾,一經耳者,即能熏其習性,要成正覺,
煩惱雖重,亦不障蔽。設復墮於餓鬼、地獄、畜生,終不為諸業報,令
其沈沒,要當乘真言力,任運增修,至於佛地。若人初亡及亡已久,有
人以此真言加持黃土一把,滿二十一遍,散其骸上,而是亡者即得往生
十方淨土,若亡者魂識已入地獄、畜生、餓鬼、閻羅趣者,其土沾骨,
便得解脫,即舍惡趣而得生天。若有短命眾生,欲求長壽者,於白月十
五日,洗浴齋戒,誦是真言,滿千八遍,令短命者還得長壽,一切業障
悉皆消滅。若復有人,就於一切畜生耳中誦是真言,唯一遍者,而是畜
耳根,以聞是真言故,盡此一形,不復更受禽畜之身。
如是佛頂真言,於末法時,若有依法作曼 羅清淨塗地,若以土以水以香
水及瞿摩夷而嚴飾之,散華燒香,幢蓋幡燈,種種珍寶飲食供養之者,
是即名為施波羅蜜;舉手動足不失律儀,是即名為戒波羅蜜;營壇之時
有惱不嗔,是即名為忍波羅蜜;修壇勤勇不懈不怠,是即名為進波羅蜜
;專明法則一心不亂,是即名為禪波羅蜜;布置端正不 不斜善知分劑
可與不可,是即名為般若波羅蜜。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歷史背景

開元五年(717年)寫本。卷了裝。共139行,行17到20字 不等。分7紙,紙高20CM,通卷寬235·9CM。首殘缺。末署“開 元五年歲次丁已十一月六日,清信佛弟了汜感兒減削淨財,為其亡妻 公孫敬寫,願亡者神生淨土,見佛聞法,合家去離三災九厄, 命延長,及自既身法界,眾生感登佛果。“此卷出自敦煌千佛寺莫高窟,後歸蔡金台。有蔡金台、嗇盒跋。

詳細分類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唐京兆杜行顗奉 詔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唐周罽賓沙門佛陀波利 奉詔譯)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咒經(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奉 制譯)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注義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曩謨婆(上)誐嚩帝(歸命世尊)怛[口*賴](二合)路枳也(三世亦三界)缽羅(二合)底尾始瑟吒(二合)野(最殊勝)沒馱
(引)也(大覺者)婆誐嚩帝(同前)怛儞也他(引。所謂。亦即說)唵(亦云一切法本不生。亦云三藏。亦云如來無見頂相也)尾戍馱也(淨除)尾戍馱也娑摩娑摩三滿多(上)嚩婆娑(普遍照曜)娑頗(二合)羅拏(舒遍)[(薩-文+(立-一))/木]底誐訶曩(六趣稠林)娑嚩(二合)婆(去)嚩尾舜(入)弟(自性清淨)阿毘詵者睹[牟*含](灌頂我)素[(薩-文+(立-一))/木]多(善逝)嚩羅嚩者曩(引。殊勝言教)阿蜜哩(二合)多(去)毘灑罽(甘露灌頂。亦云不死句灌頂。露者法身解脫)阿(引)訶羅阿訶羅(雲唯願攝受。唯垂授攝受。亦云遍攘脫諸苦惱)阿欲散馱(引)羅抳(任持受命)戍馱也戍馱也(清淨修修)誐誐曩尾戍第(如虛空清淨)鄔瑟膩(二合)沙尾惹也尾舜(入)第(佛頂最清淨)娑訶娑羅(二合)羅濕弭(二合十光明)散祖儞帝(驚覺)薩嚩怛他(引)[(薩-文+(立-一))/木]多地瑟吒(二合引)曩(引)地瑟恥(二合)多(一切如來神力所加持)摩訶母捺哩(二合。印契。若廣釋。身印語印心印。金剛印。如理趣般若說)嚩曰羅(二合)迦也僧訶多(上)曩尾舜第(金剛鉤鎖身清淨)薩嚩(引)嚩羅拏播野訥[(薩-文+(立-一))/木]底跛哩尾舜弟(一切清淨。一切障者。所謂業障報障煩惱障。皆得清淨也)缽羅(二合)底儞靺多也阿欲舜(入)第(壽命增長皆得清淨)三麼耶地瑟恥(二合)帝(誓願加持)麼抳麼抳摩訶麼抳(世寶法寶。所謂福德智慧三種資糧)怛他多步多句致跛哩舜(入)第(真如實際遍滿清淨)尾薩普(六合)吒沒地舜(入)第(顯現智慧清淨)惹也惹也(最勝最勝。真俗二諦)尾惹也尾惹也(昧勝勝悲智二門)娑麼(二合)羅娑麼(二合)羅(念待定慧相)薩嚩沒馱(引)地瑟恥(二合)多舜第(入而佛加持清淨)嚩曰[口*(隸-木+士)](二合菩提心堅固如金剛也)嚩曰羅(二合)[(薩-文+(立-一))/木]陛(證金剛藏)嚩曰覽(二合)婆嚩(願成金剛)睹麼麼(或議或為他念誦稱彼名字)設哩嚂薩嚩薩怛嚩(二合)難(引)者迦也尾舜弟(一切有情身清清)薩嚩[(薩-文+(立-一))/木]底跛哩舜第(一切趣皆清淨)薩嚩怛他[(薩-文+(立-一))/木]多三麼濕嚩(二合)娑地瑟恥(二合)帝(一切如來安慰命得加持)沒[亭*夜](二合)沒[亭*夜](二合)冐馱也(令悟能覺。令悟能覺)舜第(普遍清淨)薩嚩怛他(引)[(薩-文+(立-一))/木]多(引)地瑟(二合馱)曩地瑟恥(二合)多(一切如來神力所加持)摩訶母怛[口*(肄-聿+(企-止+米))](二合大印。所謂大印由入毘盧遮那曼荼羅。受灌頂已後。灌頂師受得本尊瑜伽三麼地。觀智一念淨心。瑜伽相應行者別尊心等同毘盧遮那及諸菩薩。能現入相成道。速證薩婆若智也)
娑嚩訶者涅盤義。所謂四涅盤。一自性清淨涅盤。二有餘依涅盤。三無餘依涅盤。四無住處涅盤。如上所譯。唐梵敵對。顯句標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