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萬祥連

何萬祥連以戰鬥英雄何萬祥的名字命名,在1944年第三次討吳(化文)戰役中犧牲後,山東軍區即以何萬祥名字命名其生前所在連隊。何萬祥連連續13年被軍區、集團軍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軍事訓練先進連”;1995年至今,連續7次榮立集體二等功,2002年12月被軍區授予“基層全面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何萬祥連——38集團軍112師第334團第2連,是紅3軍團資歷最老的連隊之一,抗戰時期的連長何萬祥則被公認為山東軍區115師第一戰神。1944年3月25日夜l2點,大泉山(在今沂源縣石橋鄉大泉莊附近)突擊戰打響了,連長何萬祥手揮駁殼槍沖在全連的最前面,帶領戰士們衝進圍子,追擊敵人,正當他撲進敵人固守的最後一個炮樓時,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壯烈犧牲。

命名由來

何萬祥連——38集團軍112師第334團第2連,是紅3軍團資歷最老的連隊之一,抗戰時期的連長何萬祥則被公認為山東軍區115師第一戰神。

1944年3月,山東濱海軍區為擴大濱北根據地,打通濱海與魯中根據地的交通,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組織了第三次討吳(化文)戰役。在大泉莊東虎山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戰鬥,激戰六小時,殲敵—個連,繳獲重機槍一挺、輕機槍二挺,手炮兩門及其他部分輜重。這片長期被日、偽蹂躪的土地徹底得到了解放。1944年3月25日夜l2點,大泉山(在今沂源縣石橋鄉大泉莊附近)突擊戰打響了,連長何萬祥手揮駁殼槍沖在全連的最前面,帶領戰士們衝進圍子,追擊敵人,正當他撲進敵人固守的最後一個炮樓時,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壯烈犧牲。

1944年7月7日,山東軍區通令把他帶領的6團二連命名為“何萬祥連”,並授於何萬祥“英雄連長”稱號。把在大泉山繳獲的重機槍命名為“萬祥重機槍”。

抗戰7周年紀念日時,魯中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發布命令,授予二連以“戰鬥突擊隊”榮譽稱號,並號召全區部隊學習何萬祥和二連的戰鬥作風。何萬祥的英雄事跡到處傳誦。《我們的連長何萬祥》這支歌子唱遍沂蒙山區。建國後,為紀念何萬祥烈士,沂源縣政府呈報上級批准,將大泉山改名為萬祥山,並在南麻烈士陵園為何萬祥雕塑了石像,以供人們瞻仰。

英雄其人

何萬祥,甘肅省寧縣人,1915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l931年(16歲)參加紅二十五軍當戰士。他本姓朱,叫朱二滿,因家裡人常到部隊找他,他說:“老子參加革命了,哪還有這么多噦嗦事。”請求黨代表給他更名為何萬祥。何萬祥l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戰鬥勇猛,沉著機智,屢建戰功。

1936年紅軍東渡黃河,他成為渡河英雄。在郯城戰役中,他率領57名戰士,阻擋500多名日軍的4次輪番衝鋒,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在消滅慣匪朱信齋的石溝崖戰鬥中,他帶領突擊隊,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連續攻克3個地堡,保證了戰鬥的順利發展。他有著超異的突擊力量。擔任連長後,指揮連隊作戰,十回有九回都要親自帶領突擊隊。何萬祥一生參加戰鬥400餘次,5次負傷。他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1941年山東軍區授予他“戰鬥英雄”稱號。

部隊榮譽

何萬祥連連續13年被軍區、集團軍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軍事訓練先進連”;1995年至今,連續7次榮立集體二等功,2002年12月被軍區授予“基層全面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

人民解放軍的英雄團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