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紅五團

模範紅五團

在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有一支誕生於八一南昌起義的硝煙戰火,歷經井岡山鬥爭、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英雄團隊,它就是英雄團隊瀋陽軍區,為紅軍時期著名的“模範紅五團”,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36團的前身,其最早的前身可追溯到南昌起義軍餘部井岡山紅四軍28團3營,秋收起義軍餘部紅31團1、2營。

團隊簡介

模範紅五團永遠當模範模範紅五團永遠當模範

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有一支誕生於八一南昌起義的硝煙戰火,歷經井岡山鬥爭、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英雄團隊——瀋陽軍區某紅軍團。這支部隊先後參加重要戰役戰鬥3000餘次,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

模範紅五團誕生於南昌起義的硝煙戰火中,是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培育下成長起來的一支模范紅軍團隊。70多年前,時任紅軍總政委的周恩來曾代表紅軍總部授予“中國工農紅軍模範紅五團”的旗幟,並諄諄教導全團官兵:“‘模範紅五團’是全軍的模範,但你們不能驕傲,要一直當模範……”

模範紅五團 ,後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36團。該團前身是朱德軍官教育團和葉挺獨立團,為人民屢建奇功的英雄團隊。參加重要戰役戰鬥3000餘次,鑄造出“平型關大戰突擊連”、“龔子美英雄班”、全國戰鬥英雄高如意等數十個英雄集體和數百名英雄個人。1933年8月,紅軍總政委周恩來曾親授該團“中國工農紅軍模範紅五團”榮譽稱號。步兵第136團現有5個紅軍連(1,3,5,6,9連)。

團隊光榮歷史的薰陶,激發出官兵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近年來,該團立足現有裝備謀打贏,努力探索新戰法、新訓法,連續多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團,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

團隊簡史

模範紅五團模範紅五團

1929年3月,紅四軍整編,紅28團3營與軍部特務營、獨立營改編為第2縱隊,紅31團改編為第3縱隊。1930年6月,紅四軍2縱隊改稱紅4軍第11師,第三縱隊7、8支隊改編為紅12軍第34師,另將紅四軍1縱隊教導隊與閩西地方紅軍第2路改編為紅四軍12師。1931年9月,紅四軍11、12師合併為紅四軍第11師,紅12軍34師編為紅四軍12師。1932年12月底,紅一方面軍整編,取消紅四軍及12師建制和番號,紅12師部隊編入紅10、11師。1933年6月,紅11師縮編為紅1軍團2師5團。1933年“八一”建軍節,紅一方面軍在荇田召開運動大會,紅5團奪得軍政文體全優和總成績第一,被中革軍委授予“模範團”稱號。
1934年10月16日,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5團隨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隨師擔任全軍左路前衛。1935年1月7日,紅5團最先進占遵義城。
1935年8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班佑,撤銷紅6團建制,其第三營併入紅5團。9月18日,紅5團在哈達鋪改編為紅軍陝甘支隊第5大隊。
1935年11月3日,重建紅1軍團紅2師,第5大隊恢復2師5團番號。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1軍團2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紅5團編為685團2營,下轄第5、6、7、8連。9月25日,參加平型關伏擊戰,2營5連榮獲“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光榮稱號。10月23日,2營6連隨聶榮臻留五台山地區,後來編入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11月,2營參加廣陽伏擊戰。1938年4月下旬,由343旅副旅長周建屏率領挺進敵後河北井涇以北,平山以西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7月初,685團2營從平山地區奉調冀南,與1營4連補充地方武裝擴編為第5支隊,歸八路軍總部指揮。8月揮師東進,開闢冀魯邊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改編為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5支隊第5團,1940年4月,第5支隊與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合編為343旅兼魯西軍區運河支隊,第5團番號不變。10月下旬,343旅運河支隊撤銷建制及番號,所轄5、6團與晉西獨立支隊2團改編成立115師教導3旅兼魯西軍區,5團改編為教3旅7團。1941年1月8日,7團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採取圍點打援、設伏圍殲戰法,在山東鄆城潘溪渡、鹼場店、侯樓等村沿街兩側設伏,殲滅敵軍550餘人,擊斃日軍大佐以下150餘人,繳獲槍枝一批、九二步兵炮一門,創造了魯西戰場全殲日軍的模範戰例。

模範紅五團的歷史沿革模範紅五團的歷史沿革

1941年7月1日,教導3旅劃歸八路軍第2縱隊建制。1942年12月,教導3旅取消番號,旅部及7、8團與第2軍分區合併,仍稱冀魯豫軍區第2軍分區。1944年5月11日,冀南區與冀魯豫區合併為擴大的冀魯豫區,將原2、3軍分區合併改為第8軍分區,7團歸8分區指揮。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9月下旬,晉冀魯豫軍區成立第1縱隊,由冀魯豫軍區8分區機關和主力部隊(第7、6、4團)組建為第1旅,7團改為1旅7團,1946年10月改為1團。1947年6月31日,1團隨縱隊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越過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第1旅第1團。
1949年2月,全軍統一編制和部隊番號,第1旅1團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軍第46師第136團。
解放戰爭時期,作為楊蘇縱隊的第一主力團,136團參加了平漢、巨(野)金(鄉)漁(台)、魯西南、高山鋪、淮海、渡江、進軍大西南等戰役戰鬥,戰功卓著。
1953年1月136團隨軍師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1958年4月撤軍回國。1964年7月24日,該團9連(原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被國防部授予“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模範紅九連”稱號.
1985年7月,在全軍精簡整編中,136團改編為陸軍第16集團軍第46師第136團。

長征閃回

血戰湘江泣鬼神

模範紅五團模範紅五團 用過的武器

1934年11月“紅五團”奉命渡過湘江到全州阻擊敵軍。12月1日已向“紅五團”陣地發動了10多次進攻的敵人,又集中大量兵力進攻,戰鬥愈加慘烈並形成拉鋸戰。帶領部隊與敵人廝殺的政委易盪平接連拚死兩個敵人後身負重傷倒在血泊里。這時陣地上的指戰員大都負傷或犧牲無力阻擋蜂擁而上的敵人。為了保存實力易政委命令五連長帶領部隊立即向主陣地轉移,而自己因傷勢過重無法撤下陣地。為了不當俘虜易政委一把奪過警衛員的手槍向自己扣動了扳機。
“紅五團”官兵奉命隨師主力撤至第二道阻擊陣地,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以兩個團的兵力發起進攻。當敵人進至距陣地前沿20米處時團領導發出戰鬥信號長達數里的“紅五團”陣地上槍聲大作使敵人陣腳大亂。不久,敵人又組織新一輪進攻……就這樣,“紅五團”在湘江西岸,與數倍於己的敵軍血戰了7天6夜掩護黨中央、中央縱隊順利渡過了湘江。此役數百名指戰員永遠留在了湘江岸邊。

7根皮帶過草地

1936年7月2日,“夜老虎團”從四川省爐霍縣出發,開始第三次過草地。與前兩次相比,這次雖無冰封雪圍,但路程更遠、時間更長、困難更大。由於缺糧,指戰員們不得不再次以野菜果腹、草根充飢很多人被餓死。
快到查理寺,“夜老虎團”一個班的7名戰士,已吃完釘在鞋上的牛皮底。接著,他們吃起了皮帶。當吃到第7根,也是最後一根時,大家極目所望才發現:唯一可以填肚子的只有這根皮帶了,而茫茫草原不知何處是盡頭。一旦皮帶吃完,每個人隨時都可能倒下。怎么辦?這時戰士周國才提議:“黨中央、毛主席已抵達延安,就是再忍飢挨餓,我們也要把全班最後一根皮帶保存下來,活著帶去見毛主席!”周國才的話,給大家注入了無窮力量。他們保存好皮帶,找不到草根樹皮,就喝泥漿水、啃“神仙土”。實在走不動,就攙扶著前行。儘管皮帶就在挎包里,但沒有一人打它的主意。經過一個多月與飢餓頑強鬥爭,7名戰士相互激勵,終於走出草地。
“堅決跟黨走、團結打勝仗”,從此成為“夜老虎團”的團訓。這根皮帶,至今還放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供人觀瞻。

今日風采

榮譽就是力量

漫步營區“紅軍路”、“長征路”、“挺進路”、“勇士路”訴說著“模範紅五團”走過的輝煌歷程;“榮譽就是力量,集體至高無上”、“責任重於泰山”……路旁燈箱上醒目的標語展示著“紅五團”新一代傳人的精神風貌。一位戰士這樣描述他們對爭先創優的理解:見了第一就眼紅,得了第二就臉紅。是全團官兵爭先創優意識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90年代初,當新技術革命大潮洶湧而至之時,團黨委審時度勢,適時與駐地高校“聯姻”,選送“武狀元”進院校充電。團黨委“一班人”從自身抓起,全部參加了在職研究生的學習。他們還以作戰訓練課題為牽引,把地方專家請進部隊,向官兵傳授科技知識,走出了一條藉助駐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練兵的新路。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堅如鋼:成都軍區“夜老虎團”剪影

90年代退役士兵照片90年代退役士兵照片
98抗洪回營房慰問演出98抗洪回營房慰問演出
98抗洪回營房慰問演出98抗洪回營房慰問演出
90年代全景照90年代全景照

瀋陽軍區“模範紅五團”利用酷暑天氣錘鍊部隊戰鬥意志,培養官兵的戰鬥精神。圖為“模範紅五團”官兵在烈日下苦練機降突擊本領。瀋陽軍區“模範紅五團”利用酷暑天氣錘鍊部隊戰鬥意志,培養官兵的戰鬥精神。圖為“模範紅五團”官兵在烈日下苦練機降突擊本領。

該團前身為1933年7月改編的紅25軍73師,在川陝根據地整編為紅31軍93師,因該部善於夜戰偷襲,戰功卓著,被紅四方面軍總部授予“夜襲奇功師”榮譽稱號,“夜老虎團”由此得名。現隸屬成都軍區某集團軍。戰爭年代,該部曾參加雙橋鎮戰鬥、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140餘次,湧現出葉成煥王引生衛小堂等大批著名戰鬥英雄,王樹聲秦基偉等115名將軍在該團戰鬥或工作過。和平時期,該部十餘次出色完成重大軍事演習和搶險救災任務。
“夜老虎”練就新本領
55年未遇的高溫使川西大地草木枯萎,但海拔3000米的大涼山深處卻是另一番景象:高寒地區的低溫和陰雨,使駐訓於此的“夜老虎團”官兵,晚上蓋兩床被子還喊冷。
理想信念堅定促進戰鬥力的生成,戰鬥力提高為理想信念的堅定提供保證。政委朱沛華介紹:“要練就過硬高寒山地作戰本領,沒有蹲雪窩、爬冰河,在高海拔地區長途奔襲的身體,根本談不上形成戰鬥力。”他輕鬆的表情,隱藏了另一個事實:這個團已連續6年全員全裝挺進高原苦練走、打、吃、住、藏。蹲雪窩、爬冰河,吃過多少苦,挨了多少凍,只有官兵知道。 “跑得動、住得下是最低要求,打得贏才是根本目標!”

洛陽英雄連”攻城掠地的本領:在炮兵支援下,官兵們如出籠猛虎,時而穿插作戰,時而迂迴攻擊,短短半小時就突破“藍軍”防線。此時海拔高度計刻度顯示為“3400米”,而官兵們面不改色、氣不虛,無一人因高原缺氧失去戰鬥力。團長張元松說,這還不算啥,2008年他帶領特戰分隊人均負重70斤,全副武裝高原徒步奔襲5晝夜、行程100餘公里,創造了我軍高寒山地破襲戰的奇蹟,獲取的多項作戰數據填補了我軍空白。

團隊榮譽

模範紅五團模範紅五團

1933年8月紅軍總政委周恩來給模範紅五團的贈言: “紅五團是全軍的模範。但你們不能驕傲,要一直當模範,當到把國民黨軍隊徹底消滅,直到中國革命戰爭最後勝利了,你們還要當模範” 。

此後,該團官兵始終牢記這一教誨,以“永遠當模範”的團訓激勵自己,打仗當先鋒,建設站排頭。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多次參加著名戰鬥,取得輝煌的戰績,以“冀魯豫鐵拳”的稱號名揚全軍。
近年來,該團先後被瀋陽軍區評為先進黨委、基層建設先進團,抗洪搶險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連年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團。
榮立過一等功的該團團長李寶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每次走進團史館,心情都會異常凝重。面對前人血寫的歷史,我們這一代軍人既感到前輩的偉大,又感到當好傳人責任的重大。我們必須要繼承好傳統,當好模範,履行好使命。”
近年來,該團黨委不斷強化打贏意識,自籌資金500多萬元用於訓練場地改造,並先後與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多所地方高校和軍內科研機構積極合作,革新作戰訓練器材,取得一系列成果。他們研製的“團營野戰指揮數字傳輸系統”,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團隊評價

對歷史負責,首先是對團隊的明天負責。在軍事鬥爭準備中,他們始終以對戰鬥力高度負責的態度,礪兵沙場,苦練本領。有一年冬天,長白山區出現了少有的嚴寒天氣,平均氣溫降到了零下30多攝氏度,該團仍按計畫開進深山老林進行冬訓。一位上級領導在巡視冬訓部隊時告訴團領導,如果天氣太冷,訓練計畫可作些調整。可該團還是如期進駐事先構築好的雪窩棚、雪窯洞。15天后部隊將要撤離時,這位上級領導又一次驅車來到該團宿營地。他們轉了好幾圈,硬是沒發現一兵一卒。正當他們一頭霧水時,數千官兵突然從深山雪谷中如神兵天降般地出現,歡呼聲響徹山谷。這位領導不禁贊道:“好樣的,不愧是‘模範紅五團’!”

人民解放軍的英雄團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