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山灌區

位山灌區

位山灌區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泛平原,灌區地處暖濕帶季風氣候區,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442m3,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9.2%,屬水資源貧乏區。1958年位山灌區建成引水,1962年停灌,1970年復灌,是黃河下游最大的引黃灌區。

簡介

位山灌區始建於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復灌。現渠首設計引水流量240秒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540萬畝,

位山灌區經典景觀位山灌區經典景觀

控制聊城8個縣(市區)90個鄉(鎮)的全部或大部分耕地,是黃河下游最大的引黃灌區,居全國特大型灌區的第5位。灌區骨幹工程設有東、西2條輸沙渠,2個沉沙區和3條幹渠,總長274公里;分乾渠53條,總長797公里;流量大於1.0秒立方米的支渠393條,總長1419公里;各類水工建築物5000餘座,形成了以2條輸沙渠、2個沉沙區和3條幹渠為骨幹工程的灌溉網路體系,固定資產達7億多元。

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工程示意圖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工程示意圖

位山灌區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泛平原,灌區地處暖濕帶季風氣候區,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442m3,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9.2%,屬水資源貧乏區。1958年位山灌區建成引水,1962年停灌,1970年復灌,是黃河下游最大的引黃灌區。現灌溉範圍包括聊城市的8縣(市、區)的85個鄉(鎮),設計引水流量240m3/s,設計灌溉面積36萬hm2,占聊城市耕地面積的65%。復灌30多年來,灌區累計引水339億m3,不僅滿足了灌區農業灌溉用水,補充了地下水源,改良了鹽鹼土地,還為聊城市工業和城鎮生活提供了大量優質水源,累計經濟效益161億元。同時,灌區還先後承擔了引黃濟津和引黃人衛任務,有力地支援了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經濟建設。

灌溉季節,黃河水可用不可靠,水資源的嚴重不足,已成為灌區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為搞好節水工作,近幾年,灌區不斷強化管理,加大節水投入,積極推廣先進灌水方法和灌溉技術,實灌面積由不足26萬hm2擴大到31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5萬hm2,年增產效益由6億—7億元增加到10億-12億元。

作用

位山灌區作為確保聊城農業豐產增收的重要基礎設施,有效地緩解了十年九旱給聊城農業帶來的嚴重困難,

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

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保障了糧食安全。復灌至今,灌區累計引水365億立方米,年均增產效益達10多億元,灌區糧食生產總量達5300萬噸,占全市糧食總產量的72%,單產約為非灌區的2倍。與此同時,灌區還為聊城工業、城鎮居民生活及環境用水提供了大量優質水源。引黃補源,有效地緩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保障了機井的正常使用,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向電廠供水,有力地服務了工業建設。向東昌湖、古運河、徒駭河供水,為打造“江北水城”提供了水源支持,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灌區自1981年以來還先後承擔了6次引黃濟津和10次引黃入衛跨流域調水任務,向天津、河北送水52億立方米,有力地支援了兩省市的經濟建設。

管理組織

位山灌區管理體制為“條塊結合,分級管理”,設有市縣兩級專管機構和灌區管理委員會。市級專管機構位山灌區管理處負責跨縣骨幹工程的建管、用水調配和對下一級灌區專管機構的業務指導。縣級專管機構的職責與市級專管機構相似。灌區管理委員會是灌區的民主管理組織,代表灌區民眾監督專管機構的工作,決策灌區改革和發展等重大事項,制訂管理政策等。專管和群管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保證了灌區實施到位的管理,促進了灌區的發展。

管理方針

復灌以來,灌區始終堅持“引黃補源,以井保豐”的方針,累計引水345億立方米,不僅滿足了灌區農業灌溉用水,補充了地下水源,改良了鹽鹼土地,而且為聊城市工業和城鎮居民生活及環境用水提供了大量優質水源,累計創經濟效益200億元。通過引黃灌溉,改善了聊城農業用水條件,促進了全市農業的豐產豐收。通過引黃補源,有效地緩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保障了機井的正常使用,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通過向電廠供水,有力地支持了聊城工業建設。通過向東昌湖、古運河、徒駭河供水,為聊城打造“中國江北水城”品牌提供了水源支持,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位山灌區自1981年以來還先後承擔了5次引黃濟津和9次引黃入衛(濟冀)兩項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向天津、河北送水43多億立方米,有力地支援了兩省市的經濟建設。另外,位山灌區還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必經之地。

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工程示意圖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

為促進灌區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位山灌區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實行依法治水,不斷調整供水結構,逐步完善服務功能,實灌面積由不足400萬畝擴大到460多萬畝,年增產效益達到10多億元。

一是積極實施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改善灌區工程條件。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關懷幫助下,位山灌區自1998年至2003年連續6年被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列入全國重點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計畫,累計投資16598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300萬元,地方配套10298萬元)用於節水改造,主要是襯砌骨幹渠道防滲,配套改建分水建築物,改善管理設施,實施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水平。1998年至2002年5年的節水改造項目全部完成,2003年節水改造項目也完成60%以上。其中前4期項目已經通過國家驗收,質量標準均達到優良等級。目前位山灌區節水改造已經襯砌骨幹渠道82.8公里,改造支級渠首工程7.6公里,新建改建建築物147座,建設管理道路85公里,改善管理設施3處,位山灌區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框架全部完成,高地平整造田6250畝。2002年編制了投資29.9億元的《位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並通過水利部審查,為位山灌區實施節水改造與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科學規劃。位山灌區節水改造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引黃供水條件,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十分顯著,促進了位山灌區的高質量運營與可持續性發展。

二是實施沉沙高地綜合開發。位山灌區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開發引黃形成的泥沙高地,形成了泥沙處理與利用相結合,集中沉沙、遠距離輸沙和分散沉沙相結合,機械清淤與高地開發相結合,自流沉沙與以挖待沉相結合的治沙思路。對達到一定高程的泥沙高地進行平整,覆蓋原狀土,進行水利設施與其他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種植高效優質作物或利用高地土地資源進行開發,逐步增加高地產出值,改善輸沉沙區的環境、生態、經濟條件。多年來,位山灌區共扶持池區硬化道路300多公里,打井配套273眼,動員當地民眾種植速生楊、苜蓿、葡萄、凱特杏、黃金梨等高效作物4000餘畝,累計開發高地1.1萬畝,占高地總面積的38%。2002年。制定了投資1.8億元的《位山灌區西輸沉沙區泥沙治理規劃》並通過水利部審查,為泥沙治理做出了科學計畫。目前,輸沉沙區的民眾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有效地改善。位山灌區的經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三是深化改革,增強灌區發展活力。2000年制訂了《位山灌區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和《位山灌區運營機制改革方案》。對骨幹工程進行了確權劃界,對堤頂土地進行了租賃承包,明確工程權屬和管理保護範圍。用高水位、大流量取代小流量、長時間供水;用協定供水取代協商供水;用按量收費取代按畝收費;鞏固了分水口門的啟閉權。工程管理實施了“五定一獎”(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定經費、定任務和完成任務獎勵)目標管理責任制。改革了供水價格。九十年代以來,灌區農業水價由每立方米2.8分提高到5.2分,達到供水成本的72%。根據不同季節制定了浮動水價,對超計畫用水實行累進加價,促進了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增強了人們的節水意識。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成立了以機械化清淤、水工建築安裝為主要經營內容的經濟實體,基層管理單位利用水土資源優勢進行租賃承包和種養加工,在堤防土地上種植樹木150萬餘棵,營造了水利工程的綠色長廊,增加了灌區收入。近幾年,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的多種經營純收入平均達200多萬元,人均創收1萬元以上。

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

四是以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為基礎,全面提高灌區管理水平。先後通過市政府先後下發了《關於加強引黃灌溉工程設施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位山灌區乾渠管理的通告》和《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案。成立了灌區公安派出所,設定了水政監察科,基層單位配置水政監察員,水利執法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進一步加大了對違反水利法規現象的打擊力度,通過法律維護灌區運營秩序,逐步走上了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開展了位山灌區信息化決策系統建設。同清華大學合作,研製了“位山灌區管理現代化信息與調度系統”,以建立配水和用水的信息系統、預測預報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實現信息的自動採集、自動傳輸和自動處理。目前,已經實現了水情信息的自動採集、自動傳輸和自動處理以及部分閘門的遠程控制,初步實現了辦公自動化。灌區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03年,位山灌區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大型灌區信息化建設試點灌區。

五是調整最佳化供水結構,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位山灌區逐步由單一為農業供水改變為以農業供水為主,兼顧工業、城市環境供水和地下水補源的多元化供水結構,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位山灌區在滿足農業需水和地下水補源的同時,每年向東昌湖、徒駭河、古運河供水2500萬立方米,向中華聊城發電廠供水1200萬立方米,成為聊城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生命線。為此,位山灌區管理處曾經先後獲得“水電部黃河下游引黃灌區首屆評比比賽第三名”,“全國先進灌區”,“全國大型灌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和“全省水利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並多次受到聊城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獎勵。

節水措施

管理措施

加強用水管理,是促進節約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1)建立規章制度,減少管理損失。灌區在用水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位山灌區乾渠管理辦法》《位山灌區水情測報規定》等一系列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實行了“五定一獎”崗位目標責任制,使工程管理好壞與經費和個人工資掛鈎,形成了一套用制度約束、用經濟手段激勵的灌區工程管理機制,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不斷提高,保證了水量調配工作的正常進行,為計畫用水、節約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2)選擇引水時機,科學調度水源。根據灌區的特點,制定科學的水量時空調度方案,是實現灌區水資源最佳化調度和節約用水的關鍵。實踐中,灌區一般全年進行4次灌溉,每次灌溉提前10天左右,集中向下游供水,以保證下游作物用水。近年來,只要黃河水情允許,都採取“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的引水措施,儘量按設計或超設計流量滿負荷引水,較好地實現了水沙資源的最佳化運移,減輕了乾渠淤積,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節水4.56%。

(3)推行計畫用水,促進節約用水。灌區根據各用水單位的用水要求、計畫灌溉面積和水源等情況,經平衡調整後制定各個時期的用水計畫。引水過程中實行“按畝配水、流量包段、責任到所”的管理辦法,並根據當時的黃河來水、降雨等情況及時調整有關指標。引水結束後,對用水計畫執行情況進行總結,超計畫比例用水部分加價20%收費,促進了節水工作的開展。

(4)狠抓計量供水,節水效果明顯。位山灌區農業用水經歷了不收費(1979年前)、按畝收費(1979-1983年)和計量供水按量收費(1984年後)等階段。1992年至1997年市、縣兩級水價為、每立方米2.8分(以支渠進口為計量點),1998年後逐步調整為目前的5.2分,約占相應成本價的70%。灌區內受益縣(市、區)實際供水價格按供水成本進行梯段核定,即按輸水距離遠近核定水價高低,做到供水費用合理負擔。同時,通過推行非適時季節用水價格優惠和“超計畫比例用水加價”等政策,進一步促進了灌區均衡受益和節約用水工作的開展。位於灌區下游的高唐縣,在全部實現計量收費到鄉(鎮)的基礎上,自1996年起,採取由點到面、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辦法,對其上游趙寨子鄉的44個自然村進行了計量供水到村的試點。2000年該鄉全部實現了計量收費到村,年均節水45.13萬m3,農民減少水費支出14.3萬元,人均減少5.05元。

工程措施

多方籌集資金,發展各種節水灌溉工程。位山灌區自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後,在地方財政和自身經濟狀況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抓住各種機會,通過利用引黃人衛、引黃濟津等工程資金以及水利專項經費、水費及農民自籌等多種形式,積極籌措資金,1998年以後又借列入國家灌區節水改造的機會,連續6年進行渠道襯砌和建築物改造,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到2003年,灌區骨幹渠道襯砌長度達95km,占總長度的345%;灌區還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推廣先進的灌水技術,已、發展地面移動式軟管灌溉12.5萬hm2,低壓管灌2.23萬hm2,噴灌1520hm2,微灌(包括滴灌和微噴灌)5150hm2,改造畦田面積2660hm2,共占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的43.3%。

科技措施

為提高灌區管理水平,促進管理工作科學化和現代化,1984年灌區與清華大學水利系開始了計算機技術套用方面的合作,開發研製了一批實用軟體,特別是《位山灌區配水調度套用型》被鑑定為國內領先水平,1991年投入用水管理工作,實現了水量調度科學定量決策。之後,灌區又陸續安裝了水位遙測系統和閘門遠程監控系統,減輕了勞動負擔,提高了水量調配水平。近幾年,灌區進一步加強了信息技術在農業節水中的套用研究,開展了灌區“四水”轉化試驗研究、田間墒情監測、灌溉信息採集與現代化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果。

法律措施

為維護灌區的合法權益,先後組建了灌區派出所和水政監察大隊,水政、公安聯合作戰,及時查處水事案件。特別是在用水緊張期間,派出所和水政監察大隊沿堤巡查,打擊偷水霸水等犯罪分子,制止隨便啟閉閘門現象,為合理調配水量和節約用水創造了良好環境。

取得效果

減輕了泥沙處理負擔

泥沙處理問題已成為灌區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通過各種節水工程的興建和管理措施的運用,灌區每年相應減少引黃水量1.94億m3,每年少引沙212萬m3,可減少清淤占地26hm2,節省各種費用支出940萬元。

擴大、恢復和改善了灌溉面積

隨著聊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城鎮居民生活以及其他方面需水量相應增加,在沒有增加引黃水量的情況下,由於採取了各種節水措施,灌區擴大、恢復灌溉面積3.2萬hm2,改善灌溉面積7.7萬hm2,在實灌面積增加的同時,下游的用水保證率也得到了提高。

社會及環境效益顯著

由於引水量減少,相應減少了引沙量,減輕了泥沙處理負擔和池區泥沙危害,減少了占地,延長了沉沙池的使用壽命,緩解了池區社會矛盾,減輕了農民的清淤負擔,促進了灌區二、三產業的發展。節水灌溉的實施,減少了滲漏量,緩解了鹽鹼化威脅。另外,通過增加生態用水,帶動了城區遊樂設施建設,特別是向東昌湖、古運河和徒駭河供水,美化了江北水城,促進了水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存在問題

1.對節水的認識有待提高

目前,廣大民眾思想上還存在“黃河之水天上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舊觀念,浪費水的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另一方面,水利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以及節水灌溉的重要性還沒有在全社會形成共識。

2.管理體制不適應節水的需要

位山灌區實行的分級管理體制不利於灌區內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和水費使用管理,也不利於節水政策的貫徹落實。各縣(市、區)、鄉(鎮)為了本轄區的利益各自為政,不能協調一致,中上游地區經常利用地理優勢超引、搶引黃河水,不能發揮水資源的最大效益。特別是有的地方搭車收費,挪用水費,影響了灌區專管機構的形象和正常運轉。同時,由於縣、鄉兩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為了保護既得利益,在推行統一管理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模式時,阻力很大,影響了改革進程。

3.工程老化退化嚴重,配套程度差

目前灌區乾渠工程配套率為95%,支渠為50%,田間僅為20%。現有工程大多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於長期水價偏低,虧本運行,加上縣、鄉級水費不能專項用於工程續建和改建,致使建築物維修不及時,超期服役,老化退化嚴重。因支渠以下工程缺乏調控建築物,渠渠相通,溝溝相連,造成一渠引水,溝溝有水,不能合理控制和調配水量,跑水漏水現象隨處可見,同時,這一問題也嚴重製約了計量供水工作的深入開展。

4.水價不到位,投入不足

灌區執行水價僅為供水成本的70%,水的廉價性掩蓋了它的珍貴性,致使水價在促進節水方面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灌區的正常運營也受到一定影響。國家明確水費為經營性收費後,應大力發展測水量水工作,但在當前縣、鄉挪用水費問題突出,水價不到位,工程嚴重不配套的情況下,灌區全部實現計量收費到鄉、村一時還難以做到,個別縣、鄉收費時平均攤派的現象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消除。同時,水價提高因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緩慢、產值低而不穩仍有一定的阻力與困難。

5.測水量水體系不完善

由於管理體制、工程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計量供水、按量收費到鄉(鎮)特別是到村戶的難度很大。灌區目前還沒有全部實現按量收費到鄉(鎮),計量供水到村只是進行了一些試點,農戶上交的水費沒有和用水量相統一,形成了用多用少都一樣,甚至不用水也要交費的情況,節水與農戶的切身利益沒有直接掛鈎,所以灌水定額偏大,水量浪費嚴重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位山灌區實施西輸沙渠改造工程

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位山灌區西輸沙渠改造工程正在緊張有序地建設當中,現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逐步轉入齒牆砌築階段。位山引黃灌區是山東省最大的灌區,列全國六個特大型灌區的第五位,設計灌溉面積540萬畝。西輸沙渠是連線位山引黃閘與西沉沙池的渠段,全長15公里,主要為二、三乾渠控制的410萬畝耕地供水。西渠系統控制耕地面積占整個位山灌區灌溉面積的76%,且多次實施引黃濟津、引黃入衛(濟冀)跨流域供水。
位山灌區西輸沙渠年均過水量達8億多方,但由於調水調沙降低黃河河底高程、跨流域調水流量限制嚴格等因素,西輸沙渠長期大斷面、小流量引水,導致泥沙淤積嚴重。經過實地調查、深入研討和專家論證,單側改造,縮窄斷面,提高水流挾沙能力,實現泥沙遠送是最佳改造方案。預算總投資3900萬元,斷面底寬縮窄10米,共動用土方160萬立方米,預製和鋪設砼板9000立方米,改造支渠進水閘24座。
西輸沙渠改造工程面臨天氣炎熱、汛期降雨量大、施工時間緊等諸多困難,既要保證施工質量,達到改造效果,又要確保秋種造墒供水前完成任務,服務於秋糧豐收大局。因此,位山灌區管理處不斷強化施工管理,落實質量保障措施,抓質量,促進度,確保又好又快的完成施工任務。
一是嚴格規範施工管理。按照基建管理程式,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契約管理制。位山灌區市級專管機構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為項目法人,在省水利廳、市檢察院、市財政局、市水利局的監督下,通過公開招標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各參建單位責權利以契約形式得到明確和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施工企業內部嚴格落實“三檢制”。監理單位實行旁站監理同巡迴監理相結合的辦法,嚴密控制施工質量與進度。建設、監理單位抽調精幹人員組成質檢小組,逐工段、逐工序嚴格把關,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準進入下道工序施工。明確規定各標段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監理等質量檢查監督人員職責,實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三是廣泛套用先進經驗和技術。砼板預製使用震動平台和六邊形模具,提高了砼板密實度、光潔度和抗壓強度,增強了鋪設後的穩定性。土方工程採用挖掘機、鏟運機聯合作業,並按1:2合理搭配數量,有效提高了土方施工效率和質量。土壤乾容重檢測使用核子密度儀和貫入式檢測儀,更加準確快捷。渠道沖刷嚴重段採用乾砌石護底,順直平滑段利用舊砼板護底,節約投資,方便施工,且增強了防沖護底效果。砼板下鋪設複合土工膜,採取焊接方式,提高防滲效果。節水改造項目先進經驗和技術的推廣與使用,有力地提高了工程建設標準。

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

四是營造良好施工好境。深入廣泛地宣傳工程實施的意義和作用,贏得工程所在地各級黨委政府和沿渠民眾的理解與支持。主動超前開展遷占工作,及時丈量工程占地與清除附著物,遷占、水政、灌區公安派出所聯合作戰,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全力做好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安全生產責任,積極開展“創優質工程、樹企業形象”活動,推動文明施工。良好的施工環境為工程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西輸沙渠改造工程計畫於2008年9月底完成。工程竣工後,將切實改善西輸沙渠供水條件,提高水流挾沙能力,實現遠距離輸沙和分散沉沙,年均可減少西輸沙渠泥沙淤積100餘萬方,節約清淤費支出600餘萬元,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西輸沙渠清淤占地難、土壤沙化和環境惡化等問題,改善沿渠民眾生產生活條件.

著名灌區與機電排灌工程

機電排灌常用於無自流排灌條件或採用自流排灌不經濟的農田排灌、人畜飲水、城鎮供水、圍海造田、抽水蓄能及跨流域調水等,它在保證農業全面豐收,促進農業水利化、機械化、電氣化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