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1950年,獲得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BertrandArthurWieeiamRussel,1872—1970),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學者。是當今時代理性主義和人道主義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與言論自由的見證人,其哲學真正體現了諾貝爾先生當初創設諾貝爾文學獎的初哀,他使諾貝爾的思想在新的時代得到新的光大:他們對人生持有相似的看法,兩人都不但是懷疑論者,而且都懷有烏托邦主義的高尚理想,並且真正由於對現實社會的悲觀看法而特彆強調人類行為的理性化。

生平經歷

1872年,羅素出生在英國威爾斯莫矛斯郡一個貴族世家。幼年時父母雙亡,是祖母將他撫育成人。1890年他考人劍橋大學攻讀數學,三年後轉攻哲學。1908年成為劍橋大學講師(後任研究員),這一年,他與人合作開始寫作著名的《數學原理》,三年後,《數學原理》發表。作為哲學家,羅素的主要貢獻在於數理邏輯方面,是邏輯原子論和新實在論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以此為基礎的現代分析哲學在西方近代哲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為社會活動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多次發表聲明和演講。二戰期間,還因為反戰坐了六個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羅素作為他生活的時代的思想界的泰斗,一直是當時全世界注意與爭論的中心人物,研究。著述並應付多種挑戰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責任。在人類知識和數理邏輯這兩個領域,他的創穫也是空前的。 

1946年,74歲的羅素髮表了著名的巨著《西方哲學史》,他深厚的功底與敏捷的思維在書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羅素在書中提出研究哲學應當採用客觀的態度,不論研究對象是誰,研究者應當先設身處地地站在研究者的立場,完全徹底地體悟其思想底蘊及全貌,方可做到公正地評判。此外,羅素還特彆強調“我們必須學會堅持提問的權利,但特別注意在懷疑的同時不要喪失思想的敏銳。” 

羅素一生的追求可說是力圖作為大眾良知最熱烈的發言人,其著作總是能夠出色地把艱深的學術思想深入淺出地普及於大眾,這些著作即使是從純文學的角度看,也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西方哲學史》。《人類知識的範圍與界限》(1948)。《懷疑論》(1948),《權威與個人》(1949)以及《我的哲學思想的發展》均無例外。1950年由於他“多產而重要的哲學著作,並以此成為人道主義與自由思想的代言人”而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1959年,羅素髮表了《西方智慧》後,開始了《羅素自傳》的創作,並在1967年95歲高齡之際完成了自傳的寫作。

羅素是20世紀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之一。他一生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學、數學、科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歷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個方面。羅素的首要事業和建樹是在數學和邏輯領域,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逝世。

主要著作

在研究的同時,他寫下了眾多著作,幾乎涉及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如《哲學問題》(1912)、《社會重建原理》(1916)、《神秘主義與邏輯》(1918)、《心的分析》(1921)、《婚姻與道德》(1929)、《教育與社會秩序》(1932)、《權力論》(1938)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