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施瓦爾茨科普芙

伊莉莎白·施瓦爾茨科普芙

伊莉莎白·弗里德里克·舒瓦茲科普夫女爵士,(1915年12月9日於亞羅欽-2006年8月3日施倫斯),原名Olga Maria Elisabeth Frederike Schwarzkopf)是一位德國歌劇歌曲演員。她被視為20世紀後半葉女高音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尤擅長莫扎特和理察·施特勞斯的歌劇演繹。她在1953年與瓦爾特·萊格結婚,得英國國籍。在2006年8月2日夜晚到3日的凌晨間,於睡眠中過世,享年91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伊莉莎白·弗里德里克·舒瓦茲科普夫女爵士,(1915年12月9日亞羅欽-2006年8月3日施倫斯),原名Olga Maria Elisabeth frederike Schwarzkopf)是一位德國歌劇歌曲演員。她被視為20世紀後半葉女高音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尤擅長莫扎特理察·施特勞斯的歌劇演繹。她在1953年與瓦爾特·萊格結婚,得英國國籍。在2006年8月2日夜晚到3日的凌晨間,於睡眠中過世,享年91歲

人物介紹

伊莉莎白·施瓦爾茨科普芙 (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德國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波蘭,曾入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學習,後被吸收為柏林歌劇院獨唱演員。引人注目的第一個角色是《那克索斯島上的阿麗安娜》中的澤比涅塔。1947年起,從花腔女高音轉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劇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浪子生涯》初演時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舊金山首次飾演《玫瑰騎士》中的瑪莎琳,九年後又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飾演同一角色。嗓音特色

她的嗓音婉轉、靈活、純淨,演唱表現風格細緻深刻而又豐富多彩,不僅探究作品的風格和內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處理。她擅長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和德奧藝術歌曲。音樂評論家們認為,她在藝術歌曲方面所樹立的豐碑,沒有第二個女歌唱家能與之匹敵。 
與義大利不同,德國並不以盛產女高音、男高音而聞名,除了那些著名的華格納男女高音外,就少有成就卓著的歌唱家,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這種情況尤其明顯。然而,在這種凋零局面下卻有一位傑出的女高音歌唱家脫穎而出,她就是施瓦茨科普夫,被卡拉揚譽為“最偉大的獨唱家”的女高音。

人物生平

伊莉莎白·施瓦茨科普夫1915年12月9日生於波蘭的耶洛欽,童年時代施瓦茨科普夫就在波蘭度過,並接受了初步的音樂教育。1932年,施瓦茨科普夫考人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專修聲樂,同時還兼修鋼琴、中提琴和理論作曲,在校期間施瓦茨科普夫即以好學、博聞而知名。1938年她以優異成績從音樂學院畢業,並且獲得國際聯盟獎,這也是對她寒窗苦讀的回報,同年,施瓦茨科普夫進人柏林國家歌劇院,初次職業登台的劇目是《帕西法爾》,她在其中扮演少女的角色。
很快,施瓦茨科普夫就得到了成名的機會,國家歌劇院安排她出演《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中的策爾比娜,對於施瓦茨科普夫這樣的新手而言,策爾比娜太富有挑戰性了,也夠難的,但是,施瓦茨科普夫還是獲得了成功。不久,她又得到了一個討巧的角色,飾演《藝術家的生涯》中的繆塞塔,一首《獨自在街上》唱得輕鬆自如,贏得觀眾好評,施瓦茨科普夫初露鋒芒。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聲樂技術,施瓦茨科普夫拜著名聲樂教育家伊沃根為師,開始了艱苦的學習,大約從這時起,施瓦茨科普夫放棄了以前唱過的較偏重花腔的路子,轉而投入對抒情角色的鑽研。1942年,施瓦茨科普夫在柏林舉行獨唱音樂會,贏得著名指揮大師伯姆的讚賞,他馬上邀請施瓦茨科普夫參加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演出,施瓦茨科普夫從此聲譽鵲起。1945年戰爭結束之後,施瓦茨科普夫因涉嫌戰爭期間與納粹合作遭到禁演,後免於起訴。
1947年,施瓦茨科普夫恢復了舞台演出,並正式從花腔女高音轉向抒情女高音。她先後在斯卡拉歌劇院、科文特花園劇院和薩爾茨堡音樂節演出,這段時間她扮演的《唐璜》中的埃爾薇拉廣受好評,人們對她美妙的音色和優雅的舞颱風范傾心不已。施瓦茨科普夫的音色溫暖清澈,應當說是非常甜美,她很注重風格,表情特別細膩,分句完美,呼吸恰到好處,難怪挑剔的維也納人、柏林人對她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就在這段時間,施瓦茨科普夫結識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著名唱片製作人李格,後來,兩人結婚。
1948-1949年演出季,施瓦茨科普夫作為客座演員參加了科文特花園劇院的演出,在英國,她在短短的一個演出季里演唱了蘇珊娜、帕米娜、咪咪、吉爾達等角色,引起轟動。此時施瓦茨科普夫的聲樂技巧又有了全新的提高,她演唱的這些角色大多不以誇張特殊的聲音贏得成功,而是在自然平淡中見真情,她的演唱風格可以用細膩二字來概括,聽來如春風拂面,使人愜意不已。
1951年,施瓦茨科普夫在維也納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浪子的歷程》,她扮演劇中人物安妮,這是一個矛盾複雜的現代歌劇角色,很難對她的聲音進行歸類,此前,許多人擔心施瓦茨科普夫無法勝任甚至會出醜,但首演的結果卻令人刮目相看,施瓦茨科普夫的確與眾不同。50年代,施瓦茨科普夫來到美國發展,在舊金山歌劇院和大都會歌劇院,施瓦茨科普夫均演唱了《玫瑰騎士》。施瓦茨科普夫的德語發音純正,特別能闡發德語語音之美。除了正統的義大利、德國歌劇,她還是著名的輕歌劇歌唱家,她演唱的《蝙蝠》至今還是該劇歷史上的經典名演之一。
60年代,施瓦茨科普夫熱心投人到唱片錄音工作中,她在唱片方面的成就當然得益於自己的丈夫——李格,李格為施瓦茨科普夫度身定作了許多臉炙人口的名作。1961年,施瓦茨科普夫與薩瑟蘭。卡普切里等人合作灌錄了《唐璜》,擔任指揮的是大師朱里尼,這是該劇錄音歷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時刻。兩年後,施瓦茨科普夫與昔日提攜自己的恩公伯姆合作,他們同樣挑選了一部莫扎特作品——《女人心》,這次成功的合作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完美的《女人心》版本,也為施瓦茨科普夫贏得了更多的榮譽。
施瓦茨科普夫的曲目範圍相當廣,這當然得益於她參與的大量錄音工作。在20世紀聲樂藝術家中施瓦茨科普夫的錄音是非常出名的,而她的丈夫李格很能挖掘施瓦茨科普夫的潛力,使她的曲目範圍不斷拓展。在青年時代,施瓦茨科普夫的曲目集中在莫扎特,她的純淨嗓音適合唱一些略帶花腔的角色,如《唐璜》中的埃爾薇拉和《費加羅婚禮》中的蘇珊娜等。接近中年,她的戲路發生了一些變化,開始涉足抒情角色,如《圖蘭多》中的柳兒以及《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三位女主角等等,這時,她的演唱技巧發生了變化,音量變大,呼吸也更深了,對高音的衝擊力更強,我們可以從她演唱的《阿拉貝拉》等理查·施特勞斯歌劇中體會出這些變化。除了歌劇,施瓦茨科普夫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藝術歌曲演唱家,她曾經演唱並灌錄過包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勞斯在內的許多德奧作曲家的藝術歌曲。施瓦茨科普夫具有深厚的音樂素養,在柏林高等音樂學校期間,她就專修過兩年的作曲,因此,對藝術歌曲的了解與剖析能力遠遠超過同時代的許多同行,她演唱的藝術歌曲不僅音色優美動聽,更重要的是表情、分句貼合歌詞內容和曲式特徵,同樣一首歌曲可以被她唱得變化多端、細緻人微,難怪指揮大師卡拉揚要稱讚施瓦茨科普夫為“最偉大的獨唱家”。
1971年,施瓦茨科普夫到香港演出,這是香港歷史上首次世界級歌唱大師舉行演唱會,同時,施瓦茨科普夫在亞洲舉行了多場音樂會。從1974-1976年,施瓦茨科普夫在歐美各地舉行系列告別演唱會,規模超過了當年吉利的系列告別演唱會,許多觀眾滿含熱淚聽她演唱那些熟悉的曲調,他們明白世界樂壇又有一位大師將息影舞台。最後,她在倫敦完成告別演唱會,正式退休,告別了自己熟悉了四十年的聲樂舞台。
晚年,施瓦茨科普夫致力於研究早期巴洛克聲樂作品,還義務為丈夫李格到世界各地試聽,發掘新的聲樂人才。1990年12月9日是施瓦茨科普夫75歲生日,全歐洲開展了一系列慶賀活動,這一年8月,她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舉辦大師班,10月接受格拉斯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1月到斯圖加特出任沃爾夫國際聲樂比賽評審,12月11日在斯圖加特舉行紀念音樂會。1995年,施瓦茨科普夫80歲生日時,許多音樂界名流齊集薩爾茨堡,在紀念演出中,主持人出人意料地播放了施瓦茨科普夫1939年演唱《卡門》時的片斷,看到24歲時的施瓦茨科普夫,人們不禁激動地流下了熱淚,大家全體起立鼓掌,向這位最偉大的獨唱家致敬。

個人履歷

在德國的年青時代

伊莉莎白·舒瓦茲科普夫是一校長之女。小童時期就已顯出其對音樂的熱愛,13歲就在馬德堡學校表演上演唱了格魯克的奧菲歐與艾萊蒂斯的艾萊蒂斯。1934年她到柏林音樂高校學習音樂。開始的時候她學習女中音,後來才改作花腔女高音
1938年4月15日舒瓦茲科普夫迎來自己的首演,地點是夏洛特堡的德語歌劇院,她飾演了華格納帕西法爾中第二位花女郎。她前後留在柏林4年。

維也納時代

二戰後,她到維也納加入到卡爾·伯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夢幻陣容中。她有時也會到維也納戲劇院飾演普契尼波希米亞人 (歌劇)中的咪咪和威爾第茶花女中的維奧列塔。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歐洲之行里,她在倫敦(皇家歌劇院)中參演莫扎特的歌劇唐璜1948年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里飾演玫瑰騎士中的元帥夫人。
而她在皇家歌劇院的首演則是在1948年1月16日,飾演魔笛的帕米娜,在斯卡拉的首演則是在1950年6月29日,演唱貝多芬莊嚴彌撒。1951年9月11日她參與了斯特拉文斯基歌劇浪子的歷程的首演。她在1964年10月13日首次在大都會歌劇院登台,演唱元帥夫人。

合作時代

1946年3月舒瓦茲科普夫在EMI製作人華爾特·萊格面前試唱沃爾夫歌曲Wer rief dich denn?(是誰呼喚你?)並獲得EMI的契約。和萊格的合作之中兩人產生感情,並於1953年10月19日在艾普森成婚。
1960年代,舒瓦茲科普夫只演幾個角色:唐璜里的Donna Elvira,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女伯爵,理察·史特勞斯隨想曲中的女伯爵,玫瑰騎士中的元帥夫人,風流寡婦中的漢娜,還有威爾第法斯塔夫 (威爾第)中的愛麗絲·福特。

教育家時代

1980年代舒瓦茲科普在其大師班授課。她對自己嚴格,對學生也嚴格。她要求學生要發聲清晰,順滑。 她的學生有瑞內·弗萊明,湯瑪斯·漢普森,馬蒂斯·歌內,Elizabeth Norberg-Schulz,Mitsuko Shirai,Uwe Heilmann和Cornelius Hauptmann。

告別,批評和榮譽

1971年12月31日舒瓦茲科普夫在布魯塞爾的莫尼歌劇院裡作了歌劇告別演唱,還是扮演了她的元帥夫人。接下來的幾年她只演唱了歌曲,1979年3月17日她作了歌曲告別演唱,地點是蘇黎世。2002年起她定居於福拉爾貝格,只是零星授課。
1982年音樂史學家奧立佛·拉特科波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文中提到舒瓦茲科普夫在1940年1月26日提出了納粹黨入黨申請,並於3月1日被批准入黨。紐約時報甚至嘲弄她為“Nazi-Diva”(納粹女歌手)。舒瓦茲科普夫首先提出聲明,當時她是為了自己不至於像其父親那樣被職業禁止所制肘,提出了申請,但申請並未受批准。在1983年一月一次泰晤士報的採訪中,她起先否認了自己的入黨。但當記者拿出證據之後,她就改變了口供。雖然舒瓦茲科普夫承認了入黨的事實,但是她稱自己並未從黨員身份中有所求: "Es war das gleiche wie einer Gewerkschaft beizutreten und mit dem gleichen Grund: um einen Job zu haben."(那就好像加入一個工會,無為其他,只是為了得到一份工作。)後來還有新的發表物指出,舒瓦茲科普夫的納粹史甚可追溯到1940年前,理由是她在黨慶祝會上演唱過,戰爭期間在武裝黨衛隊前也作過露面,甚至還有猜測她參與了戈培爾的帝國宣傳部的工作。
1983年她成為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榮譽會員。1990年她成為巴登-符騰堡的女教授,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則授予她“Litteris et artibus”勳章。1992年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她DBE勛銜。2006年她獲得了ECHO音樂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