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浪子

歌劇浪子

歌劇浪子是卡洛斯·紹拉導演,洛倫佐·巴爾杜齊等主演的作品,於2009年上映。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歌劇《唐璜》(Don Giovanni)創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中心人物並不是天才莫扎特,而是通常被忽視的詞作家達彭特。達彭特的的人生就如歌劇中人物一樣豐富多彩。猶太血統的他被迫改信基督教並接受牧師的訓練,然而放蕩不羈的他同情婦生了一個孩子。置譴責於不顧的達彭特又開了一家妓院,並因此被逐出威尼斯。來到維也納之後,達彭特很快見到了國王,身為歌劇愛好者的國王將他與莫扎特撮合到一起,成為合作夥伴。達彭特因被同時代的卡薩諾瓦打動而勸說莫扎特創作一部新歌劇,而這就是《唐璜》。
唐·喬瓦尼是一個不知羞恥、放蕩成性的男子,他毫無顧忌地追尋情慾及死亡。無論是在勾引異性,還是在對待作為不屈力量象徵的石像時,無政府主義者唐·喬瓦尼永遠隨心所欲、不假思索。面對眾人要求悔悟的警告,他不以為然。他毫無畏懼地向石像伸出手,最後被拖入地獄。故事以謀殺開場,以滅亡結尾。作為一部關於情慾的偵探歌劇,《唐璜》也是莫扎特的夜曲。可見,導演正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尋找一種答案。

幕後製作

影片是西班牙大師級導演卡洛斯·紹拉78歲高齡時推出的最新作品,以18世界義大利浮華的歌劇聲色場為背景,從一個相當獨特的側面反映了藝術創作的過程。影片的主人公是義大利18世紀抒情詩人、歌劇詞作者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他曾與莫扎特合作過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以及《女人心》。 不僅是合作者,經歷豐富的達彭特還是年輕七歲的莫扎特的引路人和照料者,擔任著處理女歌唱家之間爭風吃醋在內的多重任務。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攝影師是曾為《巴黎最後的探戈》、《現代啟示錄》以及《末代皇帝》掌鏡的維托里奧·斯托拉羅,他的鏡頭令十八世紀的維也納街道連同歌劇演出的舞台一起活了起來。
導演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生平
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西班牙電影史上和路易斯·布努艾爾齊名的國際級電影大師,1966年憑藉批判佛朗哥政權的影片《狩獵》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大獎後,卡洛斯·紹拉就一直是世界各大電影節的常客,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
1932年1月4日,卡洛斯·紹拉生於西班牙阿拉貢省的胡亞斯卡市(Huesca)一個中產之家,母親是鋼琴家、哥哥則是個畫家,紹拉很小的時候就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那時候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無奈一次小腿的意外受傷使他的這個夢想破滅,於是走上了輝煌的影像之路。
18歲的時候,紹拉成為一名攝影師。1953年至1957年在馬德里電影學院接受了4年導演訓練,1958年到1963年接著留校任教6年,講授劇本寫作及導演相關課程。在這段期間,他專注於紀錄片,1959年完成第一部劇情片,1963年之後作品漸受國際重視,1974年和1976年兩度榮獲坎城影展評審會特別大獎,1981年榮獲柏林影展大獎,從事影視生涯四十多年的紹拉,他的特色就是環繞著“死亡”、“孤寂”、“家庭”、“夢想”這些深奧的主題,從這些主題中可以洞悉他在第七藝術的深厚造詣及寬廣胸懷。
卡洛斯·紹拉的影片的最大特色就是影片中的音樂與舞蹈的特色,尤其是他的弗拉明戈舞蹈三步曲,更是讓他贏得了諸多光環。他也被公認為是最有西班牙特色的導演,他的《血婚》更是史無前例地以歌舞片的身份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另外一部展現探戈舞魅力的《探戈狂戀》更是讓他囊括了那一年西班牙國內所有的電影獎項。
“探戈”最大的特色,在於舞者面部表情及肢體姿態的高度展現,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著相當深奧的學問,演出時舞者臉上表情嚴肅,所要表現的是他們之間深情的凝望,而在舞蹈之中,男女舞者優雅地交纏著,現場觀眾可以從舞者的每一個動作中,感受到舞者們所要訴說的一段段浪漫愛情故事。在探戈的世界裡,愛情是一場遊戲,儘管其中有贏家也有輸家,但是男女雙方都是算自願加入這場遊戲的!麥當娜所主演的電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掀起了一陣優雅的復古風,而真正呈現優美的探戈(Tango)舞蹈於全球觀眾眼前,則是紹拉這部《探戈狂戀》,把探戈精神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在弗拉明戈舞三步曲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卡洛斯·紹拉又創作了西班牙天才畫家戈雅的傳記電影《波爾多的欲望天堂》,展現了晚年戈雅的豐富內心世界。
看看這個頭髮已經灰白,精神卻依然很好的老頭,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還準備幹些什麼——“拍更多更多的電影,因為那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他自己是這么說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