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帕爾汗

伊帕爾汗

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發動叛亂,伊帕爾汗的叔叔額色尹及兄長圖爾都率部配合清軍平叛。次年,伊帕爾汗隨圖爾鍍進京,入宮並被封為"和貴人"在宮中的身份列為主位。

簡介

那個來自回疆的美麗女子

伊帕爾汗伊帕爾汗

那個傳說渾身散發著麝香味的傳奇女子。 你的美麗如同天山的雪蓮,純潔無瑕。 你迷人的香味如同草原的牧歌,悠悠揚揚,飄蕩在空曠的草原上,等著我們去尋覓芳蹤。

美麗的傳說

“伊帕爾汗”是西域流傳了幾個世紀的故事。在很久以前,西域有一個富有的巴依,在那大片大片美麗的山林和草地上,他那美麗可愛的小女兒快樂的生長著,一天這個可愛的小女兒玩耍回來的時候,手持一束紫色淡雅的小花,周身散發著奇香,數日不散,大家十分驚奇,從此便給這個可愛的女孩起了個美麗的名字—伊帕爾汗。在維吾爾語裡“伊帕爾汗”就是“香姑娘”的意思。伊帕爾汗長大後不僅天生麗質、嫵媚動人、天資聰慧,而且她身上的那股奇香就沒有間斷過,從此伊帕爾汗和這種紫色而神秘的小花結下了不解之緣。原來伊帕爾汗那天去的是一片天然的薰衣草田,後來她也常去玩耍。富有的巴依便命人將那片薰衣草田精心看護,視為神草。後來一代帝王乾隆皇帝選妃,伊帕爾汗被選中,因其滿身的奇香,被乾隆皇帝賜名香妃,甚為寵愛。香妃卒後,乾隆皇帝按其遺願,將遺體用馬車運回西域,葬於阿巴霍加墓,人稱香妃墓。1914年故宮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裝像》為題的清代女子戎裝油畫像。

伊帕爾汗的由來

去過新疆

的朋友也許都知道“伊帕爾汗”,在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或者商場裡,隨處可見這個出自新疆伊寧的著名化妝品大幅廣告,因為“伊帕爾汗”的熏衣草精油在全疆,乃至內地,名氣實在是太大了。許多朋友們只知道維吾爾語“伊帕爾汗”的意思是“香姑娘”,卻不一定知道維吾爾人把香妃稱為伊帕爾汗。在新疆,言及香妃,不得不聯繫到位於喀什東北約5公里處的“香妃墓”。這裡有著各種令人置疑的傳奇,也有著讓人嘆為觀止的美麗景觀,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2A級旅遊景點。

伊斯蘭教聖裔

這座伊斯蘭教聖裔的陵墓,始建於1640年前後,據說墓內埋葬有同一家族的5代共72人,有大小58座墳丘。第一代是伊斯蘭著名傳教士玉素甫和卓,他死後,其長子阿帕克和卓繼承了父親的傳教事業,成了17世紀著名的伊斯蘭教白山派的首領,並一度奪得了葉爾羌王朝的政權。阿帕克和卓死於1693年,也葬在此,由於其名望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後來人們便把這座陵墓稱為“阿帕克和卓麻扎”。

整個陵園是一組構築的十分精美宏偉的古建築群,其中包括(陵墓、教經堂、大禮拜寺、門樓、水池和花園)等。陵墓,也就是主墓室,是建築群的主體,高26米,底面橫長39米,頂呈圓形,圓拱直徑17米,外面用綠色琉璃磚貼面。陵墓廳堂高大寬敞,平台上排列著墳丘,墳丘是用白底蘭花琉璃磚砌成,晶瑩素沽。大禮拜寺在陵園的西半部,名為“艾依提甲衣”,節日期間供教徒們做禮拜用。小禮拜寺和門樓是一組最外面的建築物,彩繪和磚雕圖案極為精美。寺外有一池清水,樹木參天,清幽宜人。堪稱集維吾爾族建築與園林藝術於一體的綜合藝術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