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彝

令彝

西周饕餮紋方令彝或簠,貴族食器或食鼎 ShiDing貴族食器或食鼎,內底有銘文,表面泛金體積213x130x208mm重2400克簠fǔ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簠出現於西周早期,主要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

簡介

令彝令彝

令彝,中國西周早期青銅器。又稱夨乍父丁彝。作器者為夨令,因又稱夨令彝。相傳1929年於河南洛陽馬坡出土。著錄者每誤認此彝為二器,實僅一器。今存美國弗里爾美術館。彝為長方體,通高34.1厘米,寬24.6厘米,器口長19.3厘米,寬17.7厘米。蓋及器腹飾雙夔紋構成的大獸面紋,口沿下飾雙尾龍紋,方足座飾分尾小鳥紋。自蓋鈕至足座四邊皆附鉤形扉棱。器有銘文14行、187字,蓋銘同而行款稍異。

銘文記述

周公之子明保在成周舉行祭祀並受命尹“三事四方”。三事四方,指百官和在成周的亡商諸侯。明保可能是周公旦之孫名明者,保是其官職。有人則認為是伯禽或君陳。

銘文大意

銘文記述周公之子明保在成周舉行祭祀並受命尹“三事四方”。大意是說,明公接受(昭)王之命出任“卿事寮”。他於十月癸未這一天的早上,上任前,他先來到成周;次日甲申到成周的京宮祭祀先王;再次日乙酉又到康宮祭祀前王;所有祭祀完畢之後,來到洛邑王城祭祀。最後落腳於王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