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聲

人聲

聲樂術語,指由於聲帶的振動而發出的聲音,也稱“嗓音”。根據人類男女的不同,以及各人生理、音色、音域、風格等的差異,可以分為:音色華麗、富有彈性的花腔女高音;音色柔和、甜美的抒情女高音;音色粗壯、響亮的戲劇女高音;音域稍低於女高音者稱次女高音或女中音;男聲之最高音,音色柔和明亮,稱抒情男高音;音色粗壯之男高音稱戲劇男高音,專演丑角的稱滑稽男低音;專演正派之男低音稱莊重男低音。

詞語

【詞目】人聲

【拼音】rén shēng

【釋義】人類在說話、歌唱、哭泣或喊叫時發出的聲音。唐 張守節《史記正義》:“漢儀注云:有稱萬歲,可十萬人聲。”

人因聲帶的振動而發出的聲音

聲樂術語,指由於聲帶的振動而發出的聲音,也稱“嗓音”。根據人類男女的不同,以及各人生理、音色、音域、風格等的差異,可以分為:音色華麗、富有彈性的花腔女高音;音色柔和、甜美的抒情女高音;音色粗壯、響亮的戲劇女高音;音域稍低於女高音者稱次女高音或女中音;男聲之最高音,音色柔和明亮,稱抒情男高音;音色粗壯之男高音稱戲劇男高音,專演丑角的稱滑稽男低音;專演正派之男低音稱莊重男低音。

人聲,由氣流聲帶振動產生。在一定期間內,振動的次數多則聲調高,反之振動的次數少則音調低。一般的男性聲音低,女性聲音高。具體頻率如下:人聲:男:低音82~392Hz,基準音區64~523Hz

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

女:低音82~392Hz,基準音區160~1200Hz

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00HZ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的個體差異及言語之間的差異都是很大的。

四川最早傳播馬列主義的報紙

1922年2月7日,王右木在四川成都創辦並主編《人聲》報,開始深入淺出成都市檔案館藏《人聲》報創刊號地宣傳科學社會主義、剩餘價值、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等馬克思主義原理,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蘇俄及國際工人的運動。《人聲》報創刊號的《本社宣言》,旗幟鮮明地宣布其宗旨是:“直接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義,解釋社會上一切問題;對現實社會的一切罪惡現象,盡力地揭露和批評以促進一般平民的階級覺……”

《人聲》報是四川最早傳播馬列主義的報紙。《人聲》報在成都出版,但其影響不僅限於成都地區,原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四川大學前身)學生,四川省學生聯合會負責人張秀熟、袁詩蕘等進步青年,在成都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到順慶(今南充)教書,作為《人聲》報的特約通訊員和代辦員,每期在南充代售2、30份,使該報在當地的進步學生和知識分子中流傳。

由於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反對軍閥和封建主義,《人聲》報被當局視為洪水猛獸,在出版到第3期時,被四川省警察廳以“言論純為鼓吹社會主義而作”的罪名而勒令停刊。後經過王右木的抗爭,報紙得以復刊。但由於當局的不斷壓迫和經費的困難,報紙從始出日刊繼而改為周刊,最後改為旬刊,但仍難支撐,在斷斷續續出版了5個多月後被迫停刊。

熒幕上的形象在表達思想和交流感情時所發出的聲音,有獨白、對白、旁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