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節

人日節

人日節指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根據中國傳統習俗,當日為眾人的生日。人日亦稱為“人勝節”、“人慶節”、“七元節”、“人口日”及“人七日”。此節是中國古代比較重大的節日,但在今天其隆重程度稍有退減,不過在日本還相當流行。

基本信息

簡介

人日節人日節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又叫“人勝日”“人慶”等,民間傳說,女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傳說在古代,人和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雞的0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

每年“人日節”這天,人們都希望天氣晴好陽光普照,這樣,就代表新的一年裡平安順利。如果是陰雨天氣,便代表這一年運氣不好。所以,人們便會在這天舉行祈禱活動,祈求一年康順!

“人日節”的習俗,因地區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麵條,取健康長壽之意;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蔥(聰明)、韭菜(耐久)以及魚(有餘)、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團圓之意)等做成的“七菜羹”,借七種菜的諧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裡豐衣足食,家庭美滿幸福。

因為前六天代表的是動物們的生日,時間長了,便被人們忘了,但第七天因為關係到人類自己,便被人們有意識地保留了下來。

歷史

據說漢代已有人日習俗,至魏晉後更開始被重視。古人會於人日當天戴上“人勝”(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後,皇帝會賜彩縷、人勝及登高大宴群臣。若人日天氣晴朗,則主當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人日當天亦有放花炮、煙花等習俗,故人日亦是火的生日。
由於新春不同的日子為不同動物的生日,故亦有習俗,禁止宰殺當天生日的動物;人日當天亦不會對囚犯用刑.

文化內涵

人日節人日節

人日節的主要習俗有:

戴人勝: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七寶羹: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生: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傳說

人日節人日節

“人日節”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它的起源比中秋和重陽等節日還要早,在西漢時就已形成。東方朔在《占書》里記載,舊俗從正月初一到初八,各占一物,按次序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順理成章,正月初七成為人的一個大日子,即“人日節”。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的習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中國人通常會於過年期間享用象微吉祥的食物,而人日當天會吃的有七菜羹或七菜粥、及第粥、面線、盒子菜等。並會於庭院攤煎餅"熏天"。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則會以"七彩魚生"代替七菜羹。

七寶羹是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台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如此種種。

人日當天亦有放花炮、煙花等習俗,故人日亦是火的生日。由於新春不同的日子為不同動物的生日,故亦有習俗,禁止宰殺當天生日的動物;人日當天亦不會對囚犯用刑。

"人日"是用來提醒人們好好做人的日子,渡過了幾天休假和歡慶新年的氣氛,"人日"不再休息。

日本人也流傳了相似的風俗,相信這一天要吃"七草",他們吃的是芹、薺、五行、田豐子、佛座、鬚鬚子和蕙巴,在前一晚和當天早上六點之前要準備好菜,邊唱邊打鼓。

正月的和名是"睦月",表示親戚好友聚集一起和睦融洽地迎接新的一年。日本新年第一個節日是"人日節",也就是吃七草粥的日子。吃七草粥的習慣也是傳自古代中國

日本陰曆正月是陽曆二月,正是春草萌芽時期,往昔人們為了分享這種大自然的力量才摘取春草嫩芽回來煮成粥。不過現代日本則演變為年節吃了太多美食美酒,這天要讓胃休息,並有結束年節熱鬧氣氛的意思。

現代的七草粥材料都是超市幫主婦們準備齊全,不用特地到野地去找,而且這七草本來因地而異,也就是利用當地土產的春草嫩芽來做,現在大致統一為水芹、薺菜、繁縷、寶蓋草鼠麴草、蕪菁、白蘿蔔。就算沒有這七種材料也無所謂,找七種春天萌芽的青菜或可以吃的野草來做。

做法是先把七草煮熟(一、二分鐘就可以,蕪菁和蘿蔔切片煮久一點),再浸在冷水中去掉澀味,撈出用手隨意擠乾,最後切碎混入粥里,依個人口味加鹽。日式做法通常在粥內加日式湯頭,這樣就會隱約有甘味,不用加味素那類人工調味品。

另外,日本粥的做法跟台灣式的稀飯不同,要用沙鍋"悶"。先用中火煮開後,用勺子舀一下,以免米粒黏在鍋底,待煮成時會悶焦。之後蓋上鍋蓋用小火悶個四、五十分鐘左右,這期間都不能打開蓋子用勺子舀,關火前再打開鍋蓋放入切碎的七草,加鹽,用勺子舀勻,再蓋上鍋蓋悶個五、六分鐘左右便完成。

日本過年到了大年初七早上,人人都要吃"七草粥"(七菜粥)以遠離百病,這個習慣是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也就是吃加入蘿蔔葉、芹菜等七種青菜的稀飯,依地區不同,七草的內容也會不同。吃七菜時必須吃清,不可有剩餘或倒掉,以免"福氣"被倒掉。

不同地方吃的"七菜粥"所使用的蔬菜都各有不同含義。七菜羹主有兩種吃法,鹹的吃法採用蔬菜分別有白蘿蔔、芥蘭、菜心、大芥菜、春菜、大蒜及芹菜,煮製時把各種蔬菜放進高湯煮成,亦有加入豬肉及蝦米調味。甜的吃法則採用大菜、香菜、菜心、芹菜、芥蘭等素食蔬菜,先爆香蔬菜,再加入醬油及糖調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