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設計生命

人工設計生命

人工設計生命,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創造出首例由人造基因控制的細胞,他們用“四瓶化學物質”為他們的“人造細胞”設計了染色體,然後把這個基因信息植入另一個修改過的細菌細胞中,這個由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具有自行複製的能力。

概述

第一個人工合成的細胞――“辛西婭”的顯微圖第一個人工合成的細胞――“辛西婭”的顯微圖
人工設計生命,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於2010年5月20日宣布在人造生命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的研究所已創造出首例由人造基因控制的細胞,他們用“四瓶化學物質”為他們的“人造細胞”設計了染色體,然後把這個基因信息植入另一個修改過的細菌細胞中,這個由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具有自行複製的能力。然而這項研究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卻需要進行哲學和倫理的考察和評判。

倫理態度

1、隨著20世紀70年來以來套用倫理學的興起,人們關於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人體試驗、克隆技術、試管嬰兒、胚胎乾細胞等問題都進行深入的討論。文特爾新宣布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具有了合成生命或者說不依賴於自然界而創造新物種的可能。
2、持此項研究的人們認為,這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裡程碑式的成果,它可以在解決環境污染、能源危機和人類疾病方面發揮重大作用。而且,包括文特爾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人工合成基因組只不過是人工生命研究的起步,創造更高級的有機體及其生長環境還需要科學家們長時期的努力,將這一技術加以套用則是更晚的事情。因此,這一研究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尚且不是我們需要擔憂的問題。
3、更多的人提出反對意見,直接表示應該停止相關研究。他們對於此項研究的擔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這種合成生命的研究是對生命的褻瀆、對生命本質的篡改,是以人的身份扮演上帝的角色;二、從長遠眼光看,這項新技術可能會給人類生命和環境帶來潛在的巨大危險,比如由此產生的生物武器可能會危害甚至毀滅人類社會。因此,在人類沒有真正弄清這項研究的意義之前應該暫停此類研究。
4、還有一種相對溫和的立場。學者們在肯定此項技術對人類有意義的同時提醒人們關注其安全性問題。但伴隨的風險同樣巨大我們需要為這種激進研究提出新的安全評估標準,以免它被軍方或恐怖主義者濫用。儘管如此我們需要看到這項具有“人類創世”意義的研究不只是為我們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讓我們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它同時也衝擊著千百年來的人性論和價值觀,引發了人們相應的哲學和倫理學思考。

還原理論

人工設計生命人工設計生命
1、還原論的世界觀,無法預料的災難性後果,西方近代哲學的自然觀是還原論的世界觀。它首先對自然界的整體進行分割和拆卸,尋找構成自然界的最小單位,把自然物質世界還原為分子和原子,然後用分子和原子去解釋自然界的整體性質。原子分子被看成是物質實體世界的組成部分,而世界整體則是由它的局部實體組裝起來的。這種世界觀不僅統治了哲學思維,而且也統治了工業生產的實踐領域,成為工業文明的靈魂。正是這種還原論的世界觀,一方面瓦解了自然界的整體秩序,另一方面,又以人工秩序取而代之,從而使人類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2、現代生物技術同近代科學一樣,它對生命的理解和解釋仍然是還原論的。它把整體的生命系統還原為個體的生命,進而又把個體生命還原為生命的遺傳信息――DNA,生命的複雜的整體性聯繫不見了,環境對生命有機體的制約作用,以及個體生命對環境的依賴關係也不見了。生命有機體的所有的結構和功能都被簡寫為DNA――一種生命的遺傳信息。
3、同近代還原論世界觀不同的是,DNA已經不再是“實體”,而是“信息”;它不再是事物整體的組成部分,而是控制生命有機體的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論是克隆技術的“複製生命”,還是現在的通過合成基因的方法“創造生命”,都是把生命還原為一種簡單的構成;它既不考慮自然整體對個體生命的影響,也不考慮“合成生命”對自然界整體的長遠影響。
4、生態世界觀是整體論的世界觀。它把整個地球生物圈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整體對於局部事物來說具有更加優先的地位,整體系統的穩定和平衡,是支持局部事物存在的基礎。整體網路的任何變化,都將引起局部事物的變化;其中任何事物的變化,也都將通過網路而影響其他事物的變化。
5、根據生態世界觀,即使這項“製造生命”的技術能夠解決人類生存面對的某些局部性難題,但它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整體所造成的破壞卻是難以估量的。還原論的世界觀曾經使工業文明獲得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因而瓦解了整體自然秩序。可以預見,生命世界的還原論,將會進一步加深工業社會造成的惡果。當新的生命擴散到自然界時,它就會直接或間接地與自然界的所有其他生物發生相互作用,因而產生無數的難以預料的後果。而這些嚴重後果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顯示出來。當我們在遙遠的將來認識到這些後果時,我們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

操縱生命

1、生命的本來意義,就包含著其自我生成、自我生長的意義。生命都是“生”出來的,而不是被什麼東西“造”出來的。生命是自生、自成、自在的,它既不是按照某種外在的目的“被製造”的,也不是被某種外在目的操縱著生存的。這就是生命的自然本性。
2、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同人的生命之間具有共同的生命價值。這就是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的“價值同根性”。這種“價值同根性”正是人與其他自然生命之間得以確立倫理關係的價值基礎。
3、正如法國哲學家阿爾貝特・史懷澤所說,“只有當人認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聖的時候,他才是倫理的。”根據這一原理,既然我們人類同其他自然生命都具有同等的生命價值,那么一切生命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
4、當人造生命的科學和實踐把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徹底丟失之後,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的倫理關係也就被徹底拋棄了:一切生命都不過是人類手中的玩偶和滿足人類無限欲望的對象,人與被自己製造的東西之間根本不可能存在倫理關係。基因合成技術徹底顛覆了人類長久以來對於生命本質的看法,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的關係又回到主客體關係,人與其他自然生命之間確立倫理關係的可能性也被徹底堵塞了。

重設人類

人工設計生命人工設計生命
1、每一次關於生命的科學技術革命,都會進一步引起動搖人道主義的基礎。早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就掀起一股優生運動的風潮。不過,當時的優生運動只能是建立在原有的遺傳理論基礎上的。有人把所謂“血統不好”的人的繁衍稱為“生物污染”,並主張剔除人的“生物污染”。當基因技術基本成熟之後,“優生”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了出來。
2、生理缺陷在傳統的生物學家看來僅僅是進化主鏇律中的變異,卻被當代分子生物學家看作“遺傳錯誤”。而基因技術完全可以糾正這些遺傳錯誤。分子生物學家的宏偉理想是糾正人類的“基因錯誤”,以便“設計完美的人類”。這無疑觸動了哲學宗教以及傳統科學的核心觀念。
3、作為自然的造物,不同的人類個體具有同等的人性價值和平等的人格。同樣,不同的民族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是天然平等的。把人自身的生產奠定在基因技術的基礎之上進行“優生”的選擇,就必然要對人類個體和種系進行“優”和“劣”的區分和選擇;在人類的個體之間也必然要分成優秀個體和有缺陷的個體。有缺陷的個體的生存和延續的權利也將被剝奪。
4、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用“合成基因”“組裝”人、“製造”人,就是把“製造人的人”和“被人製造的人”變成一種主客體關係。“被製造”的人已經失去了人的本來含義,成為人類自己製造的“物件”,就像人類製造的汽車、衣服一樣。通過自然生育產生的人,是人的同類,是主體;而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製造”的人,則不再屬於人的同類,它們只是人類製造活動的產物或客體,因而不具有一般的人性價值,也不會成為人的倫理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