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烏骨雞

人參烏骨雞

人參烏骨雞是一款美味菜譜,主要原料有烏骨雞、豬肘、母雞等,這道菜有利於神經衰弱調理、氣血雙補調理、月經不調調理、補虛養身調理、產後恢復調理,為產婦大補食品。

基本信息

人參烏骨雞人參烏骨雞

菜名:人參燉烏骨雞
工藝:隔水燉
口味:原本味
類別:神經衰弱調理氣血雙補調理月經不調調理補虛養身調理產後恢復調理
主料:烏骨雞2,500克豬肘500克母雞1,500克
輔料:人參100克
調料:鹽12克黃酒20克大蔥15克姜15克味素3克胡椒粉2克各適量

烹製方法

1 ,將烏骨雞宰殺、煺毛,整雞出骨,用沸水略燙,洗淨血水。猴頭蘑去掉根蒂雜質,洗淨,切成片,下沸水鍋焊熟漂清。海參切成片,下沸水鍋略永,撈出待用。

人參烏骨雞人參烏骨雞

2. 將鮑魚、熟火腿切片,均填人雞腹內。同時將發漲後的人參一半裝進雞腹,一半露出外面。然後,把雞背朝下放人品鍋。剔出的雞骨骼用沸水焯過後,斬成大塊放於雞的一邊,舀人情湯850 克浸沒雞身,放人姜塊、蔥結、精鹽8 克、紹酒,蓋上鍋蓋,上蒸籠用旺火蒸2 小時左右至雞酥取出,揀去蔥結、姜塊及雞骨,撇淨浮沫。
3. 將炒鍋置中人上,舀人清湯150 克,把猴頭蘑和海參一起落鍋燒透,加精鹽2 克、味素調味,撈起放在雞的旁邊,上蒸籠蒸15 分鐘,即成。

工藝關鍵

1. 凡蒸,水開上氣後,再放人生料,蓋緊蓋,旺火氣足,一次蒸成。
2. 品鍋必須加蓋,防止汽水滲人,保持原汁原味。

風味特點

烏骨雞,為浙江省江山縣著名特產,雞體羽毛潔白,嘴、舌、皮、肉、骨骼和內臟,皆為烏黑色。其肉質鮮嫩,膠質多。具有很高的藥用、食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烏骨雞有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的功效。據中國農科院測定,烏骨雞含有17 種胺基酸,其中有八種是人體所必須而自身不能合成的。民間傳說這種雞“清補勝甲魚,養傷賽白鴿”,與人參同烹,雞酥參香,鮮味濃厚,滋補健身,是高級筵席上的珍饈。

食譜營養

烏骨雞:烏雞內含豐富的黑色素,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18種胺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其中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均高於普通雞肉、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烏雞的血清總蛋白和球蛋白質含量均明顯高於普通雞,烏雞肉中含胺基酸高於普通雞,而且含鐵元素也比普通雞高很多,人稱“黑了心的寶貝”。烏雞,可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鬆、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年人、少年兒童、婦女,特別是產婦食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宜食。豬肘:豬蹄膀營養很豐富,含較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皮膚豐滿、潤澤,強體增肥的食療佳品。豬肘,味甘、鹹,性平;有和血脈、潤肌膚、填腎精、健腰腳的作用。母雞:母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身壯體的作用。母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母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

食譜相剋

烏骨雞:烏骨雞不宜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蔥、蒜一同食用;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與芥末同食會上火。豬肘: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母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與芥末同食會上火。人參:不可同蘿蔔、茶葉、藜蘆、山楂一起食用。

營養成分

能量1728.66千卡
維生素B60.01毫克
蛋白質298.11克
維生素B121.2微克
脂肪56.2克
碳水化合物14.84克
葉酸0.75微克
膳食纖維8.66克
膽固醇1445毫克
維生素D4微克
維生素A38.45微克
胡蘿蔔素11.7微克
硫胺素0.78毫克
核黃素2.71毫克
煙酸90.97毫克
維生素C8.35毫克
維生素E22.34毫克
鈣622.7毫克
磷2738.68毫克
鉀4266.13毫克
鈉3603.61毫克
鎂696.24毫克
鐵36.43毫克
鋅22.77毫克
硒117.18微克
銅3.36毫克
錳1毫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